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的调查(水稻纹枯病的症状特点)
为害特点:
稻飞虱危害水稻可分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方面。直接危害是直接吸食水稻汁液,消耗稻株养分,造成危害。稻飞虱的成虫、若虫都能吸汁危害水稻。间接危害是稻飞虱成虫、若虫刺吸汁液和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叶鞘和叶片,易使稻株失水和感染菌核病,其排泄物滋生霉菌,还会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天敌有稻虱缨小蜂、褐腰赤眼蜂、稻虱红螯蜂、稻虱索线虫、黑肩绿盲蝽等。
防治方法:
1、选育推广抗虫丰产品种,防止稻飞虱新生物型出现。
2、保护利用天敌。
3、每亩用20%醚菊酯乳油35毫升,加水50公斤喷雾,或用敌敌畏、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在若虫孵化高峰期用药。
水稻纹枯病一、症状
此病自苗期到抽穗后都可发生,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尤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为害稳部和深入到茎秆内部。叶鞘感病后,初在近水面处或水面下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很清楚的小斑。小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病斑边缘褐色至深褐色,中部草黄色至灰白色,潮湿时则呈灰绿色至墨绿色,稍带湿润状。
病斑多的,可数个互相融合成云纹状大斑,致叶鞘干枯,叶片也随之枯黄卷缩,提早枯死。叶片上,病斑的形状和色泽与叶鞘的基本相似。重病叶片扩展快,呈污绿色水渍状,最后枯死。剑叶叶鞘受害重时,稻株不能正常抽穗。稻穗发病则穗颈、穗轴以至颖壳等部位呈污绿色湿润状,后变灰褐色,结实不良,甚至全穗枯死。
防治方法:
1、发病初期,喷洒广灭灵水剂500-10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或20%粉锈宁乳油,或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立枯灵,或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20%稻脚青,或10%稻宁可湿性粉剂,注意用药量和在孕穗前使用,防止产生药害。
2、发病较重时,选用20%担菌灵乳剂,或75%担菌灵可湿性粉剂+异稻瘟净,或10%灭锈胺乳剂,或25%禾穗宁可湿性粉剂,或77%护丰安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绿邦98水稻专用型6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分别在孕穗始期、孕穗末期各喷雾一次。
水稻稻瘟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1、苗瘟
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叶瘟
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由于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病斑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病斑:开始在叶上产生暗绿色小斑,渐扩大为梭菜斑,常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外有淡黄色晕圈,叶背有灰色霉层,病斑较多时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这种病斑发展较慢。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暗绿色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应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白点型病斑:感病的嫩叶发病后,产生白色近圆形小斑,不产生孢子,气候条件利其扩展时,可转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多在高抗品种或老叶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只产生于叶脉间,较少产孢,该病在叶舌、叶耳、叶枕等部位也可发病。
3、节温
常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渐绕节扩展,使病部变黑,易折断。发生早的形成枯白穗。仅在一侧发生的造成茎秆弯曲。
4、穗颈瘟
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5、谷粒瘟
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斑,可使稻谷变黑。有的颖壳无症状,护颖受害变褐,使种子带菌。
防治方法:
1、用1%石灰水浸种,10-15℃浸6天,20-25℃浸1-2天,石灰水层高出稻种15厘米,静置,捞出后清水冲洗3-4次。用2%福尔马林浸种20-30分钟,然后用薄膜覆盖闷种3小时。
2、发病初期,喷洒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稻瘟肽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或用40%稻瘟灵乳油10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稻瘟净乳剂500-8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植乐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