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锈病干穗怎么防治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158 次
小麦锈病干穗怎么防治

小麦锈病干穗怎么防治

小麦锈病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干穗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类型,主要发生在小麦成熟期,严重时可导致小麦收成大幅度下降。对小麦锈病干穗的防治十分重要。

一、农业措施

1.合理施肥。小麦缺乏氮、磷、钾等元素会使植株生长不良,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病害。要根据土壤的不同情况合理施肥,提高小麦植株的养分含量。

2.合理密植。小麦密植可以增加小麦产量,但过密的种植会使小麦植株之间的空气流通不畅,湿度增大,易造成病害的传播。要根据小麦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控制密度,保证小麦植株之间的空气流通。

3.及时清除秸秆。小麦收割后,要及时清除秸秆,避免秸秆成为病害的传播媒介。

二、化学防治

1.化学药剂喷洒。小麦锈病干穗的化学防治方法是在小麦成熟期喷洒药剂。药剂的选择要根据小麦品种、地区和病害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常用的药剂有三唑酮、氧化锰等。

2.种子处理。小麦种子处理是通过将药剂涂覆在小麦种子表面,使小麦种子在发芽和生长过程中抗病的方法。常用的药剂有多菌灵、吡虫啉等。

三、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然的生物制剂对小麦锈病进行防治。生物制剂可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提高小麦植株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常用的生物制剂有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等。

四、相关问题拓展

问题一:小麦锈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小麦锈病的发病原因是由小麦锈菌感染引起的,小麦锈菌在潮湿条件下生长迅速,易在小麦间传播,导致小麦锈病的发生。

问题二:小麦锈病的症状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或棕色条纹,叶片上出现黑色小点,小穗上出现***或棕色锈斑,严重的还会导致小麦干穗变黑、变短、变轻。

问题三: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农业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其中,农业措施是预防小麦锈病的重要措施,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是针对小麦锈病已经发生的情况进行防治的方法。

问题四:小麦锈病的发生率如何降低?

小麦锈病的发生率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来降低,如合理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秸秆等农业措施,可以提高小麦植株的免疫力,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率。

问题五:小麦锈病的化学防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小麦锈病的化学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其次要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喷洒,避免过量使用;最后要注意药剂的残留问题,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问题六:小麦锈病的生物防治有哪些优点?

小麦锈病的生物防治具有以下几个优点:首先是安全环保,生物制剂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其次是效果持久,生物制剂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对小麦锈病的防治效果持久;最后是提高了小麦植株的免疫力,不会对小麦产生副作用。

问题七:小麦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小麦锈病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取决于病害的严重程度,轻微感染可能只会对小麦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感染则会导致小麦收成大幅度下降,严重时可能会影响小麦的品质。

相关拓展:

问:小麦锈病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选用三唑酮(粉锈宁)、烯唑醇(速保利)等拌种,立克秀(戊唑醇)或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敌力脱(丙环唑)、特富灵可湿性粉剂等喷洒,或用氟环唑、戊唑醇、己唑醇、三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以及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喷洒。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良种、适期晚播、消灭田间菌源、加强田间管理等。

一、化学防治

1、拌种和包衣

(1)选用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60g,拌种50kg;或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60g,拌种50kg。

(2)选用种子量的0.15%为使用量,浓度为2%的立克秀(戊唑醇)对种子进行包衣;或用种子量0.2%的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

2、农药喷洒

(1)秋季和早春,每亩可用25%三唑酮或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g,兑水60kg喷雾;也可用25%敌力脱(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或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若病情较重,可在15天左右时再防治一次。

(2)其他药剂如氟环唑、戊唑醇、己唑醇、三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以及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小麦锈病都有一定的防效。

二、农业卜纤防治

1、合理选用抗锈病良种

(1)种植具有抗性的小麦良种,如云麦余悔2号、3号、39号、55号、56号;临麦6号、15号、16号;宜麦1号、2号;烟农19、23等系列品种。

(2)推广小麦良种的同时,还要注意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轮换,防止抗病品种混杂和丧失抗性,防止品种单一化。

2、播种地块的选择及播种

(1)选择地势平坦、坡小、冬季积雪稳定、麦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块,土壤肥力中上等,排灌良好,以型毁仿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前作为水稻、油菜、豆类、绿肥等。

(2)根据测土配方,在翻地前每亩施1500-2000kg有机肥,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耕翻,耕翻深度达到25cm以上。

(3)适墒期内用轻型耕机或用畜力耙细保墒、整平地块,整地应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做到土壤细碎、无漏耙现象,为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

3、适期晚播

在适播期内,在保墒的前提下,要适当晚播,可有效减轻秋苗发病,减少越冬菌源。播种越早,病菌侵染的机会越多,越冬菌源量越大,发病就越早、越重。

4、消灭田间菌源

在冬小麦越冬返青时,随时检查病情,发现病叶和发病中心,彻底铲除,防止传播蔓延。在锈菌的越夏基地麦收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也可减轻小麦锈病的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抗病高产,避免偏施氮肥和过晚施肥,造成贪青晚熟;及时浇水,以补充因孢子堆表皮破裂而损失的水分。

问:小麦锈病的防治措施

1、拌种:将小麦种子用0.2%的戊唑醇溶液进行拌种。2、喷药:为小麦喷洒20%三锉酮乳油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除草:定期铲除杂草,施足底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4、注意事项:种植小麦时加强耕作,做好施肥以及田间管理等措施。

小麦锈病如何防治

1、拌种

种植小麦之前,为了减小锈病的发生几率,需要将种子用0.2%的戊唑醇溶液进行拌种,或者将2.5%咯菌腈兑水50公斤浸泡种子,注意严格控制剂量,防治发生药害。

2、喷药

小麦在拔节或孕穗期的发病率达到2-4%,此时要为植株喷洒20%三锉酮乳油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病害的蔓延。

3、除草

如果田间的杂草过多,就会导致养分的过度消耗,而使小麦长势衰弱,需要定期铲除杂草,施足底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和病害的发生概率。

4、注意事项

小麦发生锈病的原因比较多,例如播种不当、温度过低、土壤板结、病虫害侵蚀、肥害、缺肥等,需要种植的时候加强耕作,做好施肥以及田间管理等措施。

问:怎样使用生物杀菌剂防治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为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为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成与叶脉平等的虚线条状,鲜***,孢子堆小,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小麦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叶鞘、茎秆和叶片基部,严重时也发生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孢子堆大,长椭圆形,不规则,深褐色。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正反面都可出现,背面较正面的大,有时会在短期内造成较大损失,全国各地均发现过此病。小麦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橘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近圆形,夏孢子堆一般不穿透叶片,个别穿透叶片的,叶片反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小。叶锈多在小麦生育后期发生,对产量影响不大。条锈发生早、为害重,甚至麦叶过早枯死,不能正常抽穗而严重减产。小麦条锈病是一种能够随气流(风)远距离传播的病害。春季3~4月间温度在10~20℃,雨水早而次数多,在感病品种存在的前提下,条锈病就有可能大流行。偏施氮肥,小麦贪青徒长,发病较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麦田也易发病。
防治小麦锈病的生物杀菌剂主要为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用600~800倍液喷雾;2%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300~500倍液喷雾。注意事项:在发病初期喷药,隔7~10天喷雾1次,连喷2~3次。

问:小麦锈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一、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锈菌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孢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合的温度(1.4— 17℃ )和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沿叶表生长,遇到气孔,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进而侵入气孔在气孔下形成气孔下囊,并长出数根侵染菌丝,蔓延于叶肉细胞间隙中,并产生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内吸取养分以寄生生活。菌丝在麦叶组织内生长15天后,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要持续产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这此致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 4300米 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而小麦感病后,叶绿素和表皮组织遭到破坏,光合作用降低,呼吸作用增强,营养积累减少,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灌浆不良,籽粒秕瘦;发病早而重时,株高、穗粒数降低,甚至病株抽不出穗子,一般中度流行年份小麦减产20%—30%。组织条锈病锈菌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孢子。 

二、防治方法小麦锈病是通过气流传播的病害,容易大面积流行。所以,必须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1.选用抗病品种且定期轮换  

2.适期播种适当晚播,不要过早,可减轻苗期条锈病发生,特别注意消除自生麦。  

3.施肥提倡施用沤制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特别防止偏施氮肥,以免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  

4.注意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损失。  

5.化学防治  

(1)药剂拌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2)叶面喷雾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达2%—4%,严重并达1%进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或12.5%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