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防落素最佳配比(茄子素馅最佳搭配)
秋延后栽培茄子,应选用抗热、耐湿、抗病、耐寒性品种。
秋延后栽培茄子,一般于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播种。此时正值高温多雨季节,不利于茄子生长发育。此茬茄子栽培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培育壮苗。茄子千粒重5克,每667平方米栽2800株左右,每667平方米用种量30克。把茄子种放入55℃的温水中浸泡3分钟,并不断搅动,然后捞起,用清水洗净,再在清水中浸泡6~7个小时。然后用纱布口袋过滤,过滤后的种子可直播,也可催芽后再播。在盆内装上一层细土,厚度不超过3厘米,干湿度以握不成团、疏松、能透气为好,如太湿可加少量细炉灰。将种子和少量干净河沙混合,均匀撒在细土上,种子上面盖上少量细土,再在盆上面盖上薄膜。气温在20℃左右一般4天就可出芽(出芽以露白为准)。苗床应选地势高,排灌水方便,3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土块。由于此时期的气温高,育苗时间短,故只要施入少量腐熟有机肥作基肥。按每立方米床土加200~300千克有机肥,深翻整平做成畦,同时按20~30份床土加入1份药的比例,加入25%敌磺钠可溶性粉剂和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比例为1∶1)的混合药剂进行土壤消毒,以防发生苗期病害。苗床整平后,浇足底水。播种时按15厘米×15厘米放1~粒种子,或直接将床土装入营养钵中,再点播种子,随即用过筛营养土盖严,盖土厚度1~15厘米。
畦上再插小拱架,上面覆盖遮阳网以防太阳暴晒和大雨冲洗。茄子虽属喜温蔬菜,但在炎热的夏天一定要科学用好遮阳网,坚持“白天盖晚上揭;暴晒时盖,弱光和阴天揭;大雨时盖,小雨时揭”。出苗期若床内缺水,可用喷壶洒水,禁止大水漫灌,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幼苗出土和生长。幼苗出土后,应及时清除杂草。如果幼苗发黄、瘦小,可用5%磷酸二氢钾和5%尿素混合液在幼苗2片叶时进行叶面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能力。苗期要注意防治蚜虫和白粉虱等虫害。喷肥和喷药都要在傍晚进行。此茬茄子育苗期间温度高,幼苗生长较快,一般不进行分苗,以免伤根而引发病害。当苗龄40~50天,有5~7片真叶,即可定植。定植前,结合整地做畦,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2000千克、三元复合肥10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作基肥。在6米或8米宽的大棚内按12米或13米做成深沟高畦。于7月中旬当幼苗具5~7片真叶时,抢阴雨天或晴天傍晚定植,每667平方米定植2800株左右,行距60厘米,株距50~60厘米,浇足定根水。定植后在棚上或棚内18米高处覆盖一层遮阳网。中棚秋延后栽培茄子,定植后,缓苗快,缓苗后生长发育旺盛。缓苗期间如果中午温度过高,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量大,会出现秧苗中午前后萎蔫的现象。要注意观察土壤墒情,适时浇水、中耕保墒。高温天气,中午要适当遮阴降温,防止秧苗萎蔫,以促进缓苗发根。缓苗后,及时用10%的腐熟人粪尿追施提苗肥。从定植到茄子开始采摘上市一般需30~40天。门茄“瞪眼”以前,土壤不旱不浇水,尽量不施肥,以免引起植株徒长造成落花落果。门茄采收以后,当茄子进入结果盛期时,需肥、需水量也达到最大值。一般每隔7天左右浇1次水,每隔2次水追施1次肥。每667平方米每次可追施尿素13千克和硫酸钾(钾肥)7千克,或者腐熟人粪尿800~1000千克,应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此时的外界气温降低,浇水应选晴天上午进行。使用滴灌效果更好,可将肥料配制成营养液直接滴灌。生长后期可以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追肥。喷药时,可加入02%尿素进行叶面追肥,作为根系吸收能力减弱的补充。茄子的叶片面积大,水分蒸腾较多,一般要保持80%的土壤相对湿度。当雨水过多时,还要注意及时排水以防涝害。为了防止因夜温低、授粉受精不良而引起落花落果,在茄子开花前1~2天或开花时,可用25~30毫克/千克防落素溶液蘸花或涂抹花柄。由于茄子的枝条生长及开花结果习性相当有规则,一般不必整枝,而是把门茄以下的分枝除去,以免枝叶过多,通风不良。但在生长强健的植株上,可以在主干门茄下的叶腋留1~2条分枝,以增加同化面积。摘叶有利通风,可减少落花,减少果实腐烂,促进果实着色。当门茄直径生长至3~4厘米时,摘掉门茄下部的老叶即可。为了有利于通风,防止茄子倒伏及烂果,应及时设立支架。立架方法:每隔15~2米立1个约1米高的立柱,在距地面30厘米处捆一横杆,在杆外侧将每一株茄子都绑一个枝在横杆上,注意不能绑得太紧,茄子长高后可把横杆向上移。夜间气温连续几天低于12℃时,就要盖大棚膜。长江流域,一般于秋分过后尽早扣膜。寒露至霜降期间,如果天气正常,白天气温较高时,要揭膜通风降温。如果遇寒流天气,要及时封棚保温。病虫害防治方法如下。黄萎病:多发于坐果后,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面变黄以后逐渐发展至半边叶片或整片叶变黄,严重时全株叶片变褐枯萎,以至脱光,仅剩茎秆。发病初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浇灌500毫升,交替使用。菌核病:病部初呈浅褐色水渍状,温度高时会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交替防治,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褐纹病:叶片病斑开始为水渍状小点,逐渐发展成为褐色轮纹,边缘灰白色,上生小黑点;茎上病斑呈菱形,果实上病斑也呈轮生小黑点,病处由黄变褐。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防治。绵疫病:果实发病后出现水渍状圆形病斑,后变褐凹陷,有时密生棉毛状白霉,最后腐烂脱落。用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交替喷施。茶黄螨:叶条状,卷叶叶片僵硬,果尖端失光泽,有黄细小斑点,严重时全部果实起黄青斑。可用73%炔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3000~4000倍液交替喷施。红蜘蛛:叶卷,后期变黄、脱落,背部可见红色红蜘蛛虫体。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蚜虫:叶背面出现白点,虫体长约28毫米、宽约11毫米。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施。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