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养殖 对虾养殖需要投资多少
本篇知识总结会给大家说说“对虾养殖”的内容进行讲授,希望对各位有点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虾的养殖:打造高效、稳定的生产模式
虾的生长特性
虾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它的生长速度很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虾的生长期一般为4个月左右,能够在适宜的水质和温度条件下快速生长。虾的生长速度与水质、温度、光照、饵料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养殖虾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以保证虾的生长速度和肉质质量。
虾的养殖技术
虾的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建设、水质管理、饵料投喂、**防治等方面。养殖池塘的建设是整个虾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池塘的大小、深度、底部材质、水源等因素。水质管理是虾养殖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控制水温、PH值、氧气含量、溶解氧含量等因素。在投喂饵料时,需要注意饵料的种类、投喂量、投喂时间等因素。同时,虾的养殖过程中还需要防治各种**,比如病害、寄生虫等。
虾的市场前景
拓展百科知识:
1、黑虎虾(hēihǔxiā)
黑虎虾,又称斑节虾,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虾类,分布于我国南方的江河湖泊中,也有人工养殖。黑虎虾体型较大,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餐饮业。
2、虾青素(xiāqīngsù)
虾青素是一种红色素类物质,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和营养素。虾青素存在于虾、蟹、龙虾等海鲜中,具有保护**、抗癌、抗衰老等功效。
参考文献:
1、《虾类养殖技术手册》
2、《虾类养殖实用技术》
相关问答拓展:
1、地表水质一至五类标准?
1、一类水质: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2、二类水质: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3、三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4、四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5、五类水质: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超过五类水质标准的水体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
拓展资料:
我国地面水分五大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回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海鲜暂养水质标准?
水的温度:养殖的品种不同,要求也不一样。例如,大菱鲆是一种冷水鱼,水温在12-18度之间,海参的温度适宜于10-16度,水温超过20度就会进行夏眠。南美白虾喜欢水温高,在22℃以上生长较快。
含盐量:就像水温一样,不同的品种需要不同的盐度。淡水型品种不多说,海水养殖品种有宽、窄之分,广盐性品种如鲟鱼、花鲈、南美白对虾、虹鳟等盐度品种也可存活。但窄盐品种仅在一定的盐度范围内存活,如海参等,且其盐度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变化过快。
PH值:绝大多数养殖品种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都能存活,例如ph7.5-8.2。淡水鱼对ph的适应范围可以更大一些,ph6.5-9.0之间也可以。说白了,在观赏鱼养殖中,也有专业的草缸爱好者,这种草缸对水环境的要求比较弱。
溶解氧:可分为耐氧型和耐氧型两种,但一般DO含量大于5mg/L较好,溶氧量过高,会使鱼得气泡病。
氨氮:基本要求低于0.2mg/L,过高会导致养殖品种中毒。
亚硝酸盐:一般要求低于0.1mg/L,过高就会转化为氨氮,间接造成水产动物中毒。
总碱性:我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才知道这个指标的,需要80-120mg/L。
硫化氢:基本要求低于0.1mg/L。
3、进水氨氮标准?
基本进水都是生活污水,经验数据,一般来说,COD取500左右,氨氮20~30左右,TP5左右的比较多,但实际运行中,往往负荷更低,看过好多人提到的,取500的,往往只有200左右甚至更低,这些最好还是以实际情况为准,因为一般设计人员很多都是纸上谈兵的,并无实际经验
4、水质氨氮标准?
水体正常水质氨氮应<0.2mg/L,氨氮废水排放标准限值范围为0.02mg/L-150mg/L。氨氮检测方法通常有纳氏比色法、苯酚-次氯酸盐比色法和电极法等。
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是水体中氮营养元素的主要,随着石油、化工、食品和制药等工业的发展,对水质要求更严。
5、养殖场用水的标准啥情况?
养殖场,是畜牧养殖场还是水产养殖场?畜牧养殖场目前国家没有具体标准,可以以生活饮用水标准;
水产养殖场用水国家制定了6个国家标准,分别是SC/T9406-2024盐碱地水产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24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2024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DB13/T1132-2024盐碱水渔业养殖用水水质;DB34/T1895-2024龟鳖工厂化养殖用水处理技术规范。
拓展好文:中国的虾养殖,如今的出路在哪?
一、历史的回顾
我国的对虾养殖业起步于七十年代末,从1978年开始,由当时的国家水产总局组织有关科研力量展开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攻关,并于1992年攻克了此技术;其后,中国对虾的养殖生产便得到快速发展,到l991年,全国各地、各级有关部门共投人科研经费300多万元、人工育苗及养殖设施基本建设费近70多亿元,共形成年育苗能力764.55亿尾,养殖池塘14.67万公顷的生产能力,当年养殖产量达到近22万吨;
1992年,虽养殖面积下降到9.2万公顷,但全国养殖总产仍达矩方吨,连续两年创历史最高纪录。1993年,因虾病的大面积暴发,虽养殖面积增至10.27万公顷,但养殖总产锐减,当年的产量不到9万吨,较上年减产58;1994年,养殖面积仍维持在10万公顷左右,但养殖产量又下降至6.4万砘,跌人最低谷。
直接经济损失达l00多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更大。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稳步恢复我国的养虾业,1993年,由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率先提出建立虾病防治示范区,集科研、教学和推广部门的技术力量于一体进行联合攻关,尽快找出发病原因、发病特点、流行情况、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等。
到1997年已上长到10万多吨,l998年又增至12万多吨,并通过示范区的技术研究先后总结了《中国对虾养成技术规范、《中国对虾养成技术操作要点》、《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操作规程》,并组织推广应用了《国外养虾新技术》、《养殖虾的健康管理等一些国外最新养虾技术,大大改变了养虾业者的传统养虾习惯和做法,使得我国的养虾生产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2024-2024年,国内对虾产量分别为130万吨、90万吨、60-80万吨,但需求在170万吨以上并持续稳步增长,巨大的供需缺口决定了虾价的持续走高。
二、问题与经验
我国的养虾业之所以经历了大起大落的臣变是因为我们在养殖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是养成生产技术研究相对滞后,对技术环节控制不严,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和相互严密的配合性,主要反映在:
1、苗种生产的本位主义严董,为使本单位获取高额利润而长期使用抗生索,从而使得苗种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是苗种的跨地区大范围交流,缺少必要的内检管理,使得病原体广泛传播;
2、池塘环境的调控不利。池塘面积过大,长期不清淤,清塘消毒不严格等等;
3、水质处理不严格。使用有污染的水源而不经净化处理,缺少必要的蓄水设施,日常性进排水及水质调节操作不科学等等;
4、饲料的营养、质量及使用前的处理达不到要求等;5、放养密度过大,带来养殖技术管理难度上的加大以及自身污染严重等。
尽管以往我国养虾业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但经过近几年的总结分析、科研攻关及借鉴国外最新养虾先进技术和经验,目前我们已取得一些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将池塘面积由大改小,进排水渠道分设,发展微池养殖,有利于环境的控制;
2、配备与养虾池塘面积相应比例的蓄水沉淀设施。养殖用水管理严格,尽最大可能地改善水质;并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机械增氧、水质净化改良剂等进行水质调节;
3、定点生产健康虾苗,严禁使用抗生素及其它药物,以提高苗种质量;
4、饲料严格消毒并提高质量,改善营养水平;
5、变革养殖方式,降低放养密度.降低技术管理难度;
6、从系统管理角度人手,严格各技术环节的管理。
自1994年以来,由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组织,在全国各沿悔省市建立虾病示范区,组织水产科技力量进行攻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如天津市汉沽区示范区20hm。我国的对虾产业的基础较好,而且产品也有着广泛的市场。在全国虾病防治示范区的带动下养殖总产以平均每年2万吨的速度增长。根据目前的生产形势和新技术普及应用情况。
三、发展途径
根据目前已取得的经验和发展状况,今后的对虾养殖业发展途径及方式将会较传统养殖方式有很大的改变。具体途径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位池养殖业即在海逸高镯线附近建池养虾,改变养殖区域环境;
2、馓池养殖改变传统的大池粗放型养殖方式,每个池塘面积不超过0.67hm,以有利于水质调节、环境控制及技术管堙等;
3、全封闭养殖即应用不透水而且无毒的衬底覆盖池塘的底部及候6壁,切断池水与底质问各种物质问的沉淀与渗出,建立全封闭性的人工管理环境;
4、陆上养殖即在远离污染海区的陆地上建池养殖,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
5、淡化养殖即将海产虾类通过盐度的逐级驯化,使其在低盐度或无盐的水环境中生活,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6、多茬养殖即实行一年内2-3茬养殖,缩短养殖周期,错过发病季节;
7、多种形式混合养殖卸实行鱼虾、鱼贝、鱼藻等混合养殖,建立生态养虾系统,改善养殖环境。
END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