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玉米纹枯病_玉米纹枯病_玉米纹枯病防治技术及特效药-

2024-05-3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305 次

玉米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而玉米纹枯病则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本文将从玉米纹枯病的症状、危害、防治技术以及特效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一、玉米纹枯病的症状

玉米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种子传播。病害主要在玉米生长期发生,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玉米叶片出现黄化、枯萎、卷曲、变薄以及叶片上出现黑色的纹路。叶片上的纹路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有时还会呈现出圆形、椭圆形等形状。同时,玉米的生长速度也会明显减缓,导致产量的下降。

二、玉米纹枯病的危害

玉米纹枯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产量:玉米纹枯病会导致玉米的生长速度明显减缓,从而使得产量下降。

2.影响品质:玉米纹枯病会导致玉米叶片出现黄化、枯萎等症状,从而影响玉米的品质。

3.传播其他病害: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传播其他病害。

三、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技术

为了防止玉米纹枯病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技术:

1.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可以降低玉米纹枯病的发生率。

2.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可以将种子进行处理,如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种子20-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再播种。

3.管理土壤:保持土壤松散、透气、排水良好,减少土壤中病菌的繁殖。

4.农艺措施: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加强田间管理,如及时施肥、浇水、喷药等。

四、特效药物

玉米纹枯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进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特效药物为“扶抑宁”、“氟吡呋喃酮”等。

五、相关问题

问: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答: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措施包括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种子处理、管理土壤、农艺措施等。

问:玉米纹枯病的症状是什么?

答:玉米纹枯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黄化、枯萎、卷曲、变薄以及叶片上出现黑色的纹路。

问:玉米纹枯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玉米纹枯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进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特效药物为“扶抑宁”、“氟吡呋喃酮”等。

六、玉米纹枯病相关知识

玉米:玉米,又名黍、谷子、麦秆子等,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玉米的种类繁多,根据颗粒颜色可分为***玉米、白色玉米、红色玉米等。

真菌:真菌是一种多细胞的生物,一般为无色或灰色的菌丝体,常见的真菌有黑曲霉、白僵菌等。

扶抑宁:扶抑宁是一种治疗玉米纹枯病的特效药物,主要成分为氟吡呋喃酮。

参考来源:《现代农业技术》

问答拓展:玉米纹枯病为害症状,防治方法,纹枯病用什么药好

玉米纹枯病是一种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且危害日趋严重的***。
那么玉米纹枯病为害汪游则症状是什么呢?有什么防治方法呢?玉米纹枯病的特效药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玉米纹枯病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严重时引起果穗受害。
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
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由下向上蔓延扩展。磨并
穗苞叶染困棚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
果穗染病后***,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
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
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
玉米纹枯病防治方法1.清除病原及时深翻消除病残体及菌核。
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并用药剂涂抹叶鞘等发病部位。
2.选用抗(耐)病的品种或杂交种,如渝糯2号(合糯×衡白522)、本玉12号等。
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
3.在发病初期喷洒移栽灵混剂,具体方法见移栽灵混剂使用指南。
纹枯病用什么药好用浸种灵按种子重量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
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0.5kg对水200kg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问答拓展:玉米纹枯病的症状是什么?有哪些防治药剂推荐?

玉米纹枯病的症状是什么?有哪些防治药剂推荐?玉米鞘枯病是一种发生在中国的严重***。玉米鞘枯病的症状主要危害叶鞘,也危害茎部,严重时造成穗部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个茎前睁节的叶鞘上产生墨绿色水渍状病斑,后扩大融合成不规则形或月牙形大斑。病斑中间为灰褐色,边缘为暗褐色,自下而上蔓延。穗苞感染也会产生同样的摩尔大斑。感染病害后,谷粒呈***、扁平或褐色腐烂。

玉米纹枯病根部严重时,根的基部组织变成灰白色,次生根呈黄褐色或腐烂。阴雨天,高湿天气持续时间长,病菌长出密集的白色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群,形成小硬菌。茎部有黑褐色病斑,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即可。选用抗(耐)病品种或杂交种,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中耕,消灭田间杂草。

玉米叶鞘果斑病主要为害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水浸状,病部与健部界限模糊,病斑愈合为较大的墨绿色斑块,中间为浅***或白色的枯草,边缘为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可见到茂盛的菌丝,然后变成白色的小绒球,逐渐变成褐色的硬壳组织。有时在茎的几个基部节旁悔肆上有明显的摩尔纹斑。

玉米患病的植物茎干柔软,组织瓦解。种植抗病品种,叶片大小适中,生长向上倾斜的品种,田间通风透光好,发病轻。加强栽培管理和合理施运轿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抗病能力。发病初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100-150毫升加噻呋酰胺1000倍液,加水50-60公斤茎叶喷雾。一般在茎部出现黑褐色病斑。药物选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纹枯病是摩尔状的病斑,用井冈霉素效果好。茎部有黑褐色病斑,用噻呋酰胺预防冶金。

问答拓展:玉米纹枯病症状,传播途径,玉米纹枯病用啥药效果好

纹枯病是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玉米生产中常年普遍发生,尤其是在雨水较多、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年份和地区发病更重。
那么,玉米纹枯病症状是什么呢?传播途径是什么样的呢?玉米纹枯病用什么药效果好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玉米纹闷哪枯病的症状发病特点玉米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病”“烂秆瘟病”,是玉米春播、夏播栽培中较为严重的病害,其寄主甚广,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侵染水稻、小麦、高粱桐罩搜、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
该病由立枯丝核菌侵染引起,主要为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
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先是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的上部蔓延。
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节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边缘深褐色。
苞叶、果穗染病也产生同样的云纹状斑。
果穗染病后***,籽粒细扁或变褐腐烂。
发病严重时根茎基部组织变为灰白色,次生根黄褐色或腐烂。
多雨、高湿持续时间长时,病部长出稠密的白色菌丝体,菌丝进一步聚集成多个菌丝团,形成小菌核,多藏于叶鞘内,随玉米秆收获掉入土壤越冬,如不及时对土壤进行消毒,来年将会侵染玉米新苗导致发病。
发病规律玉米苗期一般很少发病,多数在喇叭口至抽雄期开始发病,抽雄后开始扩展蔓延,吐丝期发展较快,灌浆至成熟期垂直发展最快,是为害的关键期和重灾期。
在,5月上旬玉米进入喇叭口期茎基部叶鞘开始有水渍状病斑,5月中局历下旬拔节时病斑明显,6月上中旬抽雄期病害加快,6月中下旬吐丝至成熟期是为害加剧期和最严重时期。
为害期通常在45天左右,最严重为害期约有20天(高志强,2024)。
玉米田发病率常在13.6%~80.5%之间,产量损失在10%~30%之间。
玉米纹枯病传播途径病菌以菌丝和菌核在病残体或在土壤中越冬。
翌春条件适宜,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寄主,后病部产生气生菌丝,在病组织附近不断扩展。
菌丝体侵入玉米表皮组织时产生侵入结构。
接种6天后,菌丝体沿表皮细胞连接处纵向扩展,随即纵、横、斜向分枝,菌丝顶端变粗,生出侧枝缠绕成团,紧贴寄主组织表面形成侵染垫和附着胞。
电镜观察发现,附着胞以菌丝直接穿透寄主的表皮或从气孔侵入,后在玉米组织中扩展。
接种后12天,在下位叶鞘细胞中发现菌丝,有的充满细胞,有的穿透胞壁进入相邻细胞,使原生质颗粒化,最后细胞崩解;接种后16天,AG-IIA从玉米气孔中伸出菌丝丛,叶片出现水浸斑;24天后,AG-4在苞叶和下位叶鞘上出现病症。
再侵染是通过与邻株接触进行的,嘶以该病是短距离传染病害。
玉米纹枯病用什么药效果好用浸种灵按种子重量0.02%拌种后堆闷24~48小时。
发病初期喷洒1%井冈霉素0.5kg对水200kg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喷药重点为玉米基部,保护叶鞘。
上一篇:棉籽皮最新价格 下一篇:黄瓜喷防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