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锈病防效评估何时开始 条锈病防效评估何时开始进行
条锈病防效评估何时开始?
作为一名农业方面的专家,我认为条锈病是水稻、小麦等作物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针对条锈病的防治工作,防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条锈病防效评估应该何时开始呢?
条锈病防治的重要性
条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能够在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上发生。它会破坏植物的叶片、茎秆等部位,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产量减少。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条锈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条锈病防效评估的意义
防效评估是指通过对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来判断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对于条锈病的防治来说,防效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条锈病防效评估何时开始?
对于条锈病的防效评估,应该在防治措施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开始。具体来说,应该在防治措施实施后的1-2周内开始,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防治措施的效果。同时,在评估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比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以便更好地选择最适合的防治措施。
条锈病防治常见问题
问题一:条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案:条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问题二:如何预防条锈病的发生?
答案:预防条锈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田间通风、避免过度施肥、及时清除秸秆等。
问题三:条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答案:条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植物叶片上出现***或红色的斑点,斑点上会有类似锈屑的病斑。
问题四:条锈病的防治要点是什么?
答案:条锈病的防治要点包括:及时发现病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选择适当的药剂、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使用药剂等。
问题五:条锈病的防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条锈病的防治需要注意以下问题:避免滥用药剂、注意药剂使用量、注意药剂使用时间、注意药剂残留问题等。
问答拓展: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时间和方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防治时间:小麦条锈病的最佳防治时期在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3月底以前,各地区稍有差异。
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手段包括选育抗病品种、合理选择播种时间、合理施肥、培育壮苗等。化学防治手段包括对种子进行药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常用药剂有粉锈宁、三唑醇和戊唑醇等),以及大田喷药防治,当小麦条锈病的病叶率为1-2%时,可用丙环唑乳油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粉锈宁乳油喷洒。
一、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时间和方法
1、防治时间
小麦条锈病自小麦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会发生,最佳防治时期在播种前和春季返青后3月底以前,各地区稍有差异,发病率达到5%时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佳时间。
2、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育抗病品种;合理选择播种时间,使小麦生长的关键期与小麦条锈病的发病高峰期避开;合理施肥,培育壮苗,避免贪青晚熟、抗性降低等现象的发生;严密监测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及时做好应对准备;掌握有关种植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技术等。
(2)化学防治:对种子进行药剂包衣或拌种处理,常用于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的药剂有粉锈宁、三唑醇和戊唑醇等。大田则采用喷药防治,当小麦条锈病的病叶率为1-2%时,可用丙环唑乳油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粉锈宁乳油喷洒。若病情严重,可在10天后进行第2次喷药,做到“发现一片、控制全田”。注意选用高效、低毒、低风险药剂,以降低环境污染。
二、小麦条锈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小麦条锈病由条形柄锈菌引起,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品种特性退化,抗病抗锈能力减弱;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晚;栽植过密、田间荫蔽度大;植株生长柔嫩、成熟期延迟易受病菌侵染;结露、下雨和降雾等。
2、条形柄锈菌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温度较低,其中菌丝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0-15℃;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2-3℃,最高温度20-26℃,最适宜温度7-10℃;侵入适宜温度9-12℃。
问答拓展:小麦条锈病的最佳方法?
您好!小麦条锈病!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多.悬浮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丙环唑乳戚猛油3000倍液,12.5烯唑顷仔纳醇可湿雀没性粉剂4000-50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问答拓展:小麦条锈病该如何防治呢?
防治上应严把“越夏菌源控制”、“秋苗病情控制”和“春季应急防治”这三道防线,做到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具体防治上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品种布局。
(2)农业防治。一是适当晚插,避免过早播种,减少秋苗侵染机率。二是合理施肥。控氮、增磷、补钾,补充微量元素,增强小麦抗病力。三是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3)药剂防治。一是秋播前实行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30%(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克拌麦种150千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 80克拌麦种50千克),拌种力求均匀,拌过药的种子必须当天播完。二是小麦出苗后开展系统监测(出苗后一个月左右即12月中、下旬),对初见病叶或发病中心田块及时进行挑治或全田防治。三是春季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克,对水45公斤均匀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用药一次。也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丙环唑乳油进行喷雾防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