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植物叶子长锈病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352 次
植物叶子长锈病

植物叶子长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病害,它会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种病害,农业专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病害症状

植物叶子长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子表面出现一些***或红色的斑点,这些斑点会逐渐扩大形成锈斑。锈斑上会长出一些小颗粒,这些颗粒是病菌的孢子,它们会在风吹雨打的情况下传播到其他的植物上,导致病害的蔓延。

防治措施

针对植物叶子长锈病,农业专家可以采取以下的防治措施:

  •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种植
  • 定期对植物进行清洗和修剪
  •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洒
  •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使用有益微生物等

相关问题


问题一:植物叶子长锈病是怎么引起的?

植物叶子长锈病是由一些病原菌引起的,这些病原菌会在植物叶子上形成锈斑,繁殖孢子,进而对植物造成危害。

问题二:针对植物叶子长锈病,有哪些化学农药可以使用?

常见的化学农药包括三唑酮、氧化锌、乙环唑等,这些化学农药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问题三:使用化学农药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吗?

使用化学农药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因为它们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注意控制使用量和频率,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度的影响。

问题四:有哪些有益微生物可以用于生物防治?

常见的有益微生物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拮抗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通过与病原菌的竞争,减少病原菌的繁殖,从而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

问题五:如何预防植物叶子长锈病的发生?

预防植物叶子长锈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 保持植物生长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 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保持植物健康生长

相关拓展:

问:绿豆叶子长好像铁锈怎么回事?

可能是得了绿豆铁锈病,绿豆锈病主要危害扁豆、菜豆、绿豆,为害的部位为叶片、茎秆和豆荚,但以危害叶片为主。叶片染病,散生或聚生许多近圆形小斑点,病叶背面现锈色小隆起,后表皮破裂外翻,散配猛出红褐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秋季可蔽卖灶见黑色隆起小长点混生,表皮裂开后散出黑褐色粉末,即病菌冬孢子。发病重的,致叶片早期脱落。

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品种。

(2)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

(3)春播宜早,必要时可采用育苗移栽避病。

(4)清洁田园,加强管理,适当密宏扮植。

问:植物黑锈病是什么样的

是一种植物病害。例如菊花黑锈病、小麦黑锈病。

菊花黑锈病

类别

病害

图片说明

起初在叶下表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疱状突起,有时也会在叶上表面发生。疱状物破裂后散发出黑褐色粉状孢子。严重感病的植株非常衰弱,大量落花,一般在寒冷地方发病多。

发生规律

病原为菊柄锈菌(PucciniachrysanthemiRoze),夏孢子堆多生于叶背,间或生于茎上,直径1~2毫米,褐色;夏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有刺,黄褐色,大小为30~37×25~32微米,壁厚2~3微米,有芽孔3个。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也生于叶柄和茎上,直径1~2毫米,***生,深褐色至黑色。冬孢子倒卵形至椭圆形,栗褐色,大小圆滚模38~55×23~32微米,有瘤,两端圆形,双胞,分隔处稍缢束,基部狭窄,平滑,顶壁厚5~7微米,柄无色或淡***,不脱落,长达90微橘缓米。
菊花锈病病毒在病残体在病芽上越冬,翌年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初次侵染。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从外地或国外引进菊苗时,要防止病苗带入,注意不要让病菌向当地品种
侵染。
2、人工防治摘除病叶,拔去严重病株,烧毁。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在病斑未破病裂前,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40%敌唑酮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用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隔20天1次),隔6~8天1次,连喷3次。
新植保杀菌剂4号“斑腐清”兼具治疗和保护作用的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可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向上传导,针对菊花黑锈病可以采用叶面喷雾的方式进行,喷雾浓度为1000-1500倍液,要做到均匀不漏喷;使用时每15公斤水加一粒由新植保赠送的微分子助剂(用二次稀释加入),有助于药效的发挥。

小麦黑锈病卷土重来

在20世纪90年代曾被消灭的黑锈病菌卷土重来,绕过了农学家为小麦筑起的防线,对它发起了新的攻击。而且这一次的情势愈加凶险,令人不安。

  茎与叶上出现众多砖红色的脓包。麦粒空瘪。收成减产,乃至绝收。这些迹象表明,禾柄锈菌(Pucciniagraminis)已经接管了这片麦田。这种微小的寄生真菌正是小麦黑锈病的病原。小麦黑锈病是一场持续了数千年的瘟疫,然而全世界新一代的农民对它却知之甚少。原因是:早在20世备携纪90年代,人们就以为这种疾病已经得到了根除。这一看来过于匆忙了……因为自从11年前禾柄锈菌的一个新品种出现以来,黑锈病大规模爆发的威胁就一直笼罩着我们。这个新品种是在乌干达的麦田里发现的,按照其发现地和发现年份被命名为Ug99。它引起了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日甚一日的焦虑,因此该组织还专门建立了一套国际监测体系以监视它的发展。

  这种新的寄生病菌为何如此令人不安?这是因为它的危害性极强:Ug99能够绕过农学家们针对20世纪上半叶的黑锈病疫情而建立起来的主要防线。从20世纪50年***始,在美国农学家诺曼·博洛格(NormanBorlaug,“绿色革命”之父,197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推动下,寻找对黑锈病具有天然抵抗力的小麦品种成了一项优先工程。其他谷物或类似于小麦的野生禾木科植物的抗病能力也一一得到了筛查。通过对这些不同的源植物进行杂交,科学家们获得了一些小麦品种,它们拥有能够保护自己抵御这种病菌进攻的基因。

  其中,来自于黑麦的Sr31基因能够为小麦提供全面的防护,因为它能够抵抗当时存在的各种禾柄锈菌。“因此这种基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黑锈病监测计划协调员戴夫·霍德森(DaveHodson)介绍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三十年针对黑锈病的防护,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功劳!”直到Ug99震撼登场……这种寄生菌可不满足于***Sr31构筑的城墙。“在迄今发现的能够抵抗小麦黑锈病的50种基因中,Ug99有能力绕过其中的32种。”拉维·辛格(RaviSingh)解释说。他是国际玉米与小麦改良中心(Cymmit)的作物杂交专家。该中心是位于墨西哥的一个非赢利性组织,其主要工作是研究与分发粮食种子。“这样一来:全世界80%至90%种植小麦的耕地都可能受到Ug99的攻击。所以说,我们面临的威胁是非常严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