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病病原菌形态 锈病病原菌形态介绍
锈病是农作物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它能够引起作物减产,甚至死亡,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锈病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了解锈病病原菌的形态和特征,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工作。
锈病病原菌的形态和特征
锈病病原菌是一类真菌,它们体形小而细长,呈条状或丝状,分生孢子器通常呈杯状或碟状,分生孢子多为单个或成对排列的,表面光滑或有纹路。锈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发病季节内连续产生,能够在大气中传播,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锈病的防治
为了防治锈病,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要加强农作物的管理,保持作物生长环境干燥通风。要及时发现病害,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要注意使用防治药剂,选择效果好、安全性高的药剂,使用药剂时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
锈病的症状
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或棕色的锈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脱落。在一些作物上,锈病还会引起茎部和果实上的病斑,严重时会导致作物死亡。
锈病的传播途径
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种子传播和土壤传播。其中,空气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原菌在大气中形成孢子,随着气流传播到其他的植物上,引起病害。
如何防范锈病的发生?
为了防范锈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农作物的管理,保持作物生长环境的卫生和干燥通风;二是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三是及时发现病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四是注意使用防治药剂,选择效果好、安全性高的药剂进行使用。
锈病防治药剂有哪些?
防治锈病的药剂有多种,常用的有三唑酮、氟吡呋喃等。这些药剂能够有效地控制锈病的发生,但是使用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不当使用。
如何判断作物是否感染了锈病?
判断作物是否感染了锈病,可以通过观察叶片上是否出现***或棕色的锈斑来进行判断。如果发现作物上出现了锈斑,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锈病防治的重要性
锈病是作物上常见的病害之一,它能够引起作物减产,甚至死亡,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加强锈病的防治工作,对保障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拓展:
问:玫瑰锈病是什么?
玫瑰锈病是玫瑰上的1种主要病害。分布于沈阳、包头、河北、北京、济南、南京、上海、杭州、桂林、连云港等地。该病发生严重时,叶片枯焦、落叶,影响生长和开花。发镇圆腊生严重的地区,发病株率在50%以上。
症状
主要侵染叶片和芽,其次为害花和嫩茎。发病初期病芽和病叶出现浅***不规则斑。以后病芽和病叶正反面都产生杏***粉状物(夏孢子堆),病芽不能正常生长,逐渐死亡。被害叶焦枯,提早落叶。
病原
PhragmidiumrosaerugosaeK.和短尖多孢诱菌〔Phragmidiummucronatum(Pers.)S.〕属担子菌亚门多孢锈菌属玫瑰多孢锈菌真菌。该菌为单主寄生菌。锈孢子近圆形,***,表面有小突起。夏孢子椭圆形,***,表面有细刺。冬孢子御滑圆柱形,褐色,有横隔膜4~7个,顶部为圆锥状突起。孢子柄铲形,无色。锈菌还为害蔷薇、月季、杜鹃、七姊妹等(图10-6)。
图10-6玫瑰锈病病原
1.冬孢子2.夏孢子
发病特点
以菌丝在玫腔大瑰芽、病叶上越冬。翌年春季病芽上的锈孢子是病叶的主要侵染源。4月下旬病芽出现橘***夏孢子堆,夏孢子借气流传播,可重复侵染(锈孢子只侵染1次)。该菌为单主寄生。发病适温25℃左右。6~8月发病严重。在四季温暖而又多雨的地区发病重。在冬季寒冷时间长和夏季高温对该菌有抑制作用,则发病轻。
防治方法
(1)加强园田管理。及时清除病枝病叶,以减少病源;增施磷、钾肥,促进生长,增强抗病性。
(2)药剂防治。春季及时摘除病芽,或在玫瑰萌动前喷晶体石硫合剂50~100倍液,以预防病害发生,并兼治越冬的蚜、螨。注意病情调查,适时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治锈病的药剂品种很多,应交替使用。
问:植物黑锈病是什么样的
是一种植物病害。例如菊花黑锈病、小麦黑锈病。
菊花黑锈病
类别
病害
图片说明
起初在叶下表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疱状突起,有时也会在叶上表面发生。疱状物破裂后散发出黑褐色粉状孢子。严重感病的植株非常衰弱,大量落花,一般在寒冷地方发病多。
发生规律
病原为菊柄锈菌(PucciniachrysanthemiRoze),夏孢子堆多生于叶背,间或生于茎上,直径1~2毫米,褐色;夏孢子球形或椭圆形,有刺,黄褐色,大小为30~37×25~32微米,壁厚2~3微米,有芽孔3个。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也生于叶柄和茎上,直径1~2毫米,***生,深褐色至黑色。冬孢子倒卵形至椭圆形,栗褐色,大小圆滚模38~55×23~32微米,有瘤,两端圆形,双胞,分隔处稍缢束,基部狭窄,平滑,顶壁厚5~7微米,柄无色或淡***,不脱落,长达90微橘缓米。
菊花锈病病毒在病残体在病芽上越冬,翌年产生担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初次侵染。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从外地或国外引进菊苗时,要防止病苗带入,注意不要让病菌向当地品种
侵染。
2、人工防治摘除病叶,拔去严重病株,烧毁。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在病斑未破病裂前,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40%敌唑酮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用50%硫悬浮剂200~3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隔20天1次),隔6~8天1次,连喷3次。
新植保杀菌剂4号“斑腐清”兼具治疗和保护作用的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可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向上传导,针对菊花黑锈病可以采用叶面喷雾的方式进行,喷雾浓度为1000-1500倍液,要做到均匀不漏喷;使用时每15公斤水加一粒由新植保赠送的微分子助剂(用二次稀释加入),有助于药效的发挥。
小麦黑锈病卷土重来
在20世纪90年代曾被消灭的黑锈病菌卷土重来,绕过了农学家为小麦筑起的防线,对它发起了新的攻击。而且这一次的情势愈加凶险,令人不安。
茎与叶上出现众多砖红色的脓包。麦粒空瘪。收成减产,乃至绝收。这些迹象表明,禾柄锈菌(Pucciniagraminis)已经接管了这片麦田。这种微小的寄生真菌正是小麦黑锈病的病原。小麦黑锈病是一场持续了数千年的瘟疫,然而全世界新一代的农民对它却知之甚少。原因是:早在20世备携纪90年代,人们就以为这种疾病已经得到了根除。这一看来过于匆忙了……因为自从11年前禾柄锈菌的一个新品种出现以来,黑锈病大规模爆发的威胁就一直笼罩着我们。这个新品种是在乌干达的麦田里发现的,按照其发现地和发现年份被命名为Ug99。它引起了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日甚一日的焦虑,因此该组织还专门建立了一套国际监测体系以监视它的发展。
这种新的寄生病菌为何如此令人不安?这是因为它的危害性极强:Ug99能够绕过农学家们针对20世纪上半叶的黑锈病疫情而建立起来的主要防线。从20世纪50年***始,在美国农学家诺曼·博洛格(NormanBorlaug,“绿色革命”之父,197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推动下,寻找对黑锈病具有天然抵抗力的小麦品种成了一项优先工程。其他谷物或类似于小麦的野生禾木科植物的抗病能力也一一得到了筛查。通过对这些不同的源植物进行杂交,科学家们获得了一些小麦品种,它们拥有能够保护自己抵御这种病菌进攻的基因。
其中,来自于黑麦的Sr31基因能够为小麦提供全面的防护,因为它能够抵抗当时存在的各种禾柄锈菌。“因此这种基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黑锈病监测计划协调员戴夫·霍德森(DaveHodson)介绍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三十年针对黑锈病的防护,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功劳!”直到Ug99震撼登场……这种寄生菌可不满足于***Sr31构筑的城墙。“在迄今发现的能够抵抗小麦黑锈病的50种基因中,Ug99有能力绕过其中的32种。”拉维·辛格(RaviSingh)解释说。他是国际玉米与小麦改良中心(Cymmit)的作物杂交专家。该中心是位于墨西哥的一个非赢利性组织,其主要工作是研究与分发粮食种子。“这样一来:全世界80%至90%种植小麦的耕地都可能受到Ug99的攻击。所以说,我们面临的威胁是非常严峻的。”
问:梨锈病的病原形态特征
担子菌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haraeanumSyd.)。病菌在整个生活史上可产生4种类型孢子:性孢子器(性孢子,受精丝)、锈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问:苹果锈病的病原形态特征
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是一种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扰余孢子,在栓柏上形成冬孢子,以后萌发产生担孢子。性孢子器近圆形,埋生于表皮下。性孢子单细胞,无色,纺锤形。锈孢子器圆筒形,一般在叶背昌谈,也可长在果实上。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单细胞缓迅滚,栗褐色,膜厚,有瘤状突起,大小为19.2-25.6微米×16.6-24.3微米。护膜细胞长梭形或长六角形,有卵圆形的***状突起,大小为25.3~117.5微米×16.5-25.9微米。冬孢子双细胞,无色,具长柄,卵圆形或椭圆形,分隔处稍缢缩,暗褐色,大小为32.6-53.7微米×20.5~25.6微米。冬孢子的两个细胞各具有2个发芽孔,萌发时长出有分隔的担子,4个细胞,每胞上生1个小梗,顶端着生1个担孢子。担孢子卵形,淡黄褐色,单细胞,大小为13-16微米×7.5-9微米。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