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稻曲病 稻曲病

2024-07-0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791 次

稻曲病:影响稻米产量和品质的病害

稻曲病是稻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它会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给稻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稻曲病的症状

稻曲病感染植株后,会出现以下症状:

  • 稻穗变黑或变棕色
  • 稻穗表面出现不规则的凹陷或凸起
  • 稻米表面出现黑色或棕色斑点
  • 稻米变薄,易碎,口感差

稻曲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防治稻曲病,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抗病性好的稻种,如杂交稻
  • 种植健康的种子,避免使用患病的种子
  • 及时除草,保持田间通风
  • 使用化学药剂,如**酮、硫酸亚铁等

稻曲病的危害

稻曲病会对稻米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稻米大量减产,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由于稻曲病感染的稻米易变质,降低了食品安全性。

相关百科知识

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水稻,会影响稻米的产量和品质,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稻米大量减产。

稻曲病菌:是一种真菌,是稻曲病的病原体,可以在土壤、残茬和种子中长期存活。

参考来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陈德昌,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2.《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农业出版社,2024年

相关拓展:

水稻稻曲病释义:

稻曲病又名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及青粉病,我国与**还称其为“丰收病”,由真菌引起。1878年库克首先从印度获得标本,并定名为Us-tilagovirens。高桥良直经过研究,将其命名为Ustilagrnoideavirens(Cke)Tak。我国对稻曲病加明朝即有描述,李时珍《本草纲目》第22卷“硬谷奴,谷穗煤者”即指此。1950年起,我国对此病开始注意。浙江省1970年后开始加重,1982年南方晚稻普遍发生。

问:水稻稻曲病发生原因有哪些?

稻曲病,一种真菌**害,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是农户们所“头疼”的一种病害,一旦水稻被感染后,危及穗部和稻粒,从品质以及产量上都会受影响,所以,正确了解稻曲病,及时做好预防和防治工作,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和最终的高产。

稻曲病主要是危害水稻穗部,一旦感染稻曲病以后,在稻粒内会形成一种菌丝块,这种菌丝块逐渐变大,导致稻粒裂开,仔细观察裂开的稻粒,会发现有淡**的成块成块的东西(有人说是孢子),这些成块的东西会和核分散在两侧,经过一定的时间,变成墨绿色,再继续危害,这些孢子会破开,变成墨绿色的粉末,遇到风雨天气时,会随风雨而脱落。

而被稻曲病危害过的稻穗或稻粒,不能继续的正常生长,一些危害不严重的情况,对于稻粒的品质也会造成不利的因素,可见稻曲病的危害是很大的。

稻曲病的传播因素主要有2点,其一是种子自身携带的病菌,其二是土壤中残留的病菌感染。

第一种的情况,某块稻田感染了稻曲病或键棚斗者是周边稻田感染了稻曲病,当水稻成熟收获后,种子上携带稻曲病病菌的几率大大增加,在平时可能我们不会发现,到了第二年,如果用这些种子当作自留种播种或育秧的情况下,等到水稻穗期,稻曲病就会慢慢的浮现,随后开始大面积繁殖传播。

第二种情况,土壤中携带稻曲病病菌,这些病菌适应能力强,即使遇到冬天寒冷的天气,也能够安全越冬,等到第二年温度上升,水稻播种下去之后,开始慢慢繁殖,到了穗期时,随着风雨流动进行稿磨传播危害。

稻曲病在某些特性的条件下,发病几率大增,或者是发病比较严重,主要有4点:

当水稻在抽穗开花期时,遇到了连阴雨天气,这时候发生稻曲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而不论是早稻还是一季稻,在抽穗开花期时,正好处于雨天比较多的时候,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水稻种植密度大的地块,发生稻曲病的几率也会大增,由于密度过大,等到水稻中后期时,田间通风不好,再加上互相遮挡,影响叶片正常的光合作用,稻株的抵抗力减弱,稻曲病的发生程度就会加大。

温度原因,稻曲病发病有适宜的温度区间,按照种植经验来说,25度-30度之间,适合稻曲病生长,不过,当温度高于35度或者低于10度左右时,稻曲病基本不会危害。

氮肥施用过多或者施用过晚时,会导致旺长情况出现,稻曲病的发生变得严重。

问:稻曲病是什么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害,近年来在中国瞎哪铅各地稻区普遍发生,且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稻曲病仅在水稻开花以后至乳熟期的穗部发生缓郑,且主要分布在稻穗的中下部。稻曲病使稻谷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率、品质降低。此病菌含有人、畜、禽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对人可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
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磨好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河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稻区时有发生。
稻曲病在世界大多数稻区都有发生,中国早有记载。在华南双季稻区虽向有发生,但20世纪60年代前发生零星,为害轻微,不为人们所注意。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品种的引进,杂交稻的发展和施肥水平提高,此病发生有逐年上升之势,不少地方造成较大损失。

问:稻曲病是什么

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害,近年来在中国各地稻区普遍发生,且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稻曲病仅在水稻开花以后至乳熟期的穗部发生,且主要分布在稻穗的中下部。稻曲病使稻谷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秕谷、碎米增加、出米率、品质降低。此病菌含有人、畜、禽有毒物质及致病色素,对人可造成直接和间接的伤害。
稻曲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河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稻区时有发生。
稻曲病在世界大多数稻区都有发生,中国早有记载。在华南双季稻区虽向有发生,但20世纪60年代前发生零星,为害轻微,不为人们所注意。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品种的引进,杂交稻的发展和施肥水平提高,此病发生有逐年上升之势,不少地方造成较大损失。

问:水稻稻曲病如何防治


稻曲病:(真菌**害)1,关键在早期预防,于水稻破口前5一7天,可选用:43%好力克,30%爱苗,18%多菌酮粉剂,30%琥胶肥酸铜,20%噻菌铜,50%绿享6号,12.5%井.蜡芽。75%肟菌.戊唑醇,300克/升苯甲.丙环唑,己唑醇,噻呋酰胺,腈苯唑,氟环唑。等,(喷雾防治)

2已发病严重时可用:咪鲜胺,氢氧化铜,碱式硫酸铜等(喷雾,能把灰苞打掉。)

问:稻曲病菌是几倍体

二倍体。
根据查询中国农业信息网显示,稻曲病菌有20对染色体,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
稻曲病菌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是由稻绿核菌引起的、发生在水稻上的一种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