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鲳鱼有养殖的吗

2024-01-09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37 次
鲳鱼有养殖的吗

  这篇经验总结会给朋友们解释“鲳鱼有养殖的吗”的内容进行阐述,但愿对农友们有点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鲳鱼是养殖的,但不适合养殖,因为它是一种极为稀有的淡水鱼,适合在淡水环境中生存,对水质要求高,而且鲳鱼非常凶猛,牙齿锋利,所以鱼塘混养会影响其他鱼类的健康成长。还有许多品种,如银鲳、金鲳、中华鲳、红鲳、刀鲳、黑鲳等。

  鲳鱼是养殖的,但不适合养殖,因为它是一种极为稀有的淡水鱼,适合在淡水环境中生存,对水质要求高,而且鲳鱼非常凶猛,牙齿锋利,所以鱼塘混养会影响其余鱼的健康成长。

  鲳鱼体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

  头小,鳞片又小又圆,易脱落。体色为银白色,上部略带蓝灰色。

  银鲳鱼的品种很多,有银鲳鱼、金鲳鱼、中华银鲳鱼、红鲳鱼、刀鲳鱼、黑鲳鱼等,其中银鲳鱼又叫镜鱼、扁鱼。

  它的身体呈椭圆形,颜色为银灰色。头胸连接明显,背鳍与臀鳍形状相同。

  鲳鱼养殖期间,每2-3天换一次水,保证水质清洁。养殖中后期,随着饵料投喂量的增加,池塘中会堆积大量残渣和粪便,因此需要增加池塘有机质。

  耗氧量,可以打开增氧机。


好文探索:怎样养好(主养)鳙鱼?


  鳙鱼(花鲢、胖头),由于其头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成为人们喜食又实惠的一种食用鱼类。近年市场价格一直比较**。

  鳙鱼生长快,病害少,容易起捕。当年苗种在一定条件下也能长到500~1000克,2冬龄能长到2500克以上。

  怎样养好鳙鱼,需要了解注意以下几点:。

  在以往的资料中,鳙鱼的食性定义为以浮游动物为主的温和滤食性鱼类,一般简单理解为以浮游动物为食,这是过去在天然环境低水平养殖条件下得出的。现在高技术养殖条件下,水体浮游生物以大型种类为主。

  鳙鱼是滤食性鱼类,对食物的选择决定于鳃耙间距,只要个体大于鳃耙间距的浮游生物均可被其滤食,鲢鱼的食物主要是个体小于50微米的浮游生物,鳙鱼的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浮游生物。在肥水条件下浮游生物主要是个体大于50微米的直链硅藻、甲藻、**藻科、丝状蓝藻、大型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种类,正好是鳙鱼的滤食对象。

  传统的鲢、鳙鱼搭配比例是3:1,也就是3鲢带1鳙,分别是75%和25%,在这种放养模式下鳙鱼可正常生长,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鲢的价格越来越低,鳙的价格不断提高,这种以鲢为主的放养模式经济效益也越来越低。

   怎样提高鳙鱼的放养比例和产量就成为养殖生产中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随着生物有机肥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体藻相相应发生了根本变化,鳙鱼能摄食的个体大、营养丰富、易消化的种类,如直链硅藻、甲藻、隐藻,成为优势种群,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也很高,为鳙鱼成为主养鱼类提供了食物基础,据多年的生产实践,鲢鳙鱼的放养结构中,鳙鱼的比例小于20%或大于80%,鳙鱼的生长速度都较快,当鲢的放养比例在20%~80%之间时会抑制鳙鱼的生长速度。 鳙鱼作为主养鱼时,只能少量的搭配或不放养鲢鱼。

  以往湖泊、水库鳙鱼的放养规格一般是13.2厘米左右大规格鱼种,养2年上市,养殖周期长,上市规格小,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要求每尾150~500克大规格鱼种。经过一年的养殖达到尾重2000克以上的上市规格。

  传统的湖泊、水库等大水体虽然也采用施肥技术进行养鱼,但产量很少超过每亩100公斤,经济效益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鱼种规格小,用每公斤20尾的大规格鱼种,回捕率低,成鱼规格小,一般每尾1~1.5公斤。

  二是一次放种,一次起捕,上半年水中鱼的现存量少,造成水体资源浪费,下半年鱼的密度过大,天然饵料**不足,生长速度减慢。

  三是鲢、鳙鱼比例为3:1的放养模式不合理。

  针对传统养殖的不足之处,现代大水体高产养殖:。

  一是用斤两鱼种即(每尾0.15~1公斤)。

  二是常年捕捞上市,即6~7月开始将部分长至1.5公斤以上的鱼起捕上市,剩下的鱼冬季起捕上市,成鱼规格有每尾1.5~2公斤和2.5~4公斤。

  三是鲢、鳙鱼比例是1:4,甚至全养鳙鱼,价格高,效益好。

  鳙鱼的养殖模式有水库施肥纯养鳙鱼。湖泊施肥主养鳙鱼。小型精养水体投饵施肥主养鳙鱼。小型精养水体施肥套养鳙鱼四种。

  根据不同的养殖模式,放养模式也不同。

  塘口观察到,尾重100~200克的鳙鱼可以有效进食小颗粒膨化料,这有力地促进了鳙鱼快速生长。

  本号不跟风“标题党”,不以商业利益为诱导,专注水产养殖适(实)用技术为主题宣扬,力求通俗易懂。

  重庆“永川水花”(**。yc6318。


精选问答:


  1、鲳鱼可以养殖吗?

  可以养。

  在平整的土地上挖一个大池塘或在原有的池塘,农田上改造成池塘。打水井供鱼塘抽水使用或用水渠之水。

  根据鱼塘面积大小增设增氧机,把鲳鱼苗放入养鱼塘,池塘水加至大半塘,投放鱼苗,加入饲料,根据鲳鱼苗活动情况和天气变化情况随时打开增氧机。

  2、海鲳鱼有养殖的吗?

  海鲳鱼能人工养殖。

  1、养殖条件

  水质清新无污染,pH为7.0-8.2,盐度范围在5‰-12‰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5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mg/L。

  2、池塘改造及清塘消毒

  利用冬闲干塘曝晒后翻耕平整,加固、加高池岸,对进、排水闸门渗漏水、塌陷处进行维修,清除过多淤泥。池内建面积1亩—1.5亩暂养池。改造后每亩用100kg生石灰化水后干池泼洒消毒。

  3、苗种投放和管理

  投苗前15天,进水80cm,每亩用10kg—15kg茶籽饼温水浸泡24小时后全池泼洒,以杀灭野杂鱼卵。每亩投施100kg~150kg发酵有机肥,待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即可准备投放鱼苗。

  到5月中旬,水温达到20℃时,每亩放养体长2.5cm—3cm淡化的鲳鱼苗2500尾,鱼苗购自厦门,先投放于暂养池培育。每亩混养200尾体长为5cm—6cm鯵鱼苗、4000尾体长为1.5cm淡化斑节对虾苗,直接投放大塘。放苗时池水茶褐色,含有丰富天然饵料生物,透明度为30cm,盐度为80‰。

  苗种标粗鲳鱼鱼苗在暂养池中24小时充气增氧,投苗2天后开始投喂浮游动物或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1周后用绞碎鱼糜,添加30%粉状鳗鱼配合饲料,拌均捏成小团状,投放于料罾,每口暂养池放置6个—8个料罾,每天投喂2次—3次,日投喂量为每万尾鱼苗1000g—1500g,

  逐渐驯化为鲳鱼0#全价配合饲料投喂。经过20天培育,卵形鲳鯵长至4cm-5cm,可打通暂养池,让鱼种进入大塘。

  4、养殖管理

  投饵管理。鲳鱼使用粗蛋白含量43%的金鲳鱼专用膨化颗粒饲料投喂,混养的鲻鱼、斑节对虾不另行投饵。按鱼规格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饲料,前期用0#料、1#料,中后期用2#料、3#料。根据气侯、水质情况灵活调整投饵量,一般低温阴雨天少投料,晴天气温高多投料;

  水温20℃左右每天投喂2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8%—10%;6月—9月水温为25℃—35℃时,金鲳鱼摄食旺盛,生长快,每天投喂3次—4次,日投饵量增至鱼体重15%以上;高温闷热天气要适度控制投饵量,避免金鲳鱼暴食。

  日常管理。日常管理要做到早、中、晚最少巡塘三次,观察鲳鱼摄食情况,发现鲳鱼摄食量异常或死鱼时要查找原因,及时对症处理。经常检查进排水口过滤网,清除杂物,发现破损及时更换,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发现池水恶化要及时加注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