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地里有燕麦几月份打药 小麦地里的燕麦什么时候打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832 次
地里有燕麦几月份打药 小麦地里的燕麦什么时候打

燕麦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饲料作物。在燕麦的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药物防治,以保证燕麦的生长和产量。那么,地里有燕麦几月份打药呢?

燕麦的生长特点

燕麦是一种早熟作物,一般在播种后80-100天就可以收获。燕麦的生长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生长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在生长期和抽穗期,燕麦对氮肥的需求较大,需要及时进行追肥。在成熟期,燕麦的生长已经趋于稳定,此时需要进行药物防治,以保证燕麦的产量和质量。

燕麦的药物防治

燕麦的药物防治主要是针对燕麦赤霉病和燕麦锈病。燕麦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燕麦叶片和茎秆上出现红褐色的病斑,从而影响燕麦的生长和产量。燕麦锈病也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燕麦叶片上出现黄褐色的锈斑,从而影响燕麦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针对燕麦赤霉病和燕麦锈病的药物防治一般在燕麦成熟期进行,一般在6月份进行。此时,燕麦已经进入成熟期,生长已经趋于稳定,药物防治不会对燕麦的生长和产量产生太大的影响。6月份正值天气炎热,真菌易于繁殖,药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

燕麦药物防治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燕麦药物防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选择合适的药剂:在进行燕麦药物防治时,需要选择适合燕麦的药剂,不同的药剂对燕麦的影响不同。
  • 按照药剂说明书使用:在使用药剂时,需要按照药剂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不得超量或不足。
  • 注意药剂残留:在进行药物防治后,需要注意药剂的残留情况,不得超标。
  • 注意安全防护:在进行药物防治时,需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药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总结

地里有燕麦几月份打药?一般在燕麦成熟期的6月份进行药物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燕麦赤霉病和燕麦锈病的发生。在进行药物防治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药剂,按照药剂说明书使用,注意药剂残留和安全防护。

相关拓展:

问:冬小麦田间燕麦什么时间打药合适?

冬小麦田间燕麦常见的草本杂草,可以使用除草剂进行防治。一般来说,在冬小麦田间燕麦生长期较佳时期进行药剂喷洒效果最好,同时还需注意预防对冬小麦等目标作物产生影响。
具体来说,冬小麦田间燕麦的药剂喷洒时机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手感判断:在冬小麦和燕麦生长期相对滞后的时候(如冬小麦出穗之前,燕麦苗高6-8厘米)进行人工手感检查,若燕麦已经长至4-5叶期盖住地面则为施药最佳时期,此时尚未形成繁茂的根系,药剂可以直接作用于叶片及生长点,杀伤效果较好。
2.气温条件:药剂喷洒时要选择气温适宜的时段,温度过低会影响药效,不宜在气温低于5℃时施药。
3.天气条件:药剂喷洒时要选择晴天或微风的天气,避免雨天喷洒,建议药剂喷洒后24小喊蚂时内不要下雨。
4.药剂选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剂,建议选择对燕麦起杀伤作用显著而对冬小麦影响小的除草剂,注意使用药剂时防止误伤目标作物。
冬小麦田间燕麦的碰咐药剂喷洒时通常以燕麦4-5叶期盖住地面为最佳时机,同时要结合气温、天气和药剂特性笑渗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问:小麦野燕麦、节节麦特别多,什么时候打药最合适?

小麦5-6叶期打,节节麦的防治应该采取冬前、春后两个阶段并举的策略,即冬前小麦播后芽前、节节麦芽前至2叶期之前。

冬型品种适期的日平均温度为16~18℃,半冬型为14~16℃,春性为12~14℃。温空的高低受地理纬度和海拔的影响,即纬度和海拔愈高,气温愈低,播种期可早些。

小麦长日照作物(每天8至12小时光照),如果日照条件不足。就不能通过光照阶段,不能抽穗结实。小麦光照阶段在春化阶段之后。

扩展资料银乱:

高产技术

一、注意选择高肥水地块。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要求土壤养分必须全面、充足,才能满足其高产栽培的需要,所以宜选择地力高、水浇条件好的地块,要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二、注意适期晚播,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要防止播量过大,造成后期管理被动。

三、注意防止倒伏,重施起旦逗身拔节锋迟档肥。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有的不抗倒伏,特别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在返青至拔节前须进行一次化控处理,可喷施多效唑或麦业丰。要重施起身拔节肥,控制多余下落穗的形成,促进穗大粒多。

问:燕麦什么时候打药?

11月初至11月20日打药最好,此时,大部分杂草已经出齐,而且草龄较小,容易防治。

问:野燕麦什么时候打药合适打野


1、小麦播种30天到45天是防治野麦子的最佳时机,因此在11月初至11月20日打药最好。此时,大部分杂草已经出齐,而且草龄较小,容易防治。

2、打药时尽量选择在晴天,因为阴雨天打药药效降低,晴天有利于药传播。

3、选择最低温度在4度以上时打药,温度太低影响药效,不利于药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