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水稻治虫用什么药(水稻专心虫用什么药好)

2024-06-29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855 次
水稻治虫用什么药(水稻专心虫用什么药好) 水稻常出现的虫害有哪些?有什么防治手段?

(1)褐飞虱,成、若虫群集于稻丛下部刺吸汁液;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严重的稻株干枯,颗粒无收。

防治方法:1.做好测报工作,搞好迁入趋势分析,种植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减少虫源。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防止后期贪青徒长,适当烤田,降低田间湿度。3.选育推广抗虫丰产品种,防止褐飞虱新生物型出现。4.在若虫孵化高峰至2~3龄若虫发生盛期,及时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2)灰飞虱,成、若虫刺吸水稻等寄主汁液,引起黄叶或枯死。

防治方法:1.于2月卵孵化前火烧枯叶,彻底清除田边沟渠杂草。2.掌握在越冬代2~3龄若虫盛发时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

(3)白粉虱,成、若虫用口针插入叶肉吸食稻叶汁液,造成稻叶变黑、枯萎霉烂或诱发煤污病,严重威胁水稻生产。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及时清除田边、沟边杂草,及时耕翻落谷苗,消灭越冬虫源。合理密植,防止偏施氮肥,加强田间管理,不要深灌,适时烤田,控制无效分蘖。2.药剂防治。在低龄若虫发生盛期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

(4)稻管蓟马,成、若虫为害植株的幼嫩部位,吸食汁液,叶片上出现无数白色斑点或产生水渍状黄斑,严重的内叶不能展开,嫩梢干缩,籽粒干瘪,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1.春季彻底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越冬虫口基数,加强田间管理,减轻为害。2.药剂防治。为害高峰初期喷洒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于心叶或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喷雾。

水稻蚜虫什么时候防治?用什么药?

马拉硫磷为黄色油状液体,微溶于水,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为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杀虫杀螨剂,对害虫具有触杀、胃毒及一定的熏蒸作用,无内吸性,残效期短,一般药效为7天。对刺吸式或咀嚼式门器的害虫都有效,适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等多种作物叶面害虫以及卫生、仓贮害虫,对人、畜毒性低,对蜜蜂、鱼类剧毒。

杀螟松对水稻、大豆、棉花、果树、蔬菜等多种作物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为防治水稻螟虫特效药。如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叶蝉、蚜虫、红蜘蛛、棉铃虫、大豆食心虫、茶天蠖等,每亩施用50~75克(有效成分),防治效要良好,但杀螨卵效果较小。对十字花科蔬菜有时发生药害。

抗蚜威是选择性强的杀蚜虫剂,具有触杀,熏蒸和叶面渗透作用,能有效防治除棉蚜以外的所有蚜虫,对有机磷产生抗性的蚜虫亦有效。杀虫迅速,但残效期短。对作物安全,不伤天敌,综合防治的理想药剂。

溴氰菊酯是菊酯类杀虫剂中毒力最高的一种,对棉铃虫、红铃虫、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烟青虫、食叶甲虫类、蚜虫类、盲椿类、椿象类、叶蝉类、食心虫类、潜叶蛾类、刺蛾类、毛虫类、尺蠖类、造桥虫类、粘虫类、螟虫类、蝗虫类等多种害虫均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灭扫利是一种菊酯类杀虫,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的驱避作用,无内吸性,其最大特点是兼有对多种害螨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可用于棉花、果树、茶树、蔬菜等作物上,防治鳞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和害螨,尤其在虫螨同时发生时,可收到两者兼治效果。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等,对鞘翅目、双翅目和鳞翅目的某些害虫如稻象甲、稻负泥虫、潜叶蛾等也有效。

目前水稻病虫害及用药用什么药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常用哪些农药

A水稻常见虫害:

一、稻蓟马稻蓟马很小,成虫为黑褐色,有翅,爬行很快。一生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和成虫相似,淡黄色,很小,无翅、常卷在稻叶的尖端,刺吸稻叶的汁液。被害的稻叶失水卷曲,稻苗落黄,稻叶上有星星点点的白斑,心叶萎缩,远看象火烧一样。扬花时稻蓟马聚

防治方法.由于稻蓟马很小,一般情况下,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只是当水稻严重危害而造成大量卷叶时才被发现,要及时检查,把稻蓟马消灭在幼虫期。每亩用40%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秧田和大田施药后,都要保持水层。防治稻蓟马后要补施速效肥,促使秧苗和分蘖恢复生长。

二、稻飞虱稻飞虱以褐色灰飞虱和背飞虱危害最大。稻飞虱一般都躲在稻田中间稻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的组织内,刺吸稻茎的汁液,稻苗被害部分出现不规则的长形褐斑,严重时,稻株基部变为黑褐色。由于茎组织被破坏,养分不能上升,稻株逐渐凋萎而枯死,或者倒伏。水稻抽穗后的下部稻茎衰老,稻飞虱转移上部吸嫩穗颈,使稻粒变成空壳或半饱粒,同时灰飞虱能传播水稻病毒病。

防治方法:

1.滴油杀虫。每亩滴废柴油或废机油400~500克,保持田中有浅水层20厘米,人工赶虫,虫落水触油而死亡。治完后更换清水,孕穗期后忌用此法。2.撒毒土。每亩用1.5公斤乐果粉、2公斤湿润细土撒施。3.用药喷施,用40%乐果乳剂0.5公斤加水800~1000公斤喷施。

三、稻苞虫稻苞虫又叫卷叶虫,常常几年发生一次,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成虫为赤褐色的蝴蝶,幼虫危害水稻,稻叶被害后,残缺断落,严重时仅留叶脉,稻丛象刷锅帚一样。特别是水稻孕穗期被害后,幼虫吐丝把稻叶缀合在一起,形成稻穗卷曲,无法出穗,影响产量。

防治方法:

1.每亩用2.5%敌百虫粉2公斤喷粉或甲六粉1公斤加细土10公斤撒毒土。2.用90%晶体敌百虫150克加水80~100公斤喷雾。

四、稻纵卷叶螟幼虫稍大便开始在水稻心叶吐丝,把叶片两边卷成为管状虫苞,虫子躲在苞内取食叶肉和上表皮,抽穗后,至较嫩的叶鞘内危害。严重时,被卷的叶片只剩下透明发白的表皮,全叶枯死。

防治方法:

用25%二二三乳剂25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时间应掌握在幼虫的三龄前,并以傍晚用药效果最好。防治后,要检查效果,如果虫口密度象以前那样,应再治一次。

水稻常见病害:

水稻的全生育期中,常见病害有稻瘟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等。

(一)稻瘟病

水稻从幼苗至抽穗均可发生,按病害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部位所表现的症状可分为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稻瘟和谷粒稻瘟5种。

1.主要症状

(1)苗稻瘟:病苗在靠近土面的茎基部变灰黑色,上部淡红褐色,使整株幼苗卷曲枯死。

(2)叶稻瘟:在幼苗及成株叶片上均可发病。有四种不同形状的病斑:

A、急性型病斑:一般为椭圆形,也有不规则的,病斑暗绿色,水渍状、密生灰色霉层;

B、慢性型病斑:病斑褐色、纺锤形,外围黄色为中毒部,内部褐色为坏死部,中央灰色为崩坏部,天色潮湿时,病斑背面生有灰绿色霉层;

C、褐色型病斑:斑点褐色,很小,只局限位于叶脉之间,常见于抗病品种上;

D、白点型病斑:斑点白色、近圆形,大小约跨2~4个叶脉。

(3)节稻瘟:主要发生在茎节上,拔节期易发生,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的褐色小点,后扩展至全节或一部分节变为黑褐色,组织破坏,茎秆易折断。

(4)穗稻瘟:又称穗颈瘟,俗称断脖子病,主要在穗颈及枝梗上发生。穗颈发病,病斑褐色或灰黑色,从穗颈向上、下蔓延,可长达3~4厘米。发病早、发病重时,造成白穗,穗颈瘟常会引起穗梗及枝梗折断。

(5)谷粒稻瘟:主要发生在谷粒上,褐色或黑褐色。

2.发生特点

病菌在稻草及病谷上越冬,主要通过气流及雨水传播,高温、高湿易发病。后期偏施氮肥发病重。

3.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如宜香优系列、绵Ⅱ优838等较抗稻瘟病种子;

(2)种子消毒,可选用多菌灵、福尔马林、强氯精等进行种子消毒;

(3)加强栽培管理,做到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合理密植,合理灌溉等;

(4)药剂防治,可选用稻瘟净、三环唑、富士一号、稻康、瘟克等进行喷雾防治,每7天一次,注意交替用药,防治2~3次。

(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叶鞘。病斑发生在叶脉间,初为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扩展后受叶脉限制,形成暗绿色条斑,对光呈透明状,长约10毫米,宽约1毫米,病斑表面常分泌有许多黄色菌脓,干结后呈黄色树胶状小粒。

2.发病特点此病菌主要在稻种和稻草上越冬,成为本病的初侵染源,传播途径有风雨、气流和带病种子的引进、输出传播。该病属细菌性病害,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如不及时防治,可造成大面积蔓延及毁灭性损失。

3.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2)种子消毒,用农用链霉素浸种2小时,洗净后播种;(3)药剂防治,可选用农用链霉素、裁菌、菌毒清、叶枯宁、施稻灵、可杀得等防细菌性病害的药一种或两种交替使用,喷雾防治1~2次,以后视病情进行防治。

(三)水稻白叶枯病

症状:分叶枯类型症状和凋萎型症状两种。叶枯类型症状中,最常见的是病斑从叶尖或叶缘开始,起初为暗绿色线状短斑,以后沿两边蔓延扩展,形成边缘有波状纹的长条状病斑;凋萎型症状,常在秧苗移栽后3~4周发生,先见幼苗一二片凋萎,继之发展到各叶,并向其它分蘖发展,最后整株甚至全丛凋萎,失去水分枯死。

白叶枯病属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与细菌性条斑病相同。

(四)水稻恶苗病

症状:本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病苗颜色呈淡黄绿色,比健苗生长得高而细弱,叶片狭长,根部发育不良。

发病特点:病菌在病稻谷草上越冬或种子本身带菌,成为初侵染源,病菌从伤口浸入幼苗茎基部,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防治方法:1.选用不带病品种,避免病田及其附近田块留种;2.种子消毒,可用多菌灵、权百克、强氯精等进行消毒处理,关键在于消毒;3.发现病株,立即拔除。

(五)水稻纹枯病,俗称花脚杆病、烂脚瘟等

症状: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央淡褐色或灰白色,潮湿时病斑呈灰绿色,水渍状半透明,病斑从下至上发展。

发病特点:病菌在土壤中越冬,从气孔或皮孔直接侵入,水稻封行后,田间湿度大,过度密植,通风透光能力差易发病。

防治方法:1.消灭菌源;2.合理密植,合理灌水,浅水勤灌,适度晒田,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纹枯病的发生;3.药剂防治,在封行至成熟前喷施井冈霉素3~4次,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纹枯病发生。

(六)水稻稻曲病,俗称谷丹

危害个别谷粒,初在谷粒内形成菌丝体,逐渐增大,使内外颖张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病菌孢子座。

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2.种子消毒,同稻瘟病、纹枯病;3.结合纹枯病防治,在封行后至成熟前喷施井冈霉素3~4次。

(七)水稻生理性病害(缺素症)

症状:主要是由于营养失调,缺乏微量元素引起的,叶片花绿褪色,不发棵,拔起后黑根多、白根少。

发病特点:主要是由于缺锌引起的,土壤通透性差,深水灌溉,排水不良的冷浸田根部中毒等表现症状明显。

防治方法:1.前期浅水勤灌,撤水晒田;2.撒施或喷施硫酸锌或镁锌肥1公斤/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