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富经
棉花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棉花是世界著名的经济作物之一,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棉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最早出现在印度次大陆。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棉花逐渐传入各个国家,成为了世界各地农业中的重要作物之一。那么,棉花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呢?
棉花传入中国的历史
棉花最早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年左右。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西域的大宛国(今新疆地区)向汉朝进贡了大量的棉花。这些棉花被赞誉为“白毛丝”、“白云苎”,被视为珍宝。此后,棉花逐渐传入中国各地,成为了中国农业中的重要作物之一。
棉花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棉花经历了许多波折。在唐宋时期,中国的棉花种植达到了顶峰,成为了中国农业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在明清时期,由于**、经济等各种原因,棉花种植逐渐衰落,直到近代才有所恢复。20世纪初期,随着新疆棉花的大规模种植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中国的棉花生产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棉花种植的重要性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纤维资源,还可以为农民提供丰厚的经济收益。在中国,棉花种植不仅可以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出口收入,还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丰厚的经济收益。同时,棉花还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医药、化纤等行业。
问题一:棉花种植有哪些常见的病虫害?
棉花种植常见的病虫害有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花叶螨、棉花黄萎病、棉花黑臭病等。
问题二:如何预防和治疗棉花病虫害?
预防和治疗棉花病虫害可以采用农药防治、生物防治、栽培管理等方法。
问题三:中国的棉花出口量如何?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也是重要的棉花出口国之一。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棉花出口量为112.4万吨,同比增长13.8%。
棉草百科知识:
棉草,是指棉花开花后,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均已凋谢,仅剩下雄蕊柱,雌蕊柱和雌蕊柱头的干燥部分,也称为棉铃、棉籽、棉钹等。棉草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用于纺织、制浆造纸、医药等行业。
参考文献:
[1]张大勇.中国棉花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棉花,2024,48(1):1-4.
[2]马凤娟,郭杰,郭志浩.棉花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24,47(1):129-133.
[3]国家统计局.2024年全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J].统计数据月刊,2024(5):24-26.
问答拓展:棉花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我国至少在2000年以前,在广西、云南、新疆等地区已采用棉纤维作纺织原料。但是在中原地区,起初卜拍人们只将棉花作为观赏植物,并未认识到它的经济价值。
棉花传入我国,大约有3条不同的途径。根据植物区系结合史料分析,一般认为棉花是由南北两路向中原传播的。
南路最早是印度的亚洲棉,经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史料记载,至少在秦汉时期,之后传入福建、广东、四川等地区。
第二条途径是由印度经**传入云南,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
第三条途径是非洲棉经西亚传入新疆、河西走廊一带,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北路即古籍"西域",宋元之际,棉花传播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广大地区,到13世纪,北路棉花已传到陕西渭水流域。
扩展资料:
棉花,是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
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旦弊腊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或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0.75~1.5寸),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棉花
问答拓展:哪些农作物是由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
石榴、棉花、西瓜。
1、石榴:
中国栽培石榴的历史,可上溯至汉代,据陆巩记载是张骞从西域引入。中国南北都有栽培,以安徽、江苏、河南等地种植面积较大。石榴生于海拔300-1000米的山上。喜温暖向阳的环境,耐旱、耐寒,也耐瘠薄,不耐涝和荫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栽培为宜。
2、棉花:
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在宋末元初。
3、西瓜:
西瓜原产于非洲,后经人工培植成为食用西瓜。早在四千年前,埃及人就种植西瓜,后来逐渐北移,最初由地中海沿岸传至北欧,而后南下进入中东、印度等地,四五世纪时,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扩展资料:
边疆地区随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固定下来的。中国自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出现过多次大一统局面。秦汉王朝逗猜开创了全国统一的先河,隋唐王朝疆域的开拓,扩大了中原传统**、经济和文化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边疆地区是国家的国防前沿,即边防地区,因此在军事方面的战略地位自然十分重要,在国家面临外部军事威胁或武装侵略时就更为突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棉花
参考资料来源:弊漏百度百科山卜型-西瓜
问答拓展:棉花在汉朝才被引入到我国,古人御寒的服装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棉花原产于国外,后来被作为贡品传入中国。但是在我国植棉历史也有2000多年,只不过一开始是在花园里当普通花朵来欣赏罢了。
两汉魏晋到隋唐时期很多史书都有关于棉花的记载,直到南宋时期才开始真正形成纺织品出现。也就是说明朝之前的宋和元两朝已经有人开始穿棉纺织品了,只是那个时候没有普及,直到明朝才开始发展起来罢了。
在这些朝代之前更久的时代,人们都是怎么过冬御寒呢?首先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在野外生火取暖。但是因为火堆持续时间有限再加上原始人不可能一直呆在火堆附近,所以他们开始发现一些植物的藤叶来制作衣物。后来他们学会制作石器和工具之后,他们狩猎,扒下兽皮制作衣物御寒。
到了夏商朝时期,最大众的御寒衣物——麻和丝出现了。那个时候以丝麻面料为主,富人穿丝绸,冷了可以将丝绵套在丝衣之内御寒。记得有书君初中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商朝丝衣薄制技术,穿7件还能看到身上的痣,如此之薄,不加丝绵真等于没穿。
百姓则没有条件穿丝衣,他们的衣服一般由粗麻制成,夏天热、冬天还冷。我们形容贫苦人民为“布衣”就是指这种粗**。再后来又出现了长袍式衣服,汉代的汉服和唐代的唐装。
这个时候衣服制品已经较商周时期要广泛很多了,有绫罗、绸缎、棉、絮、绒等。丝类的产品不但能制作绫罗绸缎面料山猛,还可以当作棉、絮、绒等填充物直接填进衣服和被褥中御寒。对于兽皮制品御寒,人们依然有讲究。富人会穿狐皮、貂皮、虎皮大衣等等,在古代皮衣统称为“裘”,相信大家对孟尝君献狐白裘的**有所耳闻吧。
穷人们虽然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他们依然可以穿一些劣质皮衣御寒,如羊皮衣、狗皮袄裤友等等。后来棉为什么普遍取代了皮和麻呢?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棉花是植物,易广泛种植,取材胡唯槐比兽皮方便,也不用费力二次制作,而且保暖性高于麻,不亚于皮裘。但是因为棉衣有一个比较厚重的弊端,所以如今更保暖、更轻便的羽绒服开始流行起来。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