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番茄病毒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氟磷
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番茄病毒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氟磷:一种高效农药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粮食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病虫害的侵袭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学农药也越来越多。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番茄病毒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氟磷是一种高效的农药,可以对某些病毒病和真菌病进行有效防治。
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的作用机理
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是一种有机磷农药,主要通过干扰病菌体内酶的活性,破坏病菌的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杀灭病菌的作用。同时,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还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增强植物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的使用方法
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的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在使用前,需要将药剂充分搅拌均匀,然后按照使用说明将药剂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喷洒在受病害的植物上即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时应该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不要过量使用,以免对植物造成伤害。
用户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是否对人体有害?
答案: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是一种有机磷农药,虽然对病菌有杀灭作用,但是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该戴好防护用具,避免接触药剂,同时也应该注意药剂的使用量,不要过量使用,以免对人体造成危害。
问题二: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对环境有影响吗?
答案: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是一种有机磷农药,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使用时应该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不要过量使用,以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问题三: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的有效期是多久?
答案: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的有效期一般为两年左右。使用时应该注意药剂的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免影响药剂的有效性。
问题四: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可以用于哪些作物?
答案: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可以用于番茄、水稻等作物的病毒病和真菌病的防治。
问题五: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的剂量应该如何控制?
答案: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的剂量应该根据不同作物和病害的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剂量的控制应该在1-2毫升/升的范围内。
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的百科知识
30%毒氟磷:30%毒氟磷是一种有机磷农药,可以广泛用于水稻、小麦、玉米、果树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该药剂具有杀灭病虫害的作用,但同时也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毒性。
番茄病毒病:番茄病毒病是由番茄花叶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害主要通过介体传播,对番茄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是一种由叶螨传播的病毒病害。该病害主要通过叶螨的咀嚼吸汁传播,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参考来源:
1.农业农村部,《30%毒氟磷15克病毒病杀菌剂使用技术规范》。
2.中国农业科学院,《高效、低毒、环保农药的研究与应用》。
问答拓展:毒氟磷的毒氟磷简介
毒氟磷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新化合物,专利权归属于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毒氟磷最早由贵州大学教育部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在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贵州工业攻碧凯裤关课题等项目支持下,通过将绵羊体内的一种化合物——α氨基磷酸酯作为先导,最终研究开发出一种生物源抗病毒药剂——毒氟磷,随后贵州大学于2024年12月21日将与其相关的技术成果转让于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毒氟磷相关项目经国家科技成果鉴定,毒氟磷抗病孙手毒活性及作用机理研悔简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与其相关制剂产品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亦于2024年荣获国家四部委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农药登记证亦于2024年7月在水稻黑条矮缩病、番茄病毒病领域扩作成功。
问答拓展:浅谈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摘 要]本文通过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症状、发病机理、侵染循环及流行条件的探讨,提出以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并重的防治方法,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防治技术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black-streak***drwarfvirus)主要是由灰飞虱传毒发生的水稻病毒病。受耕作制度、农田气候、虫源基数增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在我县有逐年上升发展的趋势,成为我县水稻的突发***害,是我县水稻生产上重要的病害之一,给我县水稻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一、危害症状
水稻发生黑条矮缩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缩丛生,分蘖增多,心叶扭曲皱缩,叶片僵硬,叶色浓绿,在叶背的叶脉、叶鞘及茎秆表面有初现蜡白色、后变黑褐色的短条状突起。
(1)苗期发病,叶片颜色深绿,心叶叶片短小而刚直,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叶鞘里心叶抽生缓慢,叶片弯曲皱缩,节间距离缩短,叶枕重迭或错位,病株严重矮化,不能抽穗。
(2)分蘖期发病,分蘖增多而丛生,上部数张叶片的叶枕重叠,心叶破下叶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主茎及早生分蘖能抽穗,但穗小且多“半包穗”或“包颈穗”似侏儒症。
(3)拔节期发病,病株稍矮缩,能抽穗,但实粒数减少。
(4)抽穗期:全株矮缩从生,有的能抽穗,但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而刚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摺,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这是当前该病的突出病状。
二、发病机理和侵染循环
1.发病机理
水稻黑条矮缩病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侵染发病,该病毒主要在大小麦和禾本科杂草内越冬,主要以灰飞虱(少部分以白背飞虱)传毒,灰飞虱在带病寄主作物上**后,病毒先在消化管增殖,经***至唾液,再传给植物,获毒灰飞虱可终生传毒,以高龄若虫和成虫传毒,卵不能传毒,一般传毒需10多个小时,最短5-20min,一只灰飞虱一般传毒5-18粒谷秧,最多可传12粒谷秧。水稻苗龄越小越易感病,潜育期短,一般潜育期20-25d;秧龄达7叶以上潜育期长达40-50d。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上有二个发病高峰,第一个高峰为秧苗期侵染在大田移栽后10-15d发生,第二个高峰瞎衡如为本田初期侵染在齐穗前后发生。
2.侵染循环
灰飞虱在本地一年发生5-6代,大多以3-4龄若虫在大小麦田、休闲田及田埂、沟边、路边杂草上过冬,并引起有关寄主植物发病。翌年3-4月羽化为成虫,在越冬场所繁殖的第一代若虫在有病的大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上**,于4月下旬和5月上中旬逐步迁入水稻秧田,第二代成若虫于6月中下旬从水秧田稻和禾本科杂草上迁入水稻本田,第三代成若虫于7月中下旬迁入本田,第四代(8月份)受高温季节影响种群数量相对较少,第5、6代成虫和若虫在水稻收割前迁入麦田或田边杂草上越冬,又将病毒传给大小麦和杂草。
三、流行因素
1.毒源地
毒源地是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的基础,由于灰飞虱种群自身季节性的迁移扩散,依靠洪水等自然灾害冲带扩散,带毒秧苗人为扩散等因素,使毒源地不断扩大。
2.品种抗性
品种之间存在抗性差异,杂交稻汕优63号、华粳6号等均为较感病品种。
3.耕作制度
稻田撒麦免耕栽培,稻麦两熟制有利于灰飞虱越冬;有利于灰飞虱持续转化,增加灰飞拦坦虱的越冬基数,成为重要的虫口来源。
4.灰飞虱带毒率磨启
灰飞虱是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带毒率高低与发病流行关系极为密切。据有关研究,近年来我县稻秧苗平均带毒率10.8%,本田株发病率为16.2%。
5.秧苗敏感期与灰飞虱盛发期相吻合程度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感病性测定,水稻秧苗1叶期至分蘖末期都能感病,但以1-6叶期为敏感期,拔节后传染一般损失较少。根据灰飞虱种群数量消长调查和发病消长分析,本地4月底至5月上中旬为稻秧苗期,此时正值第1代成若虫盛发期;6月中旬至7月初为本田初期,此时正值第2、3代成若虫盛发期。一旦秧苗敏感期与灰飞虱盛发期相吻合,会导致黑条矮缩病暴发流行。
6.气候条件
如果上年12月至翌年1月气温偏高以及当年的7月份温度偏低,有利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近年来,我地冬季气温趋高,越冬灰飞虱活动频繁,基数大,转化率高;春季雨量偏少,有利于冬后若虫羽化繁殖;夏季雨量偏多气温偏低,有利灰飞虱发育繁殖,种群数量快速上升,发生和危害态势逐年加重。
四、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良种。在我地可选择连粳7号、武连粳1号、双优205、特优559等目前发病较轻的品种。
(2)选择好秧田位置。秧田宜选择远离病田,提倡集中连片育秧,在播种前做好秧田四周作物或杂草上的灰飞虱防治,阻断迁移传病。
(3)加强秧田期管理,推广保健栽培等农业措施,阻止灰飞虱发生和迁移传毒。
①要积极试验、推广防虫网覆盖育秧防虫防病技术。②要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加强秧苗田间管理,严格控制秧苗长势过稀过嫩过绿,减少灰飞虱诱迁和传毒侵染。③要讲求合理密植,减少侵染机率,减轻发病危害。④有条件的农户应储备一定数量的预备秧苗,对秧苗期防治质量差、本田期发病较重的田块,在水稻移栽后20d内要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入泥而埋,然后从健丛中掰出一半分蘖或用储备秧苗进行补缺,适当加施速效肥,促使稻苗恢复群体生长,减轻危害损失。为因急补救作好准备。
2.化学防治
(1)做好药剂拌种工作。在种子催芽露白后按杂交稻每千克干种子拌10%优质吡虫啉(如大丰收)可湿性粉剂10-15g,直接与种子拌匀即可播种,该方法可有效控制苗期灰飞虱传毒和稻蓟马危害。
(2)掌握防治适期,选用对口药剂,做好治虱防病,做到统防统治是目前控制黑条矮缩病的最主要手段。
①在水稻秧苗2-7叶期,每亩用20%啶虫脒100mL加25%仲丁威100mL加水40-50kg均匀喷雾,每隔5-7d防治1次;同时,每次施药时,对秧田边杂草和周围田也要喷药。
②大田初期再防治1-2次。防治药剂,应选用对灰飞虱击倒快、持效长的药剂,每亩可用优质吡虫啉有效成分5g(如大丰收)或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300g或20%异丙威200mL加上80%敌敌畏50-100mL加上30-60mL叶面肥兑水40-50kg进行均匀细喷雾,以上药剂要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磊.农业论文中心.[09-09-1611:34:00].编辑:studa0
问答拓展:毒氟磷的产品特点
主动防御。毒氟磷通过激活水杨酸信号分子,进而激活下游PAL、POD、SOD等植物防御因子,提高作物总体系统抗病性,最终使病毒无法增殖。
内吸治疗。毒氟磷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通过作物叶片的吸收可迅速传导至植株的各个部位,破坏病毒外壳,使病毒固定而无法继续增殖,有效阻止病害辩衫的进一步蔓延。
促进生长。毒氟磷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生长因子,促进根部生长,恢复叶部功能,降低产量损失。
无交互抗性。毒氟磷为全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的新化合物,作用机理独特,属国家专利产品,系统防护无抗性。
安全环保。毒氟磷是以绵羊瘤胃中的氨基磷酸酯类化合物为先导仿生合成的化合物,对作物高度安全,对蜜蜂、家蚕、鱼、鸟等非靶标生物高度安全。湖南江华县农业局钟石春等于2024-2024年研究发现,秧田期用1%吡蚜酮缓释颗粒剂600g/667平方米撒施,分蘖期采用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60g/667平方米+80%烯啶虫胺·吡蚜酮水分散粒剂10g/667平方米均匀喷雾,分蘖盛期根据病虫情况再施用的集成防控技术,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显著。
江苏姜仔灶氏堰市植保植检站李爱国等人于2024年在姜堰市兴泰镇研究发现,采用以毒氟磷为技术核心的“抗病毒制剂+杀虫剂”超低容量喷雾技术能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广西农药检定管理所于2024年11月28日、12月6日各采用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每公顷使用制剂400g、500g,第二次药后10天后防效分别为81.30%、83.20%。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于2024年5月18日、5月28日各喷施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400.5克/公顷、499.5克/公顷,第二次施药后15天防效分别为66.8%、72.92%。
【以上信息引自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登记资料,资料来源: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王彦芬等人于2024年在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试验田研究芋病毒病时发现,采念散用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1000倍液防治芋病毒病第一次药后10d防效分别为30.9%和24.9%;第二次药后15d,500倍液和10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72.8%和59.4%。同时发现,毒氟磷对芋头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资料上传人:高亚楠。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