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冬小麦纹枯病怎么早发现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611 次
冬小麦纹枯病怎么早发现

长江流域冬小麦主要病害及全程用药方案

(一)长江流域冬小麦区域概况

长江流域冬小麦区主要包括安徽、江苏、浙江、湖北、四川等省份,是我国主要的优质弱筋小麦产区。该区气候湿润,热量条件良好,年降水量800-1400毫米,地势低平。种植制度以水稻小麦一年两熟为主,小麦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至6月初收获。

(二)长江流域冬小麦田主要病害

长江流域冬小麦区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茎基腐病等。

1.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长江流域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小麦发病后籽粒皱缩,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90%,甚至颗粒无收。小麦赤霉病不仅造成严重产量损失,而且病菌能产生多种毒素,增加食品安全风险。小麦从幼苗到抽穗期都可受赤霉病侵害,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和秆腐,其中穗腐影响最大。穗腐在小麦扬花后期出现,开始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渍状浅褐色斑,逐渐扩大到整个麦穗,导致麦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

小麦赤霉病

小麦白粉病

2.小麦白粉病

白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可侵染小麦的幼苗和成株,主要侵染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叶鞘、茎秆和穗。发病部位有一层白粉状霉层。开始为分散的白色丝状霉斑,逐渐扩大合并为长椭圆形的较大霉斑,严重时霉层可覆盖大部分叶片,甚至全部叶片。发病的叶片褪绿变黄甚至卷曲枯死,病株矮弱,不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

3.小麦纹枯病

纹枯病在长江流域冬小麦区普遍发生。小麦纹枯病可发生在小麦的各个生育期,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和白孕穗等多种症状。种子发芽后,芽鞘受侵染而变褐,继而烂芽枯死。病斑向上扩展至小麦茎秆时,茎秆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小麦茎秆上云纹状病斑是纹枯病诊断的典型症状。

4.小麦锈病

锈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3种。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主要侵害小麦叶片,秆锈病主要侵染茎秆、叶鞘、叶片基部。该病危害性强,小麦感病后,生理机能遭到干扰和破坏,小麦千粒重下降,穗粒数下降,影响产量,严重时小麦几乎绝收。

小麦纹枯病

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

(三)长江流域冬小麦田病害全程用药方案

1.播种前:对于纹枯病发病较重地区建议使用咯菌腈、戊唑醇、氟唑菌苯胺等拌种或种子包衣处理。

2.苗期、拔节期:喷施三唑酮、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吡唑醚菌酯1次,可有效防控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较重地区建议使用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醚菌酯等。

3.小麦扬花初期:喷施氰烯菌酯?戊唑醇、戊唑醇?福美双、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氰烯菌酯?己唑醇或丙硫菌唑、叶菌唑等有效防控小麦赤霉病,同时兼治白粉病、锈病、纹枯病;间隔5天左右,再喷施1次。

各药剂使用剂量、时期和使用方法详见下表。

表小麦病害防治用药推荐表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使用时期和方法

使用剂量

赤霉病、白粉病、锈病

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发病初期或在孕穗末期至扬花初期喷雾使用

8-12克/亩

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

发病初期或在孕穗末期至扬花初期喷雾使用

15-25毫升/亩

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

发病初期或在孕穗末期至扬花初期喷雾使用

40-45毫升/亩

8%叶菌唑悬浮剂

发病初期或在孕穗末期至扬花初期喷雾使用

56-75毫升/亩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发病初期或在孕穗末期至扬花初期喷雾使用

30-40毫升/亩

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

小麦抽穗扬花期喷雾使用

40-60毫升/亩

20%氰烯菌酯·己唑醇悬浮剂

小麦抽穗扬花期喷雾使用

110-140毫升/亩

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

25-35毫升/亩

45%戊唑·福美双悬浮剂

小麦抽穗扬花期喷雾使用

75-90毫升/亩

30%戊唑·福美双悬浮剂可湿性粉剂

小麦抽穗扬花期喷雾使用

60-90克/亩

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

小麦抽穗扬花期喷雾使用

15-25毫升/亩

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

小麦抽穗扬花期喷雾使用

20-25毫升/亩

纹枯病

22.4%氟唑菌苯胺种子处理悬浮剂

小麦播种前拌种使用

60-100毫升/100千克种子

30%醚菌酯悬浮种衣剂

小麦播种前种子包衣使用

33-67毫升/100千克种子

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

小麦播种前种子包衣使用

50-67毫升/100千克种子

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小麦播种前种子包衣使用

168-200毫升/100千克种子

20%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发病初期喷雾使用

37.5-50毫升/亩

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

小麦分蘖期或纹枯病发病初期喷雾使用

15-20毫升/亩

(四)不建议使用的高风险杀菌剂品种

不建议使用含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2种有效成分的药剂防治小麦病害。

长江流域冬小麦区已形成多菌灵抗性群体,多菌灵抗药性菌株的致病性和产毒素能力明显增强,在产生抗药性菌株的地区继续使用多菌灵,不仅导致防治效果下降,还可能加重毒素污染。

项目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4YFD0)课题:长江流域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增效评价技术与政策研究;

供稿单位: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