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小麦白粉病现状 小麦白粉病研究进展
宁夏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区之一,但是近年来,小麦白粉病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小麦白粉病的症状
小麦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叶片上。病害初期,叶片上会出现一些白色粉末状的物质,随着病害的发展,白色粉末会逐渐增多,覆盖整个叶片,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叶片变黄、枯萎、凋谢。
小麦白粉病的危害
小麦白粉病会导致小麦产量大幅下降,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小麦死亡。病害还会影响小麦品质,使小麦口感变差,降低食用价值。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抗病品种种植
-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害部位
- 合理施肥,保证小麦生长健康
- 使用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治手段
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小麦白粉病的发生率,保障小麦产量和品质。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小麦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只有加强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保障小麦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相关拓展:
问:什么品种抗小麦白粉病
宁夏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合作,培育出抗白粉病、丰产性好、外观品质优良、遗传性状稳定、表现突出的新品系07KB5-78、07KB5-82,这2个新品系经小面积测产,平均亩产分别为518.7公斤、555.6公斤,比对照的宁春4号(488.9公斤)分别增产6.1%和13.6%。针对宁夏引黄灌区小麦白粉病逐年加重趋势,2024年,自治区科技厅将“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聚合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研究列入宁夏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过科研人员4年的努力,将三种抗小麦白粉病基因聚合转入育成品种(系)中,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在早代对每个材料分别进行了三种抗病基因检测,并通过常规育种,对含有抗病基因的材料进行跟踪选育,经4年7代抗病性、农艺性状鉴定、选择,培育出2个抗白粉病,且高产优质的新品系。而且不少高抗白粉病、大穗或大粒材料,为宁夏小麦抗病高产育种,提供了更丰富的新种质和桥梁亲本。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可在早代淘汰无目的基因材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小麦育种的预见性和选择效率,为培育和推广抗病高产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问:小麦白粉病的病害循环是怎样的?
1.病菌的越夏与初侵染源
病菌的越夏有两种方式:
(1)分生孢子在夏季气温较低的地区,病菌以分生孢子在自生麦苗或夏播小麦上继续侵染繁殖,或以潜育菌丝状态越夏。自生麦苗是病菌的主要越夏寄主。在夏季最热一旬平均气温<24℃的地区,分生孢子可在自生麦苗上顺利越夏,在24~26℃的地区,病菌可在荫蔽处勉强越夏,但越夏存活率较低。越夏期间,病菌可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自生麦苗。在东北春麦区,分生孢子不能越夏(图7-10)。
(2)闭囊壳在低温干燥地区或在低温干燥条件下,病菌以闭囊壳混杂于种子间或在病残体上越夏,并成为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在东北地区,春小麦上初侵染源主要来自胶东半岛和黄淮海麦区。
图7-10小麦白粉病病害循环
2.病菌传播和秋苗感染
分生孢子可借助高空气流作远距离传播。越夏区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到非越夏区引起秋苗感染。
病菌越夏后,首先感染越夏区的秋苗,引起发病并产生分生孢子,后向附近及低海拔地区和非越夏区传播,侵害这些地区的秋苗。越夏区小麦秋苗发病较早且严重。另外,在干燥地区,病残体上越夏的闭囊壳于秋播期释放子囊孢子,可直接感染秋苗,但对此尚待进一步证实。
3.侵染过程
(1)侵入分生孢子传播至寄主表面后,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4h即可萌发。约后,紧贴寄主表面的压力胞产生一短的压力臂,压力臂伸出侵染锥,分泌酶溶解寄主表面细胞壁,并借助机械压力侵入寄主。约18h后,病菌形成指状吸器,并在寄主表面产生二次菌丝。通常于3~4d内产生次生吸器,5d后表生菌丝体上产生隆起,由此分化形成分生孢子梗。
(2)潜育期在一定范围内,潜育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温度19~25℃时,潜育期4~5d;14~17℃时5~7d;8~11℃时8~13;4~6℃时长达15~20d。
4.病菌的越冬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秋苗基部叶鞘或叶片组织中越冬。通常,只要病叶或病叶鞘不被冻死或干枯,病菌就能顺利越冬。冬季气温偏高或在冬季温暖的地区,病菌可在密度较大的麦丛基部叶片和土层内的叶鞘上继续危害,不存在明显的越冬期。华北平原麦区,秋苗发病轻,但病菌越冬率高,而山区病菌越冬率低,但秋苗发病重,病菌越冬基数大。山区越冬菌量显著高于平原地区。在宁夏灌区,混杂于种子内越冬的闭囊壳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
5.再侵染与春季流行
早春气温回升,小麦返青后,潜伏越冬的病菌恢复活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扩大危害。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病菌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对寄主频繁进行再侵染。品种感病,且条件适宜时,病害可在短期内暴发流行。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