喹啉铜农药注意事项(春雷喹啉铜可以复配的农药)
一、柑橘溃疡病危害症状
叶片、新梢及果实都能发病。柑橘溃疡病发生严重时引起落叶、落果,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死,直接影响柑橘的产量和品质。
叶片染病症状:
叶片染病时先在叶背出现针头大小的油渍状斑点,逐渐扩大,穿透叶肉,在叶片正、背两面不断隆起成近圆形、淡褐色/灰褐色病斑;不久表皮破裂,木栓化,中央灰白色凹陷,有细小的轮纹,周围有黄色晕环,并在晕环外有一圈褪色的油渍状晕圈,严重时病叶枯落。枝梢染病症状:
新梢受害以夏梢最多,先出现油渍状小圆点,扩大后变灰褐色,木栓化,略隆起,中心有裂口,严重时引起叶片脱落,甚至枝梢枯死。果实染病症状:
果实受害症状与枝、叶相似,但病斑较大且只限于在果皮上,隆起显著,果实木栓化,有放射状裂口,病果易脱落,品质下降。二、柑橘溃疡病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潜伏在病叶、病梢和病果的病斑组织中越冬,尤以秋梢上的病斑是越冬的主要场所,成为次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
来年春季,温度适宜多雨时,病菌从病斑中溢出凭借着风、雨、昆虫、枝叶交接处以及人工操作等途径从柑橘树的伤口、气孔和皮孔等处侵入而短距离传播。
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苗木、接穗及果实进行传播。夏、秋梢发病重,春梢较轻。刚抽发的嫩梢叶和刚形成的幼果,其气孔还未形成,病菌不能入侵。三、柑橘溃疡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1、气候条件
高温多雨时病害流行的必要条件,柑橘幼嫩组织只有在高温多雨或有雾的情况下才能被侵染。温度在15℃以上即可发病,但以20-36℃较为适宜,25-30℃最适宜。
因此五月中旬为春梢的发病高峰;六、七、八月为夏梢发病高峰,九、十月份为秋梢的发病高峰,六至七月上旬为果实的发病高峰。2.柑橘品种抗病性
栽培柑橘的种类不同、品种不同,其抵抗柑橘溃疡病的能力差异也很大。其中以甜橙最易感病,而甜橙中又以脐橙更易感病;沃柑是目前最容易感染溃疡病的杂柑品种,其次为酸橙类及柚类。
3.树龄大小
通常幼苗、幼龄树更易感病。这是由于其多在夏季、秋季抽梢,抽梢次数越多,病菌侵入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树龄越大则发病更轻。
4.柑橘生育期
通常柑橘溃疡病只侵入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而诸如刚抽的嫩梢、嫩叶、谢花后的幼果、老熟组织等则浸染较少甚至不浸染。叶片染病在叶片展叶期发生发生最高,幼果染病在落花30d左右开始发病,且果实越大,发病机率越高;至果实大部分转黄时则不再感病。5.栽培管理条件
施肥不合理,偏施氮肥,会使抽梢期延长,抽梢次数多利于溃疡病发生;
通风透光不良,冬季没有剪除病枝、病叶,则加重发病;
虫害也会对果园产生严重危害,比如潜叶蛾、恶性叶甲、凤蝶等,不仅会增加传播媒介,还会造成大量伤口,致使病菌入侵,加快疫情蔓延
四、柑橘溃疡病的综合防治要点
毫不松懈的预防
枝梢展叶到老熟前、幼果谢花后二十天到有抗病力前都必须喷药保护,喷药间隔不宜超过十二天。也可在枝梢展叶前后,喷施叶面营养,加速秋梢老熟。打药细致周到
在未发病时可使用大蒜素、无机铜制剂、有机铜、春雷霉素、噻唑锌等均可进行预防,但注意铜制剂易诱发红蜘蛛的爆发,尤其是无机铜制剂,因此选择是需注意;
当柑橘已经开始发病,可以使用大蒜素+有机铜(喹啉铜、噻菌铜等)/春雷霉素/噻唑锌等。
配药的总体原则是:
保护+治疗:对于已经发病的果树而言,需要治疗、保护两头抓,避免高发期反复侵染。大蒜素可有效防治溃疡病的同时,可以给到柑橘有效保护,避免病菌反复侵染,配合。
减缓抗性:竞双活性成分多样,作用位点各不相同,与其他细菌药剂无交互抗性,可有效延缓抗药性。同时还可有效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一些混配增效原则或注意:
(1)内吸性溃疡病药物药物+保护性药物增效;
(2)内吸性溃疡病药物+内吸性溃疡病药物增效(不同作用机理);
(3)不得进行铜制剂+铜制剂;
(4)无机铜+其它非螯合聚合态金属离子农药的复配风险大;
(5)油性助剂、有机硅助剂对溃疡病药物基本上都有增效作用,也可使用14-羟基芸苔素甾醇等。
严控害虫、合理施肥、适当修剪
很多柑橘溃疡病病菌都是通过害虫噬咬的伤口传播的,所以对潜叶蛾等害虫的防控工作也万万放松不得,比如:潜叶蛾、斜纹夜蛾、凤蝶等;同时施肥时要尽量少施氮肥多施钾,这样也可以降低柑橘溃疡病发病率。
来源:农财网柑桔通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