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生态农业园规划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公司

2024-06-0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666 次
生态农业园规划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公司

生态农业园规划是一种以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模式,它主要是基于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理念,将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农业园规划也逐渐成为了当今农业发展的热门话题。在这篇博客中,我们将会探讨生态农业园规划的优点以及如何进行生态农业园规划。

生态农业园规划的优点

1.环保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园规划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理念之一,它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达到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提高农产品质量:生态农业园规划注重生态平衡,通过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方式种植农作物,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使农产品更加健康、营养丰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生态农业园规划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现代化、高效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4.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园规划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如何进行生态农业园规划

1.制定规划方案:在进行生态农业园规划之前,需要先进行规划方案的制定,包括规划范围、规划目标、规划内容、规划原则等内容。

2.调研分析:在制定规划方案之后,需要进行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农业资源、土地利用现状、环境保护状况等,为后续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3.制定规划方案:制定生态农业园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农作物种植、农业设施建设等内容,同时要考虑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4.实施规划:在制定好规划方案之后,需要进行实施,包括土地整理、农作物种植、农业设施建设等,同时要加强生态保护,确保规划实施的效果。

5.监测评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需要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以保证规划效果的最大化。

拓展百科知识

1.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不使用化学合成物质、遵循自然规律的农业生产方式,它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2.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一种在保证农产品品质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参考来源:《生态农业园规划与设计》(王勇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

相关问答拓展:

1、成都骑龙创新园什么时候开建?

高新区骑龙创新园已于2024年确定规划设计方案。

骑龙创新园将以畅绿环、辟梯田、蓄留水、山水栖、造主街、围里巷等八大空间思路统合特色空间结构,打造“潮想·山社”创新社区,布局总部经济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城市服务产业与都市休闲农业为主的3+X产业体系,实现集生态、绿色、集约、共享和人文于一体的新型产业社区。

2、赤峰14个乡镇规划?

有赤峰市已经制定了14个乡镇规划。因为赤峰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城市之一,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乡镇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市**已经制定了14个乡镇规划。这些规划涵盖了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文化产业等方面,旨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赤峰市还在加强与周边乡镇的合作,推进城市和乡村的良性互动发展,力争建设出一批现代化、绿色、宜居的乡村。

3、燕翅山以南有什么规划?

您好,燕翅山以南的规划包括以下方面:

1.建设生态旅游区:利用燕翅山的自然资源和景观,打造生态旅游区,提供旅游服务和设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自然环境。

2.发展农业和农村旅游:利用燕翅山周边的农田和农村资源,推动农业发展和农村旅游业,打造农家乐、农产品体验等特色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

3.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通过科技手段和生态农业技术,推动燕翅山以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和环境保护水平。

4.建设生态保护区:加强对燕翅山以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物种,保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5.建设交通网络:改善燕翅山以南地区的交通条件,修建道路、铁路和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区域内的交通便利性,促进经济和旅游的发展。

燕翅山以南的规划主要目标是保护和利用好区域的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发展。

4、生态项目有哪些?

生态农业项目包括发展生态农庄、餐饮、蔬菜、旅游、住宿等;农业技术研发、花卉、水果、蔬菜、鱼类、家禽、牧畜种养殖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技术咨询;畜禽及水产品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开发、加工、**。

目前,乡村生态农业园发展的非常好,能带来可观的收益。农业生态园就是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立生态园的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1.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另外,生态园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2.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3.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使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5、秣陵南部要拆哪几个村?

陵南部要拆除5个村。分别是奋进村、石塔村、古佛村、大池村、杨塘村。

因为秣陵南部是南京市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需要拆除一些村庄。同时,也是为了推动城市化进程,规范城市建设。据南京市**公布的计划,江宁谷里将拆除奋进村、石塔村、古佛村、大池村、杨塘村等多个村庄。**后,将建设生态公园、生态农业园区等项目,推动江宁区的生态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拓展好文:关于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的经验谈

  生态农业开发大有可为**协助规划不可觖失

  民营企业家从城市回归农村瞄准生态农业鄙人再次为业主规划作**指导

  中国经济面临转型之困,民营企业更面临着实体经济转型的痛苦,如何早日走出困境?现在有的民营企业家瞄准国家对生态农业扶持的政策,毅然决然从城市回归农村,重返上山下乡之路,做起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文章。最近应邀到民营企业生态农业园区开发做**规划。

  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精心布局。

  **指导,准确定位,来自于实地调研。

  远离水泥森林,走进山水田园,感受自然生态,是绝大多数都市人的心愿。业内人士认为,生态、休闲农业寓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以绿色、生态、高效为出发点,是一种“绿色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特别是在大城市周边区域发展潜力巨大。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走向深度融合,生态、休闲农业已成为当下中国农村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有效途径。

  山青水秀,具有独特的优质生态环境。爬山涉水,调查研究,认真严谨。

  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资源为核心依托,以旅游功能为核心展示,借助科技、相关辅助设施等进行创新性的规划、设计,从而形成的集聚科技示范、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以及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二十世纪末,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各地、市、城郊及乡镇结合自己的农业特点、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相继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面积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些园区内,主要栽植果树优良品种、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在绿化设计和道路规划方面遵照了园林的规划原则与要求,有的还设立了一些园林艺术小品和其他娱乐服务设施。整个园子除生产农副产品之外,还可供人们参观游览,这就是农业观光园的雏形。

  城镇居民面对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纷纷开始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休闲、恬静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约而同地去寻找绿色空间和清新的娱乐场所,以领略、感受、体验田园和乡村的朴实生活,从而获得紧张工作之后的恬静和放松。另一方面,一些居民也渐渐厌倦了游历名山大川后的旅途劳累,且常有“看景不如听景”的遗憾,于是就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距离比较近的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而这些园区也非常乐意接纳游人,既可处理产品,又可获得一笔非常可观的门票收入,且可以借游人之口做活广告,传播既快又易为人接受,比在广播、电视上做广告更经济实惠。这样,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很自然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了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我们将之称为农业观光园。

  对于农业观光园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界定,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农业观光园的特征、功能以及属性等方面对其进行描述,具体如下:

  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它既是现代园林发展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它的显著特点是以金融资本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为目的,重点突出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充分体现了农游的合一性。——李保印

  农业观光园是一种崭新的园林类型,它并不单纯是某些农业技术措施的**,也不是农业生产和景观元素的简单叠加,而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陈巍、闫莉

  农业观光园是开展农业旅游活动的场所,它以农业资源为基础,是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园林形式。其中农业资源包括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孟英伟

  农业观光园是随着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出现的以农业资源为基础,结合旅游观光的经营模式,且具备一定辅助设施的,集科技示范、生态观光、产业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园区。——赵润江

  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以本地文化为特色和性格,发展深度农业观光(观光、文化体验、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业态。成功的农业观光园一般都有科技农业、设施农业、农田大地景观、园林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生态有机农业等。——夏家勇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念,在这里将农业观光园界定为: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资源为核心依托,以旅游功能为核心展示,借助科技、相关辅助设施等进行创新性的规划、设计,从而形成的集聚科技示范、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以及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

  区位地域性

  农业观光园主要分布在大城市的边缘区或近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其原因:一是此地域是城乡过渡地带,有较好的通达性,具有充足的旅游客源;二是此地域具有区位优势,电讯、报刊、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基础配套条件较好;三是此区域便于利用大城市的科技优势,农业现代化特征明显。这些地区往往率先开发旅游观光农业的经营项目。

  功能复合性

  农业观光园是特殊的农业生产基地,具有农业生产的基本功能;有远景设计研究院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专家谈到说:农业观光园关键点还是在起功能复合性。拥有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纯朴的乡土风情,具有休闲观光的主题功能;引进新品种、新设施、新技术,并运用到生产上进行充分展示,以增强园区的新颖性,具有科技示范的功能;提供实践、学习农业知识的乐园,具有科普教育的功能;部分观光园开辟出一片供游人参与农作活动的“农耕乐园”,让游人参与赶牛犁地、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等农事作业,体验农耕生活的辛酸劳累,或增设采摘、收获、加工、品尝的参与项目,让游人感受农业丰收的喜悦,具有体验参与功能。

  产品独特性

  为吸引游客,农业观光园提供的产品具有“独特性”,即“新、奇、异、趣”。另外,通过不同的栽培方式和农艺技术,赋予植物生长状态的奇特感,通过无土栽培及环境调控,培育出使一株番茄结1.5万个果实的“番茄树”,通过种间嫁接使一株番茄结出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果实,提高植物的观赏价值;在生产景观布置过程中,采用无土栽培方法,来实现植物景观多变,让植物能“动起来”或随时“搬家”;把各种疫苗的编码基因导入番茄、黄瓜之类的果蔬中,使其成为好看、可口的疫苗果,这些都可成为吸引游客的卖点。

  农业观光园的类型划分尚无统一标准,各地大都是结合各自的主营项目和地方特色来划分和命名的。这里根据农业观光园的应用特点将其分为三类:观光农园、农业公园和教育农园。

  观光农园

  以生产农作物、园艺作物、花卉、茶等为主营项目,让游人参与生产、管理及收获等活动,并可欣赏、品尝、**的园区为观光农业园。它又可细分为观光果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圃)、观光茶园等。如北京的朝来农艺园、河南省濮阳市的世锦花木公司等。

  农业公园

  业生产、农产品**、旅游、休闲娱乐和园林结合起来的园区称为农业公园。这类园在休闲、旅游、度假、食宿、购物(农产品)、会议、娱乐设施等方面比较完善,注重了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的开发。是一种综合性的农业观光园。如湖北宜昌的旅游型景观农业区、四川的九寨沟、浙江义乌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河南省濮阳市的中原绿色庄园等。

  教育农园

  顾农业生产、农业科普教育,又兼顾园林和旅游的园区可称为教育农园。其园内的植物类别、先进性、代表性及形态特征和造型特点等不仅能给游园者以科技、科普知识教育,而且能展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的实景;既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陶冶人们的性情,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从而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如深圳的世界农业博览园、上海孙桥的现代农业开发区、河南省郑州市陈寨村的特色植物展示园等。

  农业观光园是农业高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进入2l世纪,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及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农业已从传统的生产形式逐步转向景观、生态、健康、医疗、教育、观光、休闲、度假等方向。农业观光园的出现,就等于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生存和需求创造了更好的、更易适应的环境条件。如我国台湾省的观光农业位居世界领先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台湾省借助“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企业化、农民生活现代化和农村生态自然化”的措施,形成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相结合,平衡发展的“三生观光农业”,从而解决了农业萎缩、农产品过剩、外国产品向台湾倾销等一系列问题、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而位居世界前列。

  农业观光园是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传统农业的一家一户分散、高耗、低效且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生产形式已渐渐不适合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有一种快速、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出现,农民也迫切需要在资金、信息、科技方面得到支持与引导。农业观光园的出现,不仅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示范,而且也吸引了城市居民到此一游。城市居民到农村乡间旅游观光,会带去大量的科技思想、市场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可促进农民素质提高,也可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农业观光园内的高效农业也能吸引城镇居民到此投资,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这还能促进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业观光园是旅游事业朝向生态旅游发展的产物,是旅游业发展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它开辟了新的旅游景点,满足了人们对旅游的新追求。长期居住在现代化高密度、高层建筑区,整天为污染的城市空气和呆板且无情趣的城市景观所困扰的现代市民,为了缓解紧张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和抑郁,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多选择外出旅游放松一下自己。但各大主要景点一则是距城市较远,多为高地,不方便带老人或孩子;二则是人员暴满,影响清静放松的情趣;三则是门票也相对较高,使人望而却步。他们(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多转向选择能亲近和感受的田园风景区。故此,农业观光园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如北京1998年各类农业观光园年接待游人378.72万人次,河南省濮阳市2000年各类农业观光园共接待游人20万人次。

  农业观光园也是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是一种新的园林形式。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园林已开始从城市向城郊和乡村漫延,与农业紧密相结合,逐渐形成园林化的农业,农业化的园林。人们生活在园林化的环境中,耕作在农业化的园林中。这对改善生存和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业观光园的改善生态和保护环境的巨大作用,也符合西部农业大开发的主导思想,可作为我国西部农业大开发的参考和借鉴模式。

  人们对农业观光园发展前景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已经认识到农业观光园是观光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规划、建设和使用它。开发和经营中的短期意识问题、资源掠夺式开发问题、技术人员缺乏和农民缺乏技术培训问题等正在逐步扭转。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方向是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农业观光园既是城市居民的乐园,也是农村农民的公园和增加收入的市场。农业观光园是一个多产业一体化的新的产业,是2l世纪新型的生态农业形式,具有权威广阔的发展前途。

  据专家预测,进入2l世纪,农业是重要的娱乐产业(观光农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农业观光园设计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有机农业产业回归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符合自然生态景观生成规律。设计原则是因地制宜,以植物造景突出观光农业的特点;造型简洁大方、新颖,富于诗情画意;总体布局要体现小中见大,景中有景,使之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园林意境。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在这里高新技术物化后将能充分显示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巨大威力,这也是每一个农业观光园的特色和闪光点,是吸引游人的主要景点内容。设计时,应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作为重要景点,尽可能地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观赏性及艺术性。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纳入城市(镇)的总体规划。要紧扣城乡融合的关系,力争做到田园中有城市,城市中有田园,同时按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目标对现有园区进一步改造、扩建,或建设新的农业观光园。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坚持多产业一体化方向。农业生产过程、农家生活和乡土文化是农业观光园的主体,因此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与积淀,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丰富内容。园林规划设计和观赏植物造景如建筑、小品、配置和布局等是农业观光园的调味品,能唤醒和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和水平,旅游设施、项目和优质的服务是农业观光园的热点(卖点),规划中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对游人的科普教育、科技引导、生态保护意识的唤醒之目的,才能把农业观光园建设成为探索真理、祟向科学、宣传精神文明的重要场所。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需要遵循以下五大基本原则:一、充分体现田园风光;二、充分体现对比统一;三、增强游人的参与性;四、充分利用民俗文化;五、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

  一、选择乡土地被的植物

  农业观光园景观以富有当地自然特征为特色,表现着自然和谐和轻松舒展。游人需要的是本土、原生态,而不是异域风情的嫁接。乡土地被植物表现着极强的适应性,传递着富有地方特色花开花落的景观信息,揭示着当地进行**、踏青、访友等多样民俗活动的根源。因此,选择当地喜闻乐见的低矮植物是必须的,这些植物的种植既能把游憩区与农业生产区分开,又不影响游人活动。但不能应用带刺、有毒以及大型藤蔓类植物等。

  二、创造亲切宜人的氛围

  出游是一种人为活动,不是纯粹野生植物的保护。要为农业生产区添加服务功能,必须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内容一般有下列几种:生产体验、园艺理疗、农家餐饮、休闲漫步。其共同点是松散的小组合,时间性不强的漫游和个性化的参与。直接需求是大农景观背景下的宜人小空间。因此,宜人空间的创造是农业观光园景观建设的切入点。利用地被植物在大农田景观中,创造小尺度的宜人空间也是一种特色强、投资小、见效快的造景方法。

  三、适应粗放管理的条件

  农业园管理的目的是收获初级的农产品;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收获对象的播种、成苗、整形、中耕、病虫害防治以及最终的采收;管理的手段逐步实施机械化。观光性收入只是一种副产品,至少在建设初期是辅助的。因此,在景观方面的管理是粗放的。景观持续时间的长短受植物的占有能力影响,要求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扩展性。因此,一定的自播力、根蘖萌生性、茎节匍匐分生力和成苗性是必要的。

  四、调节基调植物景观的单一性

  农田物种的集约经营和耕作斑块的重复都使得景观相对单一,应选择观赏期长、观赏部位多样、植株形体可塑性强的地被植物。根据遮荫度、湿度、风力、地形、土壤条件和管理措施的不同,表现出积极的生长反应。由于接近游人的地被植物景物的变化,反衬出不同的景观画面。这是“同中求异”造景手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