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产不产生菌核 灰霉病产不产生菌核菌
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它可以影响多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如葡萄、草莓、番茄等。在防治灰霉病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灰霉病产不产生菌核。
什么是菌核?
菌核是指真菌在某些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孢子结构,它是真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一种生存形式,可以在极端条件下存活很长时间。菌核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能量,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真菌都会产生菌核。
灰霉病是否产生菌核?
灰霉病的病原菌是灰霉菌,它是一种担子菌,通常不产生菌核。灰霉菌主要通过分生孢子繁殖,这些孢子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中迅速扩散。
那么,灰霉病是如何传播的?
灰霉病主要通过孢子传播,这些孢子可以通过风、水、昆虫等介质传播到其他植物上,引起新的感染。灰霉病还可以通过受损的植物组织传播,如受伤的果实、叶片等。
如何防治灰霉病?
防治灰霉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植物通风透气,减少潮湿环境的出现;
2.及时清理落叶、枯枝等植物垃圾,减少病菌的滋生;
3.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
4.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减少病害的发生。
灰霉病会对作物产量产生什么影响?
灰霉病会导致作物的果实、叶片等出现腐烂、病斑等症状,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于一些经济作物,如葡萄、草莓等,灰霉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如何判断植物是否感染了灰霉病?
灰霉病初期症状比较隐蔽,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一般来说,叶片、花朵、果实等部位会出现灰白色的霉层,逐渐变成灰黑色,最终导致腐烂。如果发现植物出现这些症状,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灰霉病防治是否存在副作用?
灰霉病防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两种。化学农药虽然效果较好,但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方法。而生物农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需要注意贮存和使用条件。
如何预防灰霉病的发生?
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关键在于保持植物的健康状态,减少病害的滋生。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施肥,保证植物的养分供应;
2.及时修剪植物,保持通风透气;
3.定期清理落叶、枯枝等植物垃圾;
4.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进行种植;
5.定期巡视植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其防治方法多种多样。在防治过程中,需要注意病害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的选择。同时,预防灰霉病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植物的健康状态,才能有效减少灰霉病的发生。
相关问题
1.如何判断灰霉病防治效果是否有效?
可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病害的发生情况来判断灰霉病防治效果。如果发现植物的生长状态良好,且病害的发生明显减少,说明防治效果比较好。
2.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哪种更适合防治灰霉病?
化学农药虽然效果较好,但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使用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方法。而生物农药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但需要注意贮存和使用条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3.灰霉病在不同作物上的发病情况是否相同?
不同作物对灰霉病的抵抗力不同,所以在不同作物上的发病情况也会有所不同。一些经济作物,如葡萄、草莓等,对灰霉病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感染。
4.灰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吗?
灰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系,通常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容易发生。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灰霉病的发生率较低。
5.灰霉病的发生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灰霉病的发生会导致一定量的化学农药或生物农药被使用,如果使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防治灰霉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保护。
问答拓展:那灰霉跟菌核是一样病吗?
菌核病苗期和成株期均能染病,成株期症状发生在主茎或侧枝的分杈处,病斑环绕分杈处,表皮呈灰,白色,从发病分衩处向上的叶片青萎,果实染病,往往从脐部开始橘裂呈水渍状湿腐,拆皮逐步向果蒂扩展至整果腐烂,湿度大时果表长出白色菌丝团。苗期发病症状在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变浅褐色,湿度大时病部易腐烂,无臭味,干燥条件下病部呈灰白色,病苗立枯而死。灰霉病,多从叶尖向内呈V字形病斑扩展,湿度大时常常能看见灰白色霉层,低温高湿易发,及时摘除病花病果。病花和病果可造成再次传播,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果、病花、病叶,轻摘轻拿,集中销毁,减少扩散。清洁田园是减少初侵染旅伍差和再侵染的关键。如果已经发病,建议用啶酰菌胺,嘧霉胺,啶菌恶唑,嘧菌环胺,异菌脲,腐霉利,咯菌腈交替用药喷防问答拓展:蔬菜灰霉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问题:种植蔬菜灰霉病反复出现,是什么原因?该如何处理?蔬菜灰霉病的症状。多从距地表较近的叶片先发病,初期病部水浸状,湿度大时病部迅速扩大,呈褐色或淡红褐色,引起腐烂,病部生有灰色霉状物。茎基部发病,病部变褐腐烂,生有灰色霉状物,从下向上发展,外叶凋萎,扩大到整个植株,以致腐烂。发病后期病部有时产生近圆形黑色小菌核。
蔬菜指知迅灰霉病的防治。保护地用紫色膜,提早扣棚烤田。加强保护地或露地田间管理,栽种不要过密,防止茎叶徒长造成植株间郁闭。严密注视棚室内温湿度,及时降低棚室内及露地表面的湿度。保护地保持棚膜清洁,尽量加强光照。施足基肥,保持植株健壮生长。发现病株,摘除病叶深埋。
露地或保护地栽培的蔬菜,发病初期,可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溶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倍溶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倍溶液,40%多硫胶悬剂600倍溶液,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700倍溶液等喷雾防治,交替使用,710天喷1次,连防治23次。
蔬菜灰霉病是个难治的病害,只有加强田间管理,搞好农业防治,重视药剂防治,才能控制或消毒病害。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茎蔓、叶片、花和豆荚。初期叶片呈水渍状***,逐渐叶片边缘开始生白色霉层。保护地栽培根茎处会产生云纹斑,病斑边缘呈深褐色,中间淡棕色到浅***,越到湿度大时,就会长灰色毛霉层。豆荚发病先侵染败落的花,逐渐扩展到豆荚,病斑初期是淡褐至褐色,最后软腐生灰霉。叶片上病斑较大的称轮纹斑,发病后期易破裂。
防治方法选土2~3年轮作。选无病原菌的新苗床或大田育苗,培育无病壮苗。保护地栽培早晨要先放风降低湿度,,然后闭棚增温,到下午放风降低湿度,把湿度降到75%以下。防止夜晚叶片结露。应在晴天早上浇水,浇后立即闭棚,使温度升到30~35,再通风降湿。施入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注意增施有机肥。发现病株、病叶、病荚,要及时消理干净。
对也发病的豆角:可用50%克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湿度大时用10%速克灵或百速复合烟剂熏烟防治,效果更佳。
蔬菜灰霉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很多蔬菜猛锋都会发生灰霉病,比如番茄、豌豆、辣椒、黄瓜等。发生灰霉病的蔬菜,叶、果实、茎、花都会遭到破坏,严重的时候整个蔬菜植株都会干枯,损失惨重。特别是大棚种植,更是蔬菜灰霉病发病的主要环境,因为大棚里最容易达到灰霉病发病的条件,如果管理不到位,大棚种植就是蔬菜灰霉病发病的重灾区。所以在大棚种植蔬菜时,病害的防治特别重要,一点点都不能轻视,必须把防治病害做为重中之重。
下面以大棚种植为例,讲解一下蔬菜灰霉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灰霉病发病的原因
1.灰霉病的传播方式
灰霉病的菌核会在土壤中或残留的病体植株中存活下来,生命力非常顽强,能抵抗严寒,等到来年春暖花开温度条件适宜时,菌核就会萌发,产生菌丝体,分生孢子。这些分生的孢子会借助气流、雨水,露水和农事劳作进行传播,入侵蔬菜植株,然后就会在蔬菜植株之间不断传播感染。
2.发病条件
温度低湿度高是灰霉病发病的最佳条件,湿度大是灰霉病发病的主要因素。适宜灰霉病菌发育的温度21——23,如果空气中的湿度持续达到90%以上,是灰霉病发病的高峰期。田间植株过于密集、生长过于旺盛、连续降雨降温、不通风、湿度过大都是灰霉病发病的主要因素。
二: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尽量选择在上午浇水,发病初期尽量少浇水,适当唯此的节制浇水量,严防浇水过量增加湿度,每次浇水后防止结露。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株烧掉或深埋。加强通风管理,延长通风时间,加大通风量,降低棚内湿度。夜间适当提高棚内温度,减少和避免叶片结露,收获后清除残体,并深翻土地。
2.烟尘防治法
每700平方米棚内用10%腐霉利烟雾剂300克烟熏,每隔7天熏一次,连续熏2~3次。也可以用每700平方米喷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每隔9天喷洒一次,连续或交替喷3~4次即可。
3.药物防治
在关键期用药预防:定植前喷药、开花期喷药、浇水前一天喷药。
在发病期,可以喷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0%多菌灵超微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加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700平方米喷洒50千克,每隔7~10天喷洒一次,视病情连续喷洒2~3次。
蔬菜灰霉病是蔬菜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病率高,难根除,灰霉病的灰葡萄孢生命力极其顽强,能安全越过严寒的冬天。建议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通过焚烧蔬菜残体和轮作来降低灰霉病的发病率,再辅助一些正确的防治方法,减少灰霉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蔬菜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病害,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经常碰到,如果蔬菜发生灰霉病,按常规处理就可以,尽量做好发病前的防治,降低损失。
在种植蔬菜的过程当中,遇见各种各样的疾病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茄类作物非常容易得灰霉病,这种病也让人非常的头疼,高温低湿的时候非常容易发作,而且基本上都是年复一年又一年,蔬菜减产是在所难免的,严重的时候有可能会绝收,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灰霉病:灰霉病菌是一种腐生菌,基本上就是从腐烂的地方或者是伤口的地方传入,在叶片上形成由边缘向内部扩展的V形病斑,可以通过昆虫,可以通过气流等传播,尤其是在高温低湿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在各种瓜果上都可以进行传播。比较适宜的生长温度到10-24。
防治措施
①熏蒸消毒:如果是大棚种植,可以用药熏蒸消毒,将土地翻耕之后,每隔一段时间熏蒸一次,对苗土也要消毒。
②加强管理:增加一些微量元素,合理使用氮肥,增强蔬菜的抵抗力,合理的灌溉,湿度尽量控制在80%以下等。
③人工预防:将落叶,或者发病的植株连根拔起,烧毁处理,也可以用药物进行处理,初期可以用杀菌王+50%异菌脲+丁子香酚等。
蔬菜在人类生存中必不可少的,我们主要吃的有白菜,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现在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蔬菜种类很是多样化了,如新出的快菜,菊花菜等,有些我都叫不上名。为了满足的市场需求,蔬菜的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可是这两年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灰霉病的发病率逐渐提高,防治措施也得不到好的控制。今天我借多年的种植经验,谈谈灰霉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灰霉病危害严重】
灰霉病在保护地或露地的蔬菜均可发生,也成为蔬菜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侵害果实,造成烂果,一般减产20%-30%。
下面就以我们大棚番茄为例吧!每年我们大棚西红柿上都有该病发生,特别是在冬春茬,气温低,湿度高,很容易造成灰霉病的发生。不少农户由于管理不当,造成西红柿有鸡蛋那么大小时,都纷纷感染灰霉病病毒。农户们每天做的事就是发现一个摘掉一个,一天一桶,这样棚外没过几天就堆满了烂柿子,看着心里不是滋味。用农户的话说:“倒的都是钱呀”。可见这个灰霉病发作起来,至少产量下降30%。那么灰霉病发病如此厉害,它们的样子你又了解多少?
【灰霉病的发病症状】
灰霉病是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病,主要侵害果实,也侵害茎叶。刚开始时子叶发黄,呈现v”字向内发展,后扩展到茎部,呈褐色病斑,上端枝叶萎蔫,在潮湿的环境下长有霉雾。果实发病是从花器来侵入,逐渐软腐,后来在潮湿环境下长出灰色霉层。
【灰霉病的发病条件】
灰霉病多在低温潮湿环境下发生,植株过密,长势过旺,遇上阴雨天,放风不及时,或者湿度过大,都可造成灰霉病的发生。
【灰霉病的防治办法】
我们了解了灰霉病的发病条件,发病危害和发病症状,那么怎么防治才是最关键的,才是我们蔬菜管理的要点。怎么防治呢?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环境调控:①我们在栽培时可以采用高垄栽培,提高地温;覆盖地膜,降低湿度;采用滴管技术,切忌大水漫灌;如果是在温室里,我们在气温开始回升时,加大通风,有利于排湿。
土壤处理:我们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撒施,也可用于喷施土壤。
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叶病果,集中烧毁,以免扩大面积。
药物防治:在阴雨天我们可以采用百菌清烟剂,隔5-7天一次,连用3-4次。也可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者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10天一次,连喷3-4次。
蔬菜灰霉病的发病严重,危害之大,我们在防治灰霉病时,要从多方面入手,仔细查看原因,采用正确的防治措施,为蔬菜的高产得到保证。我们也可以在日常栽培中采用小技巧,特别是在开花期,我们要在浇完水后加大通风量,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施。
我是燕子,以上是我的经验之谈,如有不妥可在评论区留言,我会第一时间给你回复。如果赞成,可关注并转发。
蔬菜灰霉病反复出现可能是由于连坐过多,造成土壤积攒大量病菌,在环境时候病菌发展时大量发病。防治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农业防治:轮作倒茬,在保护地实行轮作或与非寄主植物轮换倒茬,可降低土壤病源基数,减轻发病率。并进行土壤处理,在春茬保护地蔬菜拉秧后,将田间病株处理干净。加强栽培管理,底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促果壮秧,增强寄主自身抗病能力;推广高畦覆膜栽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选择晴天上午合理灌水,膜下暗灌,切忌大水漫灌;控制田间密度,疏掉多余蕾、花、果及老叶。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控制灰霉病危害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目前,可用于保护地蔬菜灰霉病防治的化学药剂种类较多。百菌清、克菌丹、福美双等,都能有效防治保护地蔬菜灰霉病。这些杀菌剂杀菌谱广,如有几种病害同时发生时,使用这类药剂比较方便,不但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而且不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也比较稳定。
灰霉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浇水过量;二是天气长时间下雨;三是密度过大,不通风。降低湿度,通风,控制浇水。预防建议采取以上措施;防治用灰霉病专用药剂+细菌性药剂综合喷雾,或者用烟剂熏,……。
菜豆常见的病害有灰霉病和叶霉病,但不管是那种病害主要就是由真菌侵袭引起病害,尤其是夏季阴天多雨潮湿的天气是灰霉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连续多雨的季节发病更为严重,该病发病时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叶片表面,无论是正面还是背面都会有霉层出现,但该病危害最严重的部位是果实,有菜豆果实的表皮侵袭成白色水浸状,然后果实开始腐烂,最终导致菜豆还没有成熟就变成了僵果,大家只要摸清了灰霉病的发病规律以后,对症采取措施是可以有效防治的!
灰霉病都是在低温高湿,并且光线不足的条件下容易发病,所以园间管理一定要合理科学的进行!
菜豆在种植期间尽量少浇水,如果非要浇水的话,一定要在上午进行,而且种植的土地不能过洼,以免雨天存留积水,最好以滴灌为主,这样能有效的节水控湿,注意植株间距不宜过大,以免影响通风透光,对于已经发展的残枝败叶要及时清理,而且只要植株的叶片上没有存水可极大的降低灰霉病以及其他的病虫害!
合理有效的使用药剂防治效果也很好
可以选用霉止或靓果安40ml左右与10ml左右的大蒜油与沃丰素25ml与有机硅加兑30斤左右的清水,定期给植株进行喷雾,此为预防方案。
而治疗的方案也可选用上述药物,但是霉止或靓安果的用量提高2倍左右,此法用药为三天给药一次,如果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后,药量可以改为预防的用量!
多数情况下做好园间管理是可以达到有效预防灰霉病的效果,但菜豆本身是属于棚架种植的,所以在通风透光方面要多注意才行,尤其是春季霉雨季节,长期处于低温高湿的条件是灰霉病的高发期,一旦发生了病变越早采取措施越好!
你好,蔬菜灰霉病的症状多从距地表较近的叶片先发病,初期病部水浸状,湿度太多就容易扩散呈褐色和红褐色,这样就会引起腐烂茎基部发病,病部腐烂生有灰色物状,从头到叶腐烂外叶凋谢扩散到整棵菜,发病后期病部有时产生小菌核。
防治灰霉病要首先保护地用膜,提早扣棚烤田加强保护地和田间管理,栽种不要过密预防茎叶生长过长造成太过严密,注意棚里温度湿度,保护地膜清洁尽量加强光照施肥,发现灰霉病及时摘掉深埋。发病初期可以用50%腐霉利可湿性剂2000倍溶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剂倍溶液,40%多硫胶悬剂500倍溶液,交替使用510天喷一次,总之蔬菜灰霉病是个难治的病,只有加强田间管理和防治消毒。这是个人建议谢谢。
该病菌在2~31范围内均可生长发育,适温为20~23。对湿度要求很高,一般在阴雨天多的春季,气温达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在90%以上的情况下发病流行。栽培管理不当、浇水过多或田间积水、植株密度过大、生长旺盛等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新土培育壮苗,合理密植,推广高畦覆地膜的栽培技术。
2、大棚采用生态防治法,加强通风换气,改善棚内环境条件。晴天早上开棚通风排湿,上午9时后关棚升温至33后开始放风,当棚温降至20时关棚,阴天白天开棚换气。
3、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以降低夜间棚内湿度,减少叶、果面结露,生长前期及发病后应适当节制浇水,严防过量。
4、发病后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病花及病果,带出棚外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源。
5、摘除幼果上残留的花瓣及柱头,减少果实灰霉病的初侵染点。田间小区试验对果实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
6、药剂防治。药剂防治茄科蔬菜灰霉病,一定要加强初期症状的诊断工作,及时发现和防治,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结合茄科蔬菜蘸花保果,在蘸花液中加入防治灰霉病的药剂,防效更佳。可选用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8%灰霉立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灰霉速克水溶性粉剂800倍液交替喷雾,隔7天一次,视病情连续防治3-4次。
问答拓展:灰霉病的症状是什么
(1)症状:灰霉病又称白点病,是韭菜保护地生产中最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初发生是在叶尖部产生白色小点,一般正面多于背面。后逐渐向下蔓延,扩大呈梭形或椭圆形。潮湿时病斑表面密生灰褐色霉层。严重时病斑连结成片,造成叶片***枯死,还可从收割刀口处向下呈水渍状、淡褐色腐烂状,严重时引起整丛溃烂死亡。(2)发生规律和传播途径:灰霉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病株上越冬。随气流、雨水、灌水传播。没租温度高时产生菌核越夏,低温高湿发病重。秋末初冬扣膜,韭菜出叶后,空气湿度在85%以上,特别是夜间叶面结露,有水膜时更利于发病。保护地覆盖下生长的韭菜,光照弱、组织柔嫩,更利于病菌侵入。
(3)防治方法:
①清除残体:病菌多在病残叶上,因此收割完毕后要清除地面的残株烂叶携出室外,深埋或烧掉,并在地面普遍喷洒药剂。
②注意通风:控制湿度是预防灰霉病发生蔓延的有效方法。扣膜粗察历后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注意中耕保墒。白天通风排湿,尽量缩短夜间叶面结露时间。
③药剂防治:预防灰霉病的关键是采用药剂防治,可供使用的药剂有: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
近来开始使用的特立克杀菌剂是一种无污染、无残留、对作物无任何不良影响的菌制剂。主要作用机理是以绿色木霉菌通过寄生和营养竞争杀死病原菌。使用特立克后,木霉菌可迅速消耗侵染位点附近的营养物质,立即使致病菌停止生长和侵染。若以600~800倍液喷洒保护地韭菜对灰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为了彻底预防灰霉病的发生岩搜,要根据韭菜的生长情况来用药。头刀收割后彻底清除残株烂叶,待3~4天刀口愈合后地面普遍喷药,当韭叶长至6~7厘米时喷药保护,当长至15~16厘米时再喷一次,叶长达20厘米以上时进行最后一次用药,冬春季长至30厘米即可收割。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