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

2024-07-0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728 次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一种常见的病害,也是小麦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围绕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展开论述,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病害特征

小麦全蚀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麦穗、麦秆、麦叶等途径进行传播。病害初期,叶片上会出现淡**或淡绿色的小斑点,随着病情恶化,斑点逐渐扩大融合,形成大面积的褐色或黑色斑块,最终导致麦穗全蚀,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

二、防治方法

为了避免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扩散,农民朋友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小麦全蚀病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个抗病品种可供选择,农民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品种。

2.做好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残体,保持田间通风透气,避免湿度过高,可以减少病害的传播和发生。合理施肥、浇水、松土等田间管理措施也可以提高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3.使用农药防治

在病情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是要注意选择安全、环保的农药,并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三、用户关心问题

1.小麦全蚀病会对小麦产量造成多大影响?

答:小麦全蚀病是一种严重的小麦病害,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会导致小麦产量大幅下降,甚至完全损失。

2.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全蚀病?

答:小麦感染全蚀病后,叶片和麦穗上会出现褐色或黑色的斑块,严重的话会导致麦穗全蚀。农民可以通过观察麦穗和叶片的颜色和形态来判断是否感染了该病害。

3.预防小麦全蚀病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预防小麦全蚀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选择抗病品种、做好田间管理、避免过量使用农药、及时清除病残体等。

四、农药知识

什么是杀菌剂?

杀菌剂是一种能够杀死或抑制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常见的杀菌剂有**酮、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

参考文献:

[1]《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2]《农业生产常见病虫害防治》

问答拓展:小麦全蚀病如何防治

1、小麦全蚀病的防控,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化防控手段,切实保护无病区安全,科学管岩羡控感病区扩展蔓延。根据小麦全蚀病的发病规律和各地防病经验,要控制病害,必须做到保护无病区,封锁零星病区,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压低老病区病情。
2、农业防治
(1)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对怀疑带病种子用51-54℃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有效成分0.15托布津药液浸种10分钟。病区要严格控制种子外调,新的轻病区及时采取扑灭性措施,消灭发病中心,对地块实行三年以上的禁种。水旱轮作,病菌易失去生活力。粪肥必须高温发酵后施用。要多施基肥,发挥有机肥的防病作用。选用农艺性状好的耐病良种。
(2)轮作倒茬: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油菜、马铃薯等,可明显降低发病
(3)种植耐病品种:如烟农15号、济南13号、济宁3号等。
(4)增施腐熟有机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根际微一态拮抗作用。
3、化学防治
提倡用种子重量0.2%的2%立克秀拌种,防效90%左右。严重地块用3%苯醚甲配灶环唑悬浮种衣剂(华丹)80毫升,兑水100-150毫升,拌10-12.5千克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贮藏再播种。小麦播种后20-30天,每亩使用15%**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对水60升,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为害,并可兼治小麦白粉病和小麦锈病。在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黑穗病与地下害虫混合发生粗卖拍的地区或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加20%**酮(粉锈宁)乳油50毫升后,对水2-3千克,拌麦种50千克,拌后堆闷2-3小时,然后中。可有效防治上述病害,兼治地下害虫。小麦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地下害虫及田鼠混合发生的地区或田块,用75%的3911乳油150毫升,加20%**酮(粉锈宁)乳油20毫升,对水2-3千克,拌麦种50千克,可有效地防治小麦根腐病、小麦白粉病,兼治地下害虫。
提倡施用多得稀土纯营养剂,每亩用50克,对水20-30升于生长期或孕穗期开始喷洒,隔10-15天一次,连续喷2-3次。

问答拓展:老师怎样防治小麦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茎腐**害,是由比较严孝侍格告慎弊的土壤寄居菌引起的。其防治方法:一是无病区加强检疫,防止病害传入;二是新病区要采取扑灭措施,进行深翻改土,改种非寄主作物,老病区采取稻麦轮作,控制病害蔓延;三是药剂防治,病田在小麦拔节期,每亩用15%**酮可湿性粉剂100克或20%**酮乳油75毫升对水40~50千克喷施,可兼治锈袜族病、白粉病。

问答拓展:怎样对小麦全蚀病进行病害防治?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应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充分利用生物、化学的防治手段达到保护无病区,控制初发病区,治理老病区的目的。

(1)保护无病区无病区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不用病区麦洞段秸作包装材料外运。从病区调进种子要严格检验,播前用0.1%甲基硫御滚菌灵浸种10mm,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2)合理轮作重病区轮作倒茬可控制全蚀病危害,零星病区轮作可延缓病害扩展蔓延。轮作应因地制宜,坚持1~2年与非寄主作物轮作1次,如花生、烟草、番茄、甜菜、蓖麻、绿肥等。

(3)平衡施肥增施有机底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10万kg左右。无机肥施用应注意氮、磷、钾的配比,土壤速效磷达0.06%、全氮含量0.07%、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蚀病发展缓慢;速效磷含量低于0.01%发病重。

(4)生物防治对全蚀病衰退的麦田或即将衰退的麦田,要推行小麦两作或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以维持土壤颉颃菌的防病作用。美国用荧光假单胞菌防治全蚀病,大田增产30%,但效果不够稳定。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发的生防菌,山东农科院开发的生防菌剂蚀敌、消蚀灵均有防效。

(5)药剂防治用12%**醇WP按种子重量0.02%~0.03%拌种(a.i),防病效果均好。2.5%适乐时种衣剂按1∶纳拆誉1000包衣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一定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