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与纹枯病(玉米纹枯病用什么药)
玉米病虫害(一)全世界已知的玉米害虫约350种,国内预计约227种,其中主要害虫有小地老虎、玉米螟、大螟和黏虫。我国玉米病害约40余种,其中主要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纹枯病、黑粉病和病毒病。玉米螟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世界性害虫。国内除西藏尚未发现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发生。玉米想是多食性害虫,其寄主植物种类多达40科200种以上,但主要为害玉米、高粱、甘蔗和棉花等作物。为害玉米、高粱时,除根部外,整个植株都受其害,常年春玉米受害减产10%,夏玉米受害较重,可减产20%~30%
(一)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13-15mm翅展25-35mm体色黄褐,前翅中部有2条褐色波状纹,两横纹之间有2个褐斑;后翅灰黄色,也有2条褐色波状纹,与前翅横纹相接。
2.卵一卵粒扁椭圆形,长约1mm,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色至暗黑色卵块鱼鳞状。
3.幼虫成熟幼虫体长20-30mm,头和前胸背板深褐色,体背多为淡褐、深褐、淡红或灰黄色、背线明显,腹部1-8腹节背面各有两列横排毛瘤(前四后二),背中央4个呈梯形排列。
4.蛹体长12-18mm,纺锤形,黄褐色,腹末有5~8根向上弯曲的毛刺(二)生活习性
玉米螟每年发生的世代数自北向南有1~7代不等。湖南、江西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的秸秆、穗轴及根范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喜食甜物,有趋向高大嫩绿植物产卵的习性。卵多产在叶背靠主脉处,每雌可产卵300~600粒。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群集在心叶内,取食叶肉和上表皮,被害心叶展开后形成透明斑痕,幼虫稍大后,可把卷着的心叶蛀穿,故被害心叶展开后呈排孔状。玉米抽雄后,幼虫蛀入雄穗轴并向下转移到茎内蛀害。在玉米穗期,幼虫除少数仍在茎内蛀食外,大部分转移到雌稗为害,取食花丝和幼嫩子粒,故玉米心叶末期幼虫群集尚未转移前,为化学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时期。
玉米螟的发生与品种抗性密切相关。初孵幼虫在心叶期的存活率随品种而异,如农大14号、春杂13号,玉米螟初孵幼虫很难在其上存活。因抗虫玉米植株中含有抗虫素,抗虫素有甲、乙、丙三种,可抑制低领幼虫的发育,甚至引起死亡。其中抗虫素甲又称“丁布”(DIMBOA)。玉米螟的发生数量与为害程度还与虫口基数、温湿度、天敌、栽培制度等密切相关。
(三)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①选育抗虫品种;②处理秸秆。压低虫口基数;③改进耕作制度,缩小春播玉米,扩大夏播玉米,切断第一代桥梁田。
2.生物防治
施放赤眼蜂每667m’放1万~3万只,在始卵期施放,每天一次,共3次。
施用苏云金杆菌在心叶末期前3-5天,每667m2用100亿活芽孢悬浮剂100-150mL,加水10kg或拌潮沙土10kg灌心叶,每1kg灌100株,隔10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
3.化学防治
防治适期卵孵高峰期。
防治指标心叶末期花叶率达10%时。
(1)在玉米心叶末期防治,施药于玉米喇叭口内。用2.5%敌百虫颗粒剂或1.5%辛硫磷颗粒剂每1kg施500-600株。用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灌心叶,每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灌心叶。每1kg药液灌100株。或每667m2用35%赛丹乳油80-140mL,或5%锐劲特悬浮剂35mL加水50kg喷雾。用5%丙硫克百威颗粒剂每667m22-3kg穴施。
(2)穗期防治主要采用灌穗或喷雾方式。用90%晶体敌百800-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每1kg药液灌雌穗100个。每667m2用40%辛-甲-三氟氯氰乳油50-70mL或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50mL,或10%除尽悬浮剂50mL加水50kg喷雾。
4.注意事项
玉米穗期防治,在玉米收获前7天停止使用。在施用丙硫克百威药时土壤应有较大湿度,有利于发挥药效。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