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案 辣椒疫病发病症状有哪些-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会给辣椒的生长和产量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辣椒疫病的发病原因和症状、防治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辣椒疫病的发病原因和症状1.发病原因
辣椒疫病是由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病原菌主要有灰霉病菌、疮痂病菌、炭疽菌等。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病菌易于繁殖,从而导致辣椒疫病的发生。
2.症状表现
辣椒疫病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与周围斑点融合,形成大面积坏死。病情加重后,果实也会出现病斑,表面出现黑色疮痂,导致果实腐烂。同时,病株生长缓慢,叶片变黄,严重时会萎蔫死亡。
二、防治方案1.病前防治
在种植前,应该选择健康的种苗,对苗期进行科学的管理,保持苗期通风、适温、适湿。同时,应该对苗床进行彻底消毒,减少病菌的存活。
2.病中防治
在病株出现疫病症状时,应该及时进行防治。首先要对病株进行切割消毒,清除病斑部位。同时,应该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高温多湿环境的出现。可以使用一些生物制剂或者化学农药进行喷洒,杀灭病菌,防止病害扩散。
3.病后防治
在收获后,应该对田间残留物进行清理,避免病菌的存活。同时,也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在下一季的种植中,应该进行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菌的积累。
三、用户关心的相关问题1.如何避免辣椒疫病的发生?
在种植前,应该选择健康的种苗,对苗期进行科学的管理,保持苗期通风、适温、适湿。同时,应该对苗床进行彻底消毒,减少病菌的存活。
2.辣椒疫病的症状有哪些?
辣椒疫病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与周围斑点融合,形成大面积坏死。病情加重后,果实也会出现病斑,表面出现黑色疮痂,导致果实腐烂。同时,病株生长缓慢,叶片变黄,严重时会萎蔫死亡。
3.辣椒疫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在病株出现疫病症状时,应该及时进行防治。首先要对病株进行切割消毒,清除病斑部位。同时,应该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高温多湿环境的出现。可以使用一些生物制剂或者化学农药进行喷洒,杀灭病菌,防止病害扩散。
4.辣椒疫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辣椒疫病是由病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病原菌主要有灰霉病菌、疮痂病菌、炭疽菌等。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病菌易于繁殖,从而导致辣椒疫病的发生。
5.如何减少辣椒疫病对产量的影响?
在种植前,应该选择健康的种苗,对苗期进行科学的管理,保持苗期通风、适温、适湿。同时,应该对苗床进行彻底消毒,减少病菌的存活。在病株出现疫病症状时,应该及时进行防治。可以使用一些生物制剂或者化学农药进行喷洒,杀灭病菌,防止病害扩散。
四、农药百科知识辣椒疫病的防治中,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其中,多菌灵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菌剂,可以有效地控制辣椒疫病的发生。多菌灵是一种吸收快、作用持久的药剂,对辣椒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1.《现代农业技术大全》
2.《现代农业防治手册》
3.《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
问答拓展:大棚辣椒疫病的症状是什么?怎么防治辣椒疫病?
大棚辣椒疫病的症状是什么?怎么防治辣椒疫病?辣椒是常见的蔬菜之一,是重要的烹饪材料。
目前,辣椒疫病在春季种植时越来越频发,严重影响了辣椒的产量,造成经济损失。
那么应该如何识别辣椒疫病?辣椒疫病的症状是什么?怎么防治辣椒疫病?一起来看一下!
一、辣椒疫病的发病症状
辣椒疫病已成为春大棚辣椒上的一种毁灭***害。
该病在露地以叶腐型为主,在保护地以根腐型为主。
辣椒疫病在保护地多从根颈部侵入,病部黑褐色。
凹陷或萎缩,病斑可围茎造成根部死亡,植株凋萎。
在棚内病菌主要由灌溉水传播,发病中心多形成于棚室低洼积水、土壤黏重或棚膜漏雨处。
影响发病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越高,发病越快越重,特别是大水漫灌,辣椒根颈部浸没水中,极易造成毁棚。
二、辣椒疫病的防治措施
超前预防措施苗床消毒,预防苗期疫病。
育苗前,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10克拌20公斤配好的苗床土,将2/3药土施于苗床,另1/3用以覆种。
栽培防病,实行高垄栽培。
高垄底宽90厘米,顶端为50厘米,沟底宽20厘米,双行栽苗于高垄两侧上部。
防止灌水量过大,严防大水漫灌,不使植株基部接触水,以保持地面见干见湿为宜。
药剂防治:一是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0.5公斤,对水70公斤消毒土壤。
二是定植后用药液喷洒和灌根。
前期掌握在发病前喷洒植株茎部和地表,防止初侵染锋睁;生长中后期,特别是田宏基橘间发现中心病株后,应及时喷洒并灌根,以封闭发病中心,每周1次,连续防治2~3次。蔽团
药剂可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问答拓展:辣椒晚疫病都有何表现症状?如何防治最有效果呢?
根据症状如何识别辣椒疫病,疫病危害有哪些?可以说,疫病是无孔不入的,根、茎、叶、果,都可染疫病。生长中期发病,发滑蔽病部位一般在辣椒植株茎干的分枝处,先是出现水渍状,逐渐变成暗黑色、深褐色,而且发病部位常常会出现萎蔫、折断。同时叶片也出现不规则斑点,直至全部腐烂、干枯。在生长期,侵害根系,导致根系病变成红褐色,根系腐烂而造成死亡。而叶片受到侵害,会腐烂凋零;茎部(多数为茎基部)也一样,先出信燃州现病斑,然后变黑,后期腐烂。
花蕾受害后变黄褐色,腐烂脱落。果实多由蒂部发病,最初暗绿色水渍状病斑,稍凹陷,扩展后变褐,软腐,脱落。表面可产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由真菌侵染而致。在25°C~30°C,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是易发病,连茬种植、种植过密、雨季来得早,降雨量大、大水浸灌、田高低不平,平畦种植、高温干旱天突然降雨或灌水,大雨后骤晴均易诱发病害。
当田间的温度在25度左右,相对湿度高于85%的情况下,辣椒疫病的发生会加重,同时,田间长时间出现积水的地块、通风性透光性较弱的地块,在相同生长环境下,疫病的发生也会重一些。经雨水、灌溉水传播,段键引起初侵染,形成发病中心,在高湿或阴雨条件下病部产生大量孢子囊和游动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潜育期短,流行速度快。如果是成株感染之后,叶片出现暗绿色近圆形的病斑,辣椒叶边缘模糊,湿度大的时候出现了稀疏的白色霉状物,而且病斑扩展很迅速,叶片大部分软腐,容易脱落。同时还会引起根腐病等病害,严重时会造成整株枯萎。
问答拓展:冬暖大棚种植辣椒,易发生疫病,要如何防治呢?
一、发病症状;
幼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果实染病始发生于蒂部,染病初期病部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病部变成褐色并软腐,湿度过大时,病部会长出白色霉层,干燥后形成暗褐色僵果挂在枝头;茎部染病多发生在植株分叉处或茎斗码基部,受害初期病部呈水浸状,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黑色或褐色条形病斑,病部明显溢缩,易造成地上部分折倒,并且空毕主要危害成株,俗称“死棵“”是一种毁灭***害,病情在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绝产。
二、发病规律;
辣椒疫病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在病残体或土壤、种子上越冬,其中以土壤中病残体带菌率最高,为主要侵染源,至于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在30℃,阴天后病害易发生流行,土壤严重,田间排水不畅,易发生积水的地块发病较重。浇水过勤,浇水量过大的地块儿也易发生病害,另外,植株定植过密,田间通风不良,发病较重。
三、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壮苗;
种植前种子要先用清水预计10小时,再用1%硫酸铜溶液庆种5-10分钟,然后再用72.2%普力克水剂对水配制800倍液,庆祝12小时,捞出洗净后催芽播种,育苗时苗床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土壤消毒,育苗床土要选用两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大田土,苗床整好后,按每平方米苗床用70%杜邦刻录时刻并用10%-15%千克细干土混均拌成药土,留1/3要药土为播种后覆盖用,另外2/3药土撒于苗床内,播种后,种子上下都是药土,能有效预防苗期病害发生。
2、实行轮作;
发生过辣椒疫病的田块不要与瓜类,茄类蔬菜进行连作,可与十字花科豆类等蔬菜进行三年以上轮作,在冬暖大棚辣椒种植过程中,辣椒疫病重茬地发生率高达30%,而实行轮作辣椒疫病发病率可降低至1%以下。
3、采用地膜覆盖高垄栽培;
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提高地温,减少蒸发,促进幼苗前期茁壮成长,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房间覆盖地膜可明显降低棚内湿度,高垄栽培可避免根部积水而引发疫病。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兑水,配置6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对水配制800倍液进行病穴处理,一个7-10天吃药一次,连续防治2-3
4、加强田间管理;
施足基肥,避免偏施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终止大水罐漫,尤其是在高温条件下严禁浇大水,以防出现高温高湿,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都是以不超过垄高2/3为标准,灌水后要及时通风,保持田园清洁,可减少土壤中疫病病原菌的数量,减轻病害的发生。
5、农药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用50%瑞毒铜对水配制1000倍液,或绿乳铜对水配制8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50%甲霜铜对水配制500倍液。或64%瑞毒铝合金铜兑水配置25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雾一次,继续喷洒2-3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