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种植后管理细节
竹荪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用菌,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想要获得优质的竹荪产量,除了种植技术的掌握外,后期的管理也非常重要。接下来,本文将从竹荪种植后的三个方面: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治、采收管理,来介绍竹荪种植后的管理细节。
环境控制
竹荪的生长对环境要求较高,主要是温度、湿度和光照。在种植后,需要对竹荪栽培环境进行调节,以提高竹荪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要保持适宜的温度。竹荪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8℃-25℃,最适宜的温度为20℃-23℃。夏季高温时,要注意通风降温,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竹荪生长缓慢或停滞。
要控制湿度。竹荪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一般要保持在80%左右。可以通过***、覆盖湿布等方式增加环境湿度,但要避免过湿,以免引起病害。
要注意光照。竹荪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照,但是过强的光照会使竹荪生长缓慢。在种植后,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竹荪的生长状态,合理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
病虫害防治
竹荪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竹荪的产量和品质。在种植后,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要定期巡视竹荪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一旦发现病虫害,要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扩散。
要注意环境卫生。竹荪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因此要保持种植环境的干净卫生,减少病菌的滋生和扩散。
要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式,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避免对竹荪的生长和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采收管理
竹荪的采收对于产量和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种植后,要注意采收管理。
要掌握采收时机。竹荪的采收时机一般在子实体初形成后7-10天,以子实体成熟前采收为宜。过早采收会影响竹荪的品质和产量,过晚采收会影响后续的生长周期。
要正确采收。采收时要注意不破坏生长环境和竹荪的生长点,避免对竹荪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要注意采收的卫生和干净,避免污染竹荪。
要及时处理采收后的残体。竹荪采收后会留下一定的残体,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引起病虫害的滋生,影响竹荪的生长和品质。可以采用堆肥或者直接深埋的方式处理残体。
拓展百科知识
竹荪(zhúsūn),是一种食用菌,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目、鹅膏菌科、竹荪属。竹荪菌盖呈圆形或半圆形,表面呈褐色或灰褐色,边缘呈波浪形,质地柔软,口感鲜美。竹荪菌柄为短柄或无柄,形态多样,有的呈圆柱形,有的呈扁平形,质地坚韧。竹荪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竹荪的种植和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竹荪的产量和品质,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来源
1.《菌类栽培技术》
2.《食用菌种植技术》
3.《农业生产技术指南》
相关问答拓展:
竹荪种植方法与技术?
1.
种植前需要先准备合适的竹子。要在湿润的土壤里面自然腐霉,所以还要准备肥沃的黑色土壤,用土将竹子掩埋。也可以将竹子制成木屑,再加入一些稻杆,用这样的基质来种植竹荪。
2.
竹荪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生长,一般我们是采用温室栽培的方法来种植竹荪,将温度控制在20℃-24℃左右,最低温度为15℃,高温不超过30℃。
3.
竹荪的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所以种植的时候要适当把握水分和湿度,不可使土壤环境缺水。在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种植棚内的湿度。
4.
竹荪适合在阴凉的环境中生长,不需要过多的光照,所以竹荪种植时不能完全不见光。适量的光照会加快竹荪的细胞分裂,竹荪的长势更好,但是光照不能太强。
竹荪菇栽培技术竹荪菇在大田的种植技术?竹荪的种植方法
1、种植条件
竹荪种植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由于现在竹荪的种植有好几种不同的种植方法,所以种植的条件也就会存在稍微的区别,首先我们就选择好种植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最好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并且背风有一定坡度的地方进行种植,温度和湿度都要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样才能使竹荪菌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2、种植方法
现在种植竹荪最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压块种植、直播床栽以及室内箱栽。压块种植的方法主要就是将竹荪菌压成块状,然后放进土中进行栽种,这样栽种的竹荪就比较集中,生长的周期也比较短。而直播床栽主要是用配置的养料进行栽种,这样出菌的面积比价大,可以提高菌床的使用率,但是生长的周期偏长,最后就是室内箱栽,它就需要提前做好木箱,然后倒入养料,再进行接种,这样更方便管理和控制,能有效的提高竹荪的质量。
3、养料配制
养料的主要成分是木屑、麸皮,其次就是百分之一的白砂糖、百分之二的石灰粉以及其他的微肥总共占百分之一左右,然后加入水进行搅拌,水的比例按照一比二的原则进行加水,然后搅拌均匀,要注意的就是每隔三个小时左右就需要搅拌一次,一般三次左右就由即可进行装料,等养料配置好之后就需要按照不同的种植方法进行装料,最后将装好的养料进行高温或高压消毒杀菌,即可等待接种。
4、接种管理
首先我们就是要选好竹荪的菌种,然后在进入接种的无菌房之前我们需要先穿好无菌服,并且将要用于接种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消毒,才可以进行接种。在接种的时候通常是要按照合理的间隔进行接种的,一般是行间距八厘米、株间距六厘米左右整齐的排列在培育床上,最后用一层竹叶轻轻地覆盖在上面即可。
5、出菌管理
出菌管理也就是说竹荪菌的菌丝体在发育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温度和湿度以及光照和空气流通等各方面的管理,首先在菌丝体生长之后要在上面覆盖一层肥力较为充足的细土,然后再盖上一层竹叶,同时每天至少要保证出菌房中的空气流通性较好,以及将温度控制在二十四度左右,湿度控制在百分之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之间,这样就可以等待竹荪长出来了。
竹荪地里长白霉菌怎么办?竹荪地里出现长白霉菌,说明土壤湿度过高或培育环境有劣化的现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水分:避免过度浇水和保持通风,让空气流通,减少湿度,尽量让土壤保持适度的湿润度。
2.清理杂草:清除生长在竹荪田间的杂草、落叶等有害物质,及时处理病虫害问题,防治病害细菌繁殖。
3.施肥改良土壤:硫酸铵、石灰等适当施用,可以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提高生产力、降低白霉病菌发生机率。
4.加强管理:及时修剪、疏解竹荪,清洗日常工具,对新苗进行检查,并严格监督和管理批次。
野生竹荪的生长环境与季节?野生竹荪大多生长在老竹林的腐竹根上,或者是落叶层上、以及竹木混交林落叶层土中,新竹林一般很少生长竹荪,因为腐败的竹根、竹叶透气性好、营养丰富,PH值在4.5-7之间,适合竹荪生长。有意思的是,竹荪菌就像鸡枞菌一样,但凡生长过竹荪的地方,连续多年都可采到野生竹荪。
竹荪最适合生长在半阳半阴的散射光竹林内,生长竹荪的竹林一般光线都比较暗,光线强或者太暗的地方不利于竹荪生长。
生长在竹林里的竹荪一般都在上午9点左右开裙,3个小时后就会凋谢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