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稻瘟病纹枯病产生的原因(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区别)

2024-07-0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698 次
稻瘟病纹枯病产生的原因(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的区别)

当前早稻进入孕穗末期至抽穗期,此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三虫三病除稻曲病外,其余5种病虫害均有发生,近期我们也多次提醒穗期要重视这些病虫害的防治。近3天江西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36℃,18-19日会有一次对流性降水,局部有大到暴雨。根据最新气象预报,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未来三天,江南南部、华南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福建东南部、广西西南部等地日最高气温可达37-38℃。为了防御高温热害,早稻田可采用日灌夜排、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等措施。喷施农药防治病虫害时注意避开高温、降雨时段,早、晚施药。

图1:早稻稻瘟病发生,由吉水王正华拍摄

1、早稻稻瘟病进入高发期

稻瘟病根据发病时期和部位分为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今天早上在江西农资零售商群内,群主蔡润国老师拍了一组谷粒瘟、穗颈瘟和枝梗瘟的图片。往年抗性较好的短圆型早熟品种今年没经受住考验,也得了叶瘟,这是发生典型的谷粒瘟症状,见下图2、3。当地早熟品种开始显症,中迟熟高感品种叶瘟几乎都有染病,程度不同而己,尚在孕穗中,风险偏高。

图2:谷粒瘟,由蔡润国老师拍摄

图3:谷粒瘟,由蔡润国老师拍摄

识别要点:穗颈瘟会在穗颈上产生褐色、不规则形病害,发病早的形成白穗,晚的因穗颈传输干物质受影响而出现谷粒不饱满;谷粒瘟是在颖壳上形成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的病斑;枝梗瘟是在小穗枝梗上发生,症状与穗颈瘟相同。

图4:穗颈瘟,由吉水王正华拍摄

稻瘟病的发生,菌源是先决条件,在易发病的老病区因菌源丰富,往往容易流行发生。其流行则受气候环境、感病品种、栽培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早稻抽穗期正值6月梅雨季节,此期温度较高,晴热天温度能达35℃,很容易形成适温高湿环境,稻瘟病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早稻种植普遍以常规稻品种居多,其中不少品种对稻瘟病抗性差;早稻直播常规稻品种用种量偏大,植株密度大会形成郁闭高湿环境,偏施氮肥会加重病害发生。

2、早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

早稻早熟品种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逐渐显症,白穗会陆续出现,发生后要及早使用药剂防治,可以使用春雷霉素+稻瘟灵+吡唑醚菌酯+有机硅防治,多用水量,发病中心要重点喷透,控制稻瘟病的扩展蔓延,减少产量损失。

图5:穗颈瘟引起的白穗,由蔡润国老师拍摄

对于中迟熟品种,发生过叶瘟或易感病品种要重视预防,稻瘟病常发地区也要早预防,在早稻破口初期(抽穗5%左右)和齐穗期各打一次药,防治药剂可选用三环唑、稻瘟灵、春雷霉素、吡唑醚菌酯等混配施用,结合防治纹枯病可选用氟环唑·稻瘟灵、肟菌酯·戊唑醇等复配药剂。

一般不是稻瘟病常发区且种植感病轻的品种,如果气候不是特别有利于病害发生时,可以不用防治,或者破口初期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害加入三环唑、吡唑醚菌酯及其复配的氟环唑·稻瘟灵、肟菌酯·戊唑醇等药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