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土法防治 黄瓜白粉病病状
黄瓜白粉病是黄瓜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会导致黄瓜的叶片出现白色粉状物质,严重的话会影响到黄瓜的生长发育。为了避免这种病害的发生,可以采用土法防治的方法。
土法防治方法
1.使用有机肥料:黄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强黄瓜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2.喷施草药水:可以用一些草药制成水,如蒲公英、苦瓜等,喷洒在黄瓜的叶片上,可以有效地杀灭白粉病的病菌。
3.增加通风:黄瓜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空气流通,可以通过增加通风口的数量或者打开温室的门窗来增加空气流通。
4.清除病叶:如果发现黄瓜的叶片已经被白粉病侵染,需要及时将病叶清除掉,以免病菌继续传播。
注意事项
1.喷洒草药水时,需要选择无污染的草药,并严格按照草药水的配比来制作。
2.增加通风时,需要注意天气情况,避免因为过度通风而影响黄瓜的生长发育。
3.清除病叶时,需要注意手法,以免将病菌带到健康的黄瓜叶片上。
通过采用土法防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保证黄瓜的生长和产量。
相关拓展:
问:怎样防治黄瓜白粉病?
可用氟环唑。
氟环唑,制剂SC、SE。作用机理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适宜作物小麦、大麦、水稻、甜菜、油菜、豆科作物、蔬菜、葡萄和苹果等。对作物安全性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本品是三唑类除菌剂,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如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并能防治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病害。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
作用特点及用途:氟环唑是一种内吸性三唑类除菌剂,其活性成分氟环唑抑制病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形成,并且氟环唑分子对一种真菌酶(有强力亲和性,与已知的除菌剂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菌原真菌。氟环唑可提高作物的几丁质酶活性,导致真菌吸器的收缩,抑制病菌侵入,这是氟环唑在所有三唑类产品中独一无二的特性。对香蕉、葱蒜、斤菜、菜豆、瓜类、芦笋、花生、甜菜等作物上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以及葡萄上的白腐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效。
本品内吸性强,可迅速被植株吸收并传导至感病部位,使病害侵染立即停止,局部施药防治彻底。
持效期极佳,如在谷物上的抑菌作用可达40天以上,卓越的持留效果,降低了用药次数及劳力成本。
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提高作物自身生化抗病性,使作物本身的抗病性大大增强。
使叶色更绿,从而保证作物光合作用最大化,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
氟环唑对一系列禾谷类作物病害如白粉病、眼纹病等十多种病害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并能防治糖用甜菜、花生、油菜、草坪、咖啡、水稻及果树等中的病害。其不仅具有很好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而且具有内吸和较佳的残留活性,使用剂量通常为75至125克有效成分/公顷,喷雾处理。剂型:12.5%氟环唑SC,7.5%氟环唑乳油。
氟环唑,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2毫克/千克(小麦籽粒和土壤)和0.01、0.1和10毫克/千克(小麦植株)下,氟环唑的回收率为82%至93%,相对标准偏差为3.0%至9.7%.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小麦籽粒和土壤中的定量限均为0.01毫克/千克。氟环唑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5至8.4和10至30天。当以有效成分112.5克/公顷的剂量施药2次、采收间隔期为21天时,小麦籽粒中氟环唑的残留量为<0.05毫克/千克,低于我国制定的小麦中氟环唑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05毫克/千克)。
问:黄瓜白粉病用什么药
黄瓜白粉病主要危害黄瓜叶片,发病时叶片形成白色近圆形粉斑,病菌孢子主要借助气流和雨水传播,湿度越大病害一般就会越严重。预防时要重视栽培技术和植保方法,治疗时重视综合植保措施和化学药剂应用相结合。田间管理
不同品种的花木、果蔬在抗白粉病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选择发病轻或是抗病性的品种栽植是防治本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1)在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染病株,杜绝病源。
(2)进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插枝或根蘖作为无性繁殖材料。
(3)瓜苗出圃时,要进行施药防治,严防带病苗木传入新区。
(4)在生产实践中,防治白粉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轮作与非寄主花木轮作2至3年,以减少病源。加强培育管理晚秋到次年早春越冬期间,彻底清洁苗圃,扫除枯枝落叶,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染病枝叶,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不宜种植过密,棚室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及时排除田间和花盆积水,浇水不宜多,从盆边浇水,不使茎叶淋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5)预防大棚内花木发病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物,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严防病苗入室,棚内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以防交叉传染。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销毁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以防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生物防治 防治关键时期:露地多发生于6-7月或9—10月,温室或塑料大棚则多见于3—6月或10—11月。主要发生于作物生长中后期,以果实膨大期发病较重。
中药治疗
预防方案:使用《速净》3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治疗方案:《叶佳》50ml+《大蒜油》15-20ml兑水15kg,进行叶片正反面喷雾,3—5天1次,连用2-3次,打住后转为预防。
用药说明:
A、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用药,大水量喷,白粉病病菌遇水或湿度饱和时易吸水破裂而死亡;持续用药,充分杀死残留的菌丝体及分生孢子,防止再流行。
B、白粉病用药必须单独用药,效果才好。
C、打药时选择高温时间段,最佳时间:11点半—12点。
D、白粉病必须叶片正反面一起喷。
注意事项:
1.《叶佳》和《大蒜油》复配时,需加水依次稀释。
2、公司产品与其它产品混用时,需先将本公司产品稀释作为母液,再加入其它产品。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