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的豆角锈病红点病 豆角锈病发病原因
豆角锈病红点病是豆角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对豆角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我们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防治。
豆角锈病红点病的症状
豆角锈病红点病的主要症状是在豆角叶片和茎干上出现红色小点,这些小点会逐渐扩大并且变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受感染的豆角叶片会变黄并且枯萎,豆角的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豆角锈病红点病的防治方法
为了控制豆角锈病红点病的传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 使用健康的种子
- 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种植豆角
- 避免在高密度的种植环境中种植豆角
- 使用符合规定的农药进行喷洒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豆角锈病红点病的传播。
豆角锈病红点病的相关问题
问题一:豆角锈病红点病是怎么引起的?
豆角锈病红点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这种真菌可以在豆角的叶片和茎干上生长,形成红色小点并逐渐扩大。
问题二:豆角锈病红点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豆角锈病红点病的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健康的种子、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种植豆角、避免在高密度的种植环境中种植豆角、使用符合规定的农药进行喷洒等。
问题三:豆角锈病红点病对豆角的产量有什么影响?
豆角锈病红点病会对豆角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受感染的豆角叶片会变黄并且枯萎,豆角的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问题四:豆角锈病红点病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传播?
豆角锈病红点病可以通过空气、水、工具、种子、虫害等方式进行传播。
问题五:如何选择适合的农药进行豆角锈病红点病的防治?
选择适合的农药要根据豆角锈病红点病的病情、农药的使用方法、安全性和环境保护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相关拓展:
问:农村人种植的豆角上长了许多的锈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么防治?
豆角上的锈斑病是因为病残体或遗落田间的夏孢子堆所引起的,具体原因及防治方法如下:
一、锈斑病发生原因
病原体以通过气流、昆虫、人畜在田间藤苗间传播,引起频繁的再侵染槐颤,产生的病原菌又可以成为第二年的源头。
二、锈斑病发生症状
以侵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的叶片下出现星星点点褪绿黄白色斑点,斑点逐渐增多,直至密布整张叶片。在病斑相应的背面生成红色铁锈状的孢子,生长后期的老叶片上会形成黑色的粉末,发病后叶片枯黄脱落,植株矮小,荚少而小,生育期缩短,最后枯瘦而死。
三、锈斑病发病习性
温度15~24℃,10~30℃均可发病,温度在16~22℃最适宜病菌生长。病原体潜伏期为9~12天。菜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气温20℃左右,像是夏季高温,日夜温差较大时更容易发生此病,苗期不发病,秋种豆或连年种植地容易发病。
四、防治方法
播种种植前一般采用高抗病能力强的豆种。如果是早春播种要早播中,可以采用繁殖移苗种植可以避免疾病。发生疾病时要及时清除病苗病叶,并在种植时要密度适宜。
五、豆角种植管理
豆角在不同地区种植的时间不一样,即便是同一地区,根据种植方法的差异,时间上也有区别。
种植豆角一般选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势较高、排水较好的地方,用沙壤土或壤土栽种为宜,而且要两年内没有种植过豆科作物。
选好地方后,需要施入足够的氮肥,可备掘以施用海餐沃高氮大量元素水溶肥,鳌合不伤叶,酶解易吸收,深翻整平后,就要起深沟高畦了,铅滚败通常高度为30厘米,宽1.5米。
问:农村人种植的豆角上长了许多的锈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么防治?
根据农业部豆角病虫害防治技术,豆角上长了很多锈斑,是豆角感染了锈病,下面我们具体介绍锈型橘毕病发生的原因和如何防治。发病原因:豆角锈病是一种重要的病害,病原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病原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在南方夏孢子成为锈病侵染源,春天条件适宜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借助气流传播为害,并在病部产生病原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高温条件下易发生流行,多阴雨高湿度的连阴雨天气,发病最严重。低洼积水,种植过密,通风不良的地块容易流行锈病。
防治措施:
实行轮茬种植,阴雨季节搞好田地清沟排水,防止地间积水;保持好株距,保证通风良好,及时搭好支架。卜芹
将病叶清除干净集中烧掉,逆免前期过多使用氮肥。
再次,发病初期喷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液,或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50-1500倍液,或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25%戊唑醇水乳剂2000倍液,兑水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可以有效杀灭锈病。
豆角发生锈病和科学种植有很大关系,如果懂得豆角发生锈病的规律,可以提前做好防治工作,减少锈病发生机率。
豆角上长了锈点,很多人习惯性以为是锈病,那你就错了!因为炭疽病同样危害豆角,且可能被误认为是锈病。
一般伍昌来说,豆角锈病多在中后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荚也可受害。叶片和茎蔓染病,初现边缘不明显褪绿小黄斑,后中央稍突起,渐扩为深***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后在夏孢子堆或四周生紫黑色疱斑。有时叶面或背面可见略凸起的白色疱斑。荚染病,形成突出表皮疱斑(注意:突出的疱斑是本病在荚果上的病征)。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孢子粉。
问:种植豆角怎么防治锈病
菜豆在生长中后期极易发生锈病,可危害叶片、茎蔓和豆荚。危害叶片时,病叶上有黄绿色突起斑,迅速变黄,表皮破裂后散出粉红色物质,后期还可出现黑色疮斑,有的叶片两面有白色突起,严重叶片枯死。茎蔓染病有黄绿斑,表皮破裂后散发红粉,后期还可出现黑色疮斑。豆荚染病则表皮有黄绿色突起斑,破裂后散出褐色粉状物。病原真菌多以冬孢子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通过叶片上的水流侵入植株、可借助风雨或灌溉进行传播。在气温为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的高湿结露条件下,易发此病。菜豆锈病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到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有机相结合。问:豆角锈病和炭疽病怎么治?
炭疽病发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乳油500~1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66%二氰蒽醌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
锈病
发病初期喷酒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涪液或25%戊唑醇水乳剂2000倍液、21%硅唑·多菌灵悬浮剂900倍液、20%内环唑微乳剂1800倍液、10%己唑醇乳油25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