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 锈病典型特征

2024-06-1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767 次
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 锈病典型特征

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名农业方面的专家,我深知锈病对农作物的危害。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它会侵袭植物的叶片、茎、花、果实等部位,导致植物凋零、死亡,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了预防和控制锈病的发生,我们需要了解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

1.气候条件

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锈病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和传播。比如说,玉米锈病就喜欢在潮湿的气候下生长,而小麦锈病则偏爱温暖的气候。气候变化也可能对锈病的流行产生影响。

2.宿主植物

不同的锈病有不同的宿主植物。比如说,小麦锈病只会侵染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而玉米锈病则只会侵染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在种植不同作物的地区,锈病的发生情况也会有所不同。

3.病原菌的存在

锈病的发生还需要病原菌的存在。病原菌可以通过空气、水、工具等途径传播,从而感染植物。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注意对病原菌的防范和控制。

4.植物生长状态

植物的生长状态也会影响锈病的发生。比如说,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如果缺乏养分、水分等条件,就容易引起植物的生长不良,从而降低植物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被锈病侵染。

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包括气候条件、宿主植物、病原菌的存在以及植物生长状态等多个方面。在农业生产中,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这些条件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拓展问题:

1.如何预防锈病的发生?

预防锈病的发生,首先需要做好植物的管理。比如说,及时清除病株、杂草等,保持田间卫生;加强施肥、浇水等措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及时发现锈病病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等。

2.如何控制锈病的传播?

控制锈病的传播,需要从源头入手,对病原菌进行防控。比如说,及时清除病株、杂草等,减少病原菌的存活;避免过度施肥、浇水等,减少病原菌的繁殖;使用防病剂等化学药剂进行控制等。

3.如何选择抗锈病品种?

选择抗锈病品种,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病害的流行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比如说,对于小麦来说,可以选择抗小麦条锈病、抗小麦赤霉病等品种;对于玉米来说,可以选择抗玉米锈病、抗玉米叶斑病等品种。

4.如何避免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

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避免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影响,我们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无公害的防治方法,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还可以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避免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5.如何提高农民的防病意识?

提高农民的防病意识,需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向农民普及病害的预防和控制知识;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为农民提供防治技术支持;加强农业宣传,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采用无公害的农业生产方式等。

相关拓展:

问:小麦条锈病的发病因素有哪几点?

春季流行是小麦条锈病危害的主要时期。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的条件下,决定我国多数稿源麦区春季流行的关键因素是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量。

1.品种抗病性

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条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小麦品种对条锈病菌的抗病性,根据其生理小种专化性的有无分为小种专化抗病性和非小种专化抗病性。我国历年培育和种植的抗条锈病品种多数具有小种专化抗病性。小种专化抗病性品种的单一化大面积种植常产生对抗病品种致病的稀有小种的定向选择效应,造成品种抗病性的丧失,引起病害流行。非小种专化抗病性对病菌生理小种无专化性,抗病性持久且稳定。目前发现的非小种专化性抗条锈病性有慢锈性和高温抗条锈性等。慢锈性主要表现减慢病害流行速度,由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实践中难于鉴定和应用。高温抗条锈性是小麦品种在相对较高的环境温度下表键段态现的一种抗病性,受主效基因控制,易鉴定和利用。我国已发现一些高温抗条锈性的品种(系)。

2.菌源

在种植感病品种的前提下,如果秋苗发病重,冬季又比较温暖,就有较多的带菌病叶顺利越冬。凡当地有越冬菌源的地区,在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病害发生早且重;如病菌在当地不能越冬,则异地越冬菌源通过远距离气流传播侵入本地区,造成小麦生长中、后期病害的发生和流行。小麦条锈病菌的传播距离可达800~2400km,燃老距菌源地越近,发病越重。

3.气候条件

冬季温暖,病菌越冬率高;早春气温偏高,春雨早,之后又多雨,则病害在早期即可普遍发生,并持续发展,造成病害早流行和大流行。

问:大面积种植()是锈病流行的必要条件。

大面积种植(仔桐好)是锈病念铅流行的必要条件。
A.抗病品种
B.油菜
C.萝轮扰卜
D.感病品种
正确答案:D

问:花生锈病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流行?

该病在广东、海南等四季种植花生地区辗转危害,在自生苗上越冬,翌春危害春花生。北方花生锈病初侵染来源尚不清楚。夏孢子借风雨传播形成再侵染。夏孢子萌发温度11~33℃,最适25~28℃,20~30℃病害潜育期6~15天。春花生早播病轻,秋花生早播则病重。施氮过多,密度大,通风透光不良,排水条件差,发病重。水田花生较旱田病重。高温、高湿、温差大利于病害蔓延。一、农业防治1播种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和农作物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2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3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4播种后用药土覆盖,易发病地区,在幼苗封行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5适时早播,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9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10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11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12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13选种抗(耐)病品种,如粤油22、粤油551、汕油3号、恩花1号、红梅早、战斗2号、中花17等。二、化学防治(一)种子灭菌:用种子重量0.5%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二)发病初期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4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40%三唑酮·多胶悬剂1000倍液50%胶体硫150倍液4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800~1000倍液95%敌锈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25%阿米西达嘧菌脂悬浮剂1000~1200倍液;1:2:200倍式波尔多液15%三唑醇(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药时加入0.2%展着剂(如洗衣粉等)有增效作用。第一次喷药适期为病株率50%,病叶率5%,病情指数小于2。

问:梨锈病发生以下()条件是必要的?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