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葡萄白粉病生物防治 葡萄白粉病的病状

2024-06-2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159 次

葡萄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葡萄病害,由真菌引起。它会在葡萄叶片和果实表面形成白色粉末状的菌丝,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叶片枯黄、落叶和果实腐烂。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有效,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也会增加农民的成本。生物防治成为了一种可持续的、环保的、经济的防治方式。

生物防治的优势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然的生物控制剂,如微生物、植物提取物、昆虫等来防治病害和害虫的方法。与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相比,生物防治具有以下优势:

  • 对环境友好,不会污染土壤和水源
  • 不会对人体和动物造成危害
  • 不会产生抗药性
  • 能够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品质
  • 能够降低农民的成本

生物防治的方法

生物防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微生物防治

微生物防治是利用一些天然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来防治病害。这些微生物能够产生抗生素、生物酶等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在葡萄白粉病的防治中,可以利用一些真菌,如拟青霉菌、丝状真菌等来防治。

植物提取物防治

植物提取物防治是利用植物中的一些活性物质,如生物碱、挥发油等来防治病害。这些物质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也能够提高作物的免疫力。在葡萄白粉病的防治中,可以利用一些植物提取物,如苦参、白芷、苦杏仁等来防治。

昆虫防治

昆虫防治是利用一些天然的昆虫,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来防治害虫。这些昆虫能够寄生或捕食害虫,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在葡萄白粉病的防治中,可以利用一些寄生蜂,如白粉蜂等来防治。

生物防治的注意事项

虽然生物防治具有很多优势,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 选择适合的生物控制剂
  • 控制使用的剂量和频率
  • 注意防治时机
  • 注意防治的环境条件
  • 定期检查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的、环保的、经济的防治方式,对于葡萄白粉病的防治具有很大的潜力。在使用生物控制剂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防治效果的最大化。

相关拓展:

问:急!急!葡萄的白粉病怎样用生物防治法防治和治疗?一定要用生物防治法!!

清洁葡萄园。秋末彻底清除病叶、枝蔓、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
1、预防方案:使用《奥力克-速净》按5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
2、治疗方案:
A、轻微发病时,使用《奥力克-速净》按300倍液稀释喷施,5天用药1次;
B、病情严重时,使用《奥力克-速净》按3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连用2-3次,之后采取预防方案用药。
3、用药说明:
A、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用药;大水量喷,白粉病病菌遇水或湿度饱和时,易吸水破裂而死亡;持续用药,充分杀死残留的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防止再流行。
B、打药时要彻底,叶面叶背一起喷。
C、最佳用药时间:12:00-15:00,效果更佳。

问:葡萄成熟期果梗有白粉病能治疗吗?如何治

葡萄成熟期的白粉病已经不能治疗,因为如果此时治疗只有用药,会引起葡萄不能食用。
白粉病需要及早防治,有三种方法:
(1)农业防治
秋末彻底清除病叶、病果、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在生长期要及时摘心、绑蔓、除副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喷磷酸二氢钾和根施复合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1、清除菌源。秋后剪除病梢,清扫病叶、病果及其它病菌残体,集中烧毁。[3]
2、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及时摘心绑蔓,剪除副梢及卷须,保持通风透光良好。[3]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喷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和根施复合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3、葡萄白粉病重点发病月份:辽宁等北方地区一般6—7月开始发病,8-9月为发病盛;广东、湖南及上海等地,于5月下旬至7月开始发病,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2)生物防治
预防:在发病前使(速净)300倍液稀释,进行植株全面喷施。用药次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间隔期为7-10天喷施1次。治疗:发病初期,使用奥-力-克(速净)50ml+大蒜油15ml,兑水15公斤,连用2天,即可控制病情,以后采取预防方案进行预防。
(3)药剂防治
a、在葡萄芽膨大而未发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40~50倍液
b、6月开始每15天喷1次波尔多液,连续喷2~3次进行预防;
c、发病初期喷药防治,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喷雾,25%苯醚甲环唑1500倍喷雾、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乙嘧酚1000-1200倍液,乙嘧菌酯【控白】800倍液(仿效高达90%以上),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醚菌酯800~1000倍液,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3000倍液,25%腈菌唑600-800倍液,三唑酮·硫(三唑酮·硫磺)悬浮剂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