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玉米的碧护使用方法(玉米水溶肥的使用方法)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516 次
玉米的碧护使用方法(玉米水溶肥的使用方法) 玉米中期田间管理措施

一、加强管理,促进发育

今年由于前期干旱,造成多数玉米出苗迟缓,部分地块出苗不齐,二、三类苗比例较大,各地应抓住有利时机认真搞好中耕管理工作。一是早铲早趟,促进发育。要大力推广铲趟和中耕除草,做到早铲早趟,减少杂草与玉米争夺水分和养分,同时提高地温,促进幼苗发育。尤其是改种和补种地块,要进行垄沟深松,以抢夺积温、疏松土壤、抗旱保墒,增强玉米根系活力,加快生长发育进程。对于出现降雨,部分低洼易涝有明水的地块,要及时组织人力和机械力量疏通田间沟渠、挖渗水沟,加快排水散墒。二是加强田管,适时追肥。为及时补充营养,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抗逆性,应于拔节至小喇叭口期结合中耕进行追肥,不宜过晚和过量,以免造成贪青晚熟或不能成熟。追肥要做到侧深追肥,施肥深度在8-10厘米。部分苗小、苗弱及三类苗较多的地块,应进行针对性人工补肥,有条件的可进行叶面追肥。可根据长势喷施适宜的生长调节剂,促进植株生长发育。三是对于部分前期因低温多雨和施药量过大导致除草剂药害的地块要及时进行田间水肥管理,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碧护、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奈胺等,促进植株恢复性生长。二、加强病虫监测,防灾减灾

1.玉米螟

一是采用赤眼蜂防螟,赤眼蜂是一种小型寄生蜂,它寄生在害虫卵内,使虫卵不能孵化,从而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释放于田间的赤眼蜂在经10-12天子代蜂羽化后,继续寻找新的玉米螟卵寄生,一般子代赤眼蜂在田间控制玉米螟的作用能到9月份。放蜂时间一般在6月末7月初(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盛期),间隔5天放第二次,共释放两次。释放数量:每亩共释放1.5万头,第一次释放0.7万头,第二次释放0.8万头。一般每亩设置1个释放点。从放蜂田的边垅开始数第20条垅为第一个放蜂垅,顺第一放蜂垅向里走20步为第一个释放点,再沿垅向前走40步为第二个释放点,以此类推到地头,再由第一个释放垅向下间隔40条垅为第二个放蜂垅,按上述方法以此类推。要求在上午放蜂,在放蜂点,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将叶片中间撕开一半,向下卷成筒状,然后用牙签或针线别(缝)在圆筒内即可。赤眼蜂的田间卵寄生率70%以上,防效65%以上。

注意事项:乡与乡、村与村要联合防治,做到集中连片大面积放蜂。面积越大,防治效果越好;放蜂年头越多,效果越好。放蜂防螟的方法要正确。可用席米将蜂卡别在玉米中部叶片的背面,卵粒朝外,别牢即可。放蜂时不要将蜂卡夹在叶鞘处或扔在叶心里,以避免蜂卡发霉,影响效果。放蜂后,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农药。蜂卡送到后,要及时将蜂卡释放到田间遇小雨时可以释放,遇大雨时应将蜂卡存放在冷凉的地方,切勿与农药放在一起。二是药剂防治。要做到适时防治,做到未雨绸缪,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于玉米螟卵孵高峰期、玉米呈喇叭口时,每公顷用1.3%呋喃丹颗粒剂7.5-11.25㎏丢心;或每亩用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50-100克加细沙灌心,或每亩用1.5%辛硫磷颗粒剂500-750克撒施;或每亩用200克/升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5毫升兑水30公斤茎叶均匀喷雾。

2.玉米粘虫

要抓住幼虫3龄(暴食期危害)前关键防治时期,可施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甲维·甲虫肼、20%S-氰戊菊酯乳油或氯虫苯甲酰胺等化学药剂防治。

3.草地螟

选用低毒、击倒力强,且较经济的农药进行防治。在卵孵化盛期或低龄幼虫期每亩用20%三唑磷乳油100-125毫升喷雾。三、积极应对自然灾害,搞好灾后自救

对于前期遭受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地区,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搞好灾后自救。

1.因地制宜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

在受灾较重的玉米地块,虽然大部分玉米叶片被冰雹打碎,但植株的生长点由于受叶原基和幼叶的保护未被破坏,所以,建议农民不要盲目毁种。

2.加大田间管理措施,促进生长。

一是可根据当地天气情况,组织农民进行铲趟。铲趟可以疏松土壤,破除板结层,提高地温,有利于灾后的玉米植株生长发育;二是根据植株受损情况,适时追施速效氮肥及喷施叶面肥,改善玉米营养条件;三是对于少数积水地块要尽快组织人力排除积水,进行铲趟松土,及时散墒、追肥,使其尽快恢复生长。来源:开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