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什么品种的锈病爆发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675 次
什么品种的锈病爆发

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病害,它主要侵袭植物的叶片和茎干,导致植物的生长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某些品种的锈病爆***况越来越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科学防治和优化种植方法等方面,来有效地控制锈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什么是锈病?

锈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侵袭植物的叶片和茎干,导致植物表面出现黄褐色或黑色的锈斑。锈病菌会在植物体内繁殖,导致植物生长缓慢,产量减少,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植株死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病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二、哪些品种容易爆发锈病?

不同的植物品种对锈病的抵抗力不同。一些品种由于基因缺陷等原因,容易受到锈病的侵袭。例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葡萄、苹果等果树作物,都是锈病的易感品种。这些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加强防治,以避免锈病爆发导致产量下降。

三、如何科学防治锈病?

科学防治是控制锈病发生和传播的关键。我们需要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并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合理施肥和灌溉,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另外,及时发现锈病的症状,采取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进行喷洒和防治。在使用农药时,要遵循使用说明,防止过量使用和滥用,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如何优化种植方法,减少锈病爆发?

优化种植方法是减少锈病爆发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种植密度,避免因环境适应性不足导致植物易感。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土壤肥力和通气性,促进植物生长。另外,定期轮作和间作,避免连续种植同一作物,以减少锈病传播的机会。

五、什么是锈病的防治策略?

锈病的防治策略包括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生物防治是利用一些天敌或微生物来控制锈病的发生和传播,例如利用寄生性昆虫、细菌和真菌等。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喷洒,杀灭锈病菌,防止锈病的传播。在选择防治策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为什么要加强锈病的防治?

加强锈病的防治是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锈病的爆发不仅会导致作物减产,还会影响作物品质和市场价值。同时,过度使用化学药剂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加强锈病的防治,不仅有助于保障农业生产,还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七、锈病的防治需要哪些技术支持?

锈病的防治需要依靠一系列的技术支持。例如,需要进行病原菌的鉴定,了解锈病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规律,以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同时,需要加强对新型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以提高防治效果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能。

八、未来锈病防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未来锈病防治的发展趋势是从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的转变。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化学药剂的限制,生物防治将成为锈病防治的主要手段。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防治技术和药剂将不断涌现,为锈病防治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问答拓展:大葱锈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大葱锈病是大葱在种植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病害,染病后会引发大葱植株黄枯,直接影响大葱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在病情发病较重的时候会成为大葱种植的毁灭性灾害,菜农应该及早防治,以免造成产量和经济损失。

一、大蒜锈病的发病原因

大葱锈病病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15~20℃,潜伏期在7天左右。春季随着气温回升,病菌会随风雨传播,发病区域呈点片状分布。一般雨水多偏温暖的季节,特别是昼夜温差大、容易结露时,容易发病。

黄河中下游地区一般3~4月上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后随着气温回升和温度适宜,病情逐渐加重至全田普遍发病,进入主要危害期,秋季可再度侵染和流行。

密植,地势低洼、田间积水,土改拿壤肥力不足和植株长势弱的田块都利于锈病的发生。

二、大葱锈病的发病症状

大葱锈病主要在大葱的生育后期发生,主要侵染叶片、叶鞘和花茎。病部最初出现椭圆形褪绿斑点,并由病斑中部表皮下生出圆形稍隆起的黄褐色或红褐色疱斑,称为夏孢子堆。疱斑破裂翻起后散出圆形、近圆形橙***粉末状夏孢子,孢子密度大的时候可以连接成片,散发出很多锈菌孢子粉末,叶片提前枯死。植株生长后期,病叶上形成长椭圆形稍隆起的黑褐色疱斑,内部生有褐色冬孢子,称为冬孢子堆。

三、大葱锈病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种植高抗或抗锈病品种,如章丘大葱、稷王1号大葱、铁杆巨葱等均为高抗锈病品种或抗锈病品种。

2、合理轮作换茬

在同一块地里,不宜连茬种植大葱,一般应一年一换。避免葱属蔬菜连作或间作套种。与非百合科作物轮作,从实际种植经验来看,大葱根系分泌物所产生的化感作用对其它蔬菜的部分土传病害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目前,春马铃薯—大葱—小麦轮(套)作模式在不少地区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3、合理密植

大葱定植的合理密度应该根据品种、土壤肥力、葱苗大小及定植时间早晚决定。一般定植株距4~7㎝。定植密度把握的基本原则是:

一般长白大葱每亩株数以~株为宜;短白大葱以~株为宜,定植较早或选用裤老大苗的可适当稀植,定植晚或选用小苗的应适当密植。

通过合理密植,保持大葱植株良好通风透光性。

4、加强水肥管理

移栽前要施足基肥。通过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发病重的要提前收获。每亩大葱田可施腐熟农家肥4000~5000㎏,复合肥15㎏左右、过磷酸钙30~50㎏、硫酸钾10~15㎏,并在翻熟耙匀后,再移栽大葱,移栽后及时喷施新高脂膜,驱除病虫害,防止水分蒸发,同时缩短缓苗期。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田间湿度过高。另外,在春、秋季易发病期间,每亩施用碳酸氢铵15~20kg,以促提高植株的抗进大葱生长,抵抗病害。

5、加强田间清洁管理

注意清洁田园,发病严重、没有经济效益的病株,及时清理出田园;收获后清除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消灭越冬菌原。

6、药剂防治

早春要及时查找发病中心,喷药封锁,以后视病势发展和降雨情况,及时喷药防治病害。可选用的药剂有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萎锈灵乳油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0倍液等。兑水喷雾,视病情5~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在用三唑酮等三唑类杀菌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浓度使用,以免浓度过大造成药害,否则可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叶片深绿、生长停滞等。

对于大葱锈病的防治,通过加强田间管理,避免出现锈病适宜的温湿度。同时通过增施磷钾肥等手段提高大葱的抗病能力,如果已经发病要及时查找中心病胡歼升株,通过化学药剂及早防治。

问答拓展:什么是苹果锈病?

GymnosporangiumyamadaeMiyabe

症状

苹果锈病为害叶、新梢和幼果。在陕西关中地区,5月上旬叶开始发病。起初,叶正面出现油亮的桔红色圆形斑点,直径1—2mm。随病斑扩大,圆斑中部颜色变深,并生出***隆起小点(性孢子器),泌出小水滴样蜜露(性孢子和粘液)。蜜露渐变干,性孢子器随之变黑色。6月中、下旬间,病斑扩大到1cm左右,病部增厚变硬,正面凹陷,背面隆起,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锈子器,内含褐色粉状锈孢子。后期,病叶变黄,早期脱落。叶柄和果柄染病后,病部橙***,膨大呈纺锤形,着生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新梢染病,症状与叶柄相似,后期病部龟裂,易折断。幼果染病多在萼洼部形成橙***病斑,后期渐变褐色,产生性孢子器,在病斑四周生出锈孢子器键耐纤。

对转主寄主桧柏,主要是为害小枝。秋季,小枝染病部位变***,隆起。翌春,形成球形或近球形菌瘿,直径5—10mm,稍后,菌瘿表皮被突破,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高1.5—3.0mm,宽2.5—5.0mm,作鸡冠状,稿仿遇雨吸水后膨大,呈橙***。

病原菌(图1-13)

图1-13苹果锈病病菌

1.冬孢子2.护膜细胞3.锈孢子

苹果锈菌GymnosporangiumyamadaeMiyabe的性孢子器扁球形,埋生于表皮下。性孢子单胞,无色,纺锤形。锈孢子器管状,直径0.4—0.5mm,长5—8mm。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单胞,茶褐色,厚膜,表面有疣状突起,19.2—25.6×16.6—24.3μm。护膜细胞长梭形或长六角形,25.3—117.5×16.5—25.9μm。冬孢子双胞,暗褐色,具长柄,长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分隔处略缢缩,32.6—53.7×20.5—25.6μm。冬孢子的两个细胞各具两个发芽孔,萌发时生出先菌丝,先菌丝4胞,每胞长出1个小孢子梗和小孢子。小孢子卵形,无色,单胞,13—16×7.5—9μm。

发生规律

苹果锈菌以菌丝在桧柏枝的菌瘿中越冬,春季形成冬孢子。冬孢子萌发产生小孢子,借风力传播至苹果树上进行侵染。小孢子传播距离2.5—5km,最远50km,侵染苹果后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随风传播,侵染桧柏。苹果锈菌不产生夏孢子,不发生再侵染。

苹果锈病的发生受降雨影响很大,发病早晚与轻重和春季降雨时期及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冬孢子萌发和小孢子侵染,必须有一次降雨时间持续2天、降雨量15毫米、相对湿度90%以上的降雨过程。

金冠、红星、春香蕉、国光品种发病重,红玉次之,红绞、旭高亩谨度抗病。

防治方法

1.清除侵染源

砍伐苹果园周围5km范围内的桧柏树。

2.喷药预防

如不能砍伐桧柏,应在春季降雨以前对桧柏喷洒波美3度石硫合剂或1∶100—160式波尔多液,在开花前和落花后对苹果树喷洒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等药剂预防侵染。粉锈宁防治苹果锈病有特效,开花前后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1—2次,即可控制为害。

问答拓展:为什么近年来玉米锈病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如何控制?

我国高发的玉米锈病有两种,分别叫做“普通型”和“南方型”,普通型锈病发生较广,但危害较小;南方型锈病一旦感染,减产非常严重。但“南方型”并不是只会在南方产区发生哦,北方玉米种植区同样要警惕。
普通型锈病的病斑为圆形到细长型,咖啡色,可出现在叶片上下两面,而南方型锈病在则是产生淡***长形、卵形或梭形小脓疮或病斑,一般只产生在叶片上表面。
如果实在不能分辨也没关系,综合来说,发病初期,叶片锋颤上产生淡***小斑点,稍微突起,随着病情的加重,***斑点越来越多,随后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红褐色锈斑,隆起的***斑点表皮破裂,撒出黄褐色的粉末,后期成为黑色斑点。
玉米锈病发生严重时,叶片上布满上述病斑,影响光合作用,造成大量叶片干枯。严重时造成叶片从受害部位折断,全秆干枯,致使果穗营养不良,出现小穗秕粒甚至不结实,最后导致减产。
玉米锈病的病源是一种真菌,它主要是通过气流进行传播的。在有病原菌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合适的气候是造成玉米锈病流行爆发的主要因素。玉米普通锈病在温暖高湿天气适于发病,气温为16~23℃有利于病害发生;南方锈病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发病严重,温度为27℃时最适发病。降雨是影响病害的重要因子,降雨次数多,有利于病菌孢子萌发、传播和侵入,可加重病害的发生为害。
在管理方面,排水不畅易产生积水的低洼地块、密度过大通透性差的地块易发病。过多使用氮肥会降低作物抵抗力而加重病害发生。
除此之外,种植的品种对于感病情况的差异也是很大的。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甜质型玉米的抗病性也较差,而马齿型品种则较抗病。玉米叶色及叶片的多少与玉米锈病的发病轻重也有关系,一般叶色黄、叶片少的品种发病重碧基亩。
目前容易感染普通型锈病的玉米品种有掖单2号、掖单4号、掖单12、掖单13、丹玉13、铁单8号、西玉3号、沈单7号、郑单958等;容易感染南方型锈病的玉米品种有郑单14、郑单958、掖单12、掖单13等。
首先就是尽量避免锈病的高发环境了。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锈病高发条件主要是高湿。那么我们一定要在整个生育期防止水渍,避免大水漫灌。尤其是高温多雨季节及时排水,可以提高作物抗病力。
在施肥上,避免氮素过多,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自身抵抗力。注意中耕松土,防止土壤过分板结。如果连作使病原菌在土中积累,会使土壤带菌量增大。与非禾本科物轮作,可减少病原菌积累。
如果锈病已经发生,为防止病害扩散蔓延,就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了。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0.2波美度石硫合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20%萎锈灵乳油400倍液等,都有良好的效果。
玉米锈病的防治关键是掌握防治时期,在感病品种面积大且阴雨连绵的情况下,要密切注意观察病害发生情况,做到早防早治,力求在零星病叶期及时防治,以达事半功倍的效果。防治次数视防治效果而定,一般间隔7~10天,连喷2~3次即可控制病害。若喷后24小时内下雨,应当在雨后补喷。
除此之外,悔森种植抗病品种是玉米锈病防治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准备种植玉米的种植者们可以参考鲁单50、农大108、中原单2、鲁单981等品种,抗病性都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