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甲丙环唑对赤霉病 苯甲丙环唑对赤霉病有用吗
苯甲丙环唑的化学结构
苯甲丙环唑的化学名称为1-(4-氯苯基)-2-(1H-1,2,4-三唑-1-基)乙烷。其化学结构如下图所示:
苯甲丙环唑的杀菌机制
苯甲丙环唑主要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合成来发挥杀菌作用。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中的一种重要成分,苯甲丙环唑可以抑制麦角固醇的合成,导致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最终导致真菌死亡。
苯甲丙环唑在赤霉病治疗中的应用
苯甲丙环唑在赤霉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喷洒药剂的方式进行。喷洒药剂可以覆盖到作物表面,有效地防止赤霉病的发生和传播。
研究表明,苯甲丙环唑对赤霉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在实验室条件下,苯甲丙环唑可以抑制赤霉菌的生长,降低其病原性。在田间试验中,苯甲丙环唑的喷洒可以明显减轻赤霉病的发病程度,提高作物的产量。
苯甲丙环唑的使用注意事项
虽然苯甲丙环唑是一种广谱杀菌剂,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苯甲丙环唑的使用浓度应该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不要过量使用。
- 苯甲丙环唑的使用时机应该选择在赤霉病发病初期,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 苯甲丙环唑的使用应该避免与其他农药混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苯甲丙环唑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在赤霉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浓度、使用时机以及避免与其他农药混用等问题。
相关拓展:
问:苯甲丙环唑能打小麦赤霉病吗?
苯甲.丙环唑对小麦赤霉病没有效果,防治小麦赤霉病,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田间有小麦开始开花了就可以用药防治,用药腔孝租时间便于掌握,而且慎桥防治伍兆效果好。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有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烯肟菌酯等喷雾,齐穗在防治一次。问:苯甲丙环唑加多菌灵混配防治小麦赤眉病好吗
我听很多业内人士都说:苯甲.丙环唑能防治小麦赤霉病,但是我不知道实际效果怎么样?下面是我在网络上查询到的一些资料,请有实践过的朋友说说是否有资料说的这种效果,谢谢!1.资料链接: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勇源猜等人撰写的《几种三唑类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菌毒力的测定及药皮迹效试验》一文报道,室内毒力测定,小麦赤霉病菌对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腈菌唑、烯唑醇这几种三唑类杀菌剂都较敏感,其中对丙环唑、戊唑醇、烯唑醇表现最敏感。田间防效试验,雹握型分别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克、25%戊唑醇水乳剂40毫升、25%丙环唑乳油40毫升、25%腈菌唑乳油40毫升、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于2024年4月20日小麦始穗期每亩加水50公斤喷雾,5月20日对照区病情稳定后调查病情,病指防效分别为68.88%、65.32%、64.33%、57.14%、54.54%,病穗防效分别为52.58%、50.99%、48.19%、41.24%、44.51%。结果表明,前三种药对赤霉病病穗、病指防效较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并可以考虑将多菌灵与三唑类杀菌剂复配或混配使用来防治小麦赤霉病。
问:苯甲丙环唑对小麦赤霉病有效吗?
苯甲丙环唑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不好,小麦赤霉病,扬花期染病,灌浆期见病,一旦发生,很难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要掌握两点,一是时间上,二是药剂。在小麦抽穗后扬花5-10%进行喷药预防,这几年提倡见花就打的防治措施。用氰烯菌酯、氰烯.己唑醇、戊唑.多菌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咪鲜.多菌灵、多.铜喷雾防治,间隔5-7天“齐穗期”再防治一次。
问:苯甲丙环唑能防治小麦赤霉病吗、效果怎样?
苯甲丙环唑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不好,小麦赤霉病,扬花期染病,灌浆期见病,一旦发生,很难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要掌握两点,一是时间上,二是药剂。在小麦抽穗后扬花5-10%进行喷药预防,这几年提倡见花就打的防治措施。用氰烯菌酯、氰烯.己唑醇、戊唑.多菌灵、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咪鲜.多菌灵、多.铜喷雾防治,间隔5-7天“齐穗期”再防治一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