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锈病是检疫病害 大豆锈病是检疫病害的一种吗
一、大豆锈病的症状和危害
大豆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或褐色的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形状的斑块,叶片逐渐枯黄脱落,对大豆的生长和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大豆锈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导致大豆减产、死亡。
2.降低大豆的品质,影响大豆的市场竞争力。
3.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降低农民的收益。
二、大豆锈病的防治措施
要想有效防治大豆锈病,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种植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如抗锈病大豆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病残体。
3.合理施肥,增强大豆的抗病能力。
4.预防为主,及时发现病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三、大豆锈病的检疫措施
大豆锈病是检疫病害,在大豆种子的生产、流通和出口中必须进行检疫。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大豆锈病检疫体系,加强了对大豆种子的检疫和监管,保障了大豆种子的质量和安全。
四、大豆锈病相关问题
1.大豆锈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大豆锈病的病原菌是真菌类的锈菌。该病菌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在空气中长时间存活,是大豆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
2.大豆锈病的防治效果如何?
大豆锈病的防治效果与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有关。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大豆锈病的发生和传播。
3.大豆锈病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有多大?
大豆锈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对大豆的生长和发育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大豆减产、死亡。
4.大豆锈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大豆锈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种植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施肥,增强大豆的抗病能力等。
5.大豆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大豆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种植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施肥,增强大豆的抗病能力等。
以上是大豆锈病相关问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问答拓展:如何防治大豆锈病?
大豆锈病俗称豆锈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秋大豆产区,且有族裤行从南向北蔓延的趋势。大豆锈病属气传、专性寄生病害,发病后一般损失10%~30%,严重的可达50%,早期发病甚至造成绝收。
大豆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柄、茎秆等部位,其中以叶片危害最重。大豆整个生育期均能被感染。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黄褐色,红褐色,紫褐色或黑褐色小斑,病部渐隆起,形成夏孢子堆,单个病斑约1毫米左右,病斑密集时,形成被叶脉限制的坏死斑,病斑表皮破裂,散出很多锈色夏孢子。发病后期,气温下降,可产生黑色冬孢子堆。植株一般先从下部叶片感病,向上蔓延,叶片迅速兆哗发黄,并提早脱落。
大豆锈病病原菌在8~25℃均可萌发,在适合的温度条件下,雨量是决定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病害发生的程度。田间湿度及土壤含水量对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低洼易涝,湿度大的田块发病严重,排水良好的田块发病轻。同时,因田间湿度大,植株生长差,抗病力减弱,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繁殖,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大豆品种对锈病的感病程度有很大差异。
大豆锈病防治方法包括(1)选用抗病品种:不同的大豆品种对大豆锈病的抗病性不同,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良种,这是防治大豆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根据各地特点可选择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常见的抗病品种包括中豆19、油84-87、早春1号等。(2)农业防治:适当调整播种期,一般过早播种病害严重,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在保证成熟的情况下,适当迟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时期,从而减轻大豆锈病危害。合理密植,增加通风透光;采用高畦或纯梁垄作,开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同时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3)化学防治:在大豆锈病发生初期可施用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有15%粉锈灵1500倍液;75%百菌清75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即可。
问答拓展:大豆锈病有什么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
发病规律:
温度雨量和雨日数是造成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重。一般播种早,发病严重,晚播发病轻。
防治对策:
1、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
2、适当调整播种期,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时期。
3、采用单独种植方式,合理密植,避免套种,以便增加通风透光,减轻为害。
4、采用御高老高畦或垄作,合理密植,开沟排则,降低田间湿度,适当增施磷钾肥。
扩展资料:
大豆锈病病原菌在南部沿海各省,海南岛和***越冬。在生长季节里,从南向北随气流做长距离转播。夏孢子随雨而降。降雨量大、降雨日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南方秋大豆播种早时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鼓粒期受念册害重。
中国两广、福建、台湾等地流行猖獗。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茎,叶片两面均可发病,一般情况下,叶片背面病斑多余叶片正面,初生黄褐色斑,病斑扩展后叶背面稍隆起,即病菌夏孢子堆。
表皮破裂后散出棕褐色粉末镇升,即夏孢子,致叶片早枯。生育后期,在夏孢子堆四周形成黑褐色多角形稍隆起的冬孢子堆。叶柄和茎染病产生症状与叶片相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豆锈病
问答拓展:秋种豆角防锈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大豆锈病是大豆种植生产中常见的病害,棚房种植和露地种植均有发生,大豆病害主要发生在红豆开花荚收获中后期,大豆是继续开花结果的作物,因此损失时间长,病死率100%,病死率20%左右,对菜农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那么大豆病锈病的发病因素是什么呢?该怎么预防呢?今天我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豆荚在整个生长期都可能感染病菌,主要危害叶子,严重的时候也会伤害叶柄和豆荚。叶子感染大豆病锈病,叶子上出现浅***斑点,逐渐变成黄褐色斑点,严重的时候,病夫变成红褐色。叶子枯黄,植物小,荚少,生育期短,最终叶枯,功能丧失,植物衰老死亡。
大豆锈病属于真菌病。***来自大豆角的病残体或掉在田里的孢子堆。病原体可以通过叶子上的陆睁气孔侵入植物,通过风雨、昆虫和灌溉传播,引起频繁的感染。低地、排水不良、大豆角种植密度高、植物长或通风不好,氮肥过多的田地发病严重。昼夜温运漏差大,高湿及仓库内结露时间长容易发病。对病害问题,要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治疗互补”的原则,预防大豆病、锈病也要结合农业预防、治疗、药剂防治。
大豆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剂预防,每隔7~10天放置一次,连续预防2~3次。锈病防治前上述药剂防治都可以,但近年来抗性问题越来越严重,发病后建议菜农混合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药物,效果比较好,有效期更长,预防治疗效果更好。睾酮或硅溶胶、己唑、乙酰唑、睾早悄岁酮、苯乙醚甲基、职业法官衣克拉唑睾酮、吡唑拉西林酯。
预防大豆病锈病必须做好环境调节,控制好田地或仓库内湿度,最好的预防方法才是预防锈病的重要基础。而且,发病初期要进行药剂预防,才能很好地防止锈病的蔓延。祝豆荚种植者2024年大丰收。豆荚在整个生长期都有可能感染病菌发病,但从开始到结果,抗性减弱,感化性提高。这种病以侵害叶片为主,发病初期的叶子上出现了退绿黄白色斑点,斑点逐渐增加,直到整个叶子被密密麻麻覆盖。植物矮小,灵水少,生育时间短,最终枯萎死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