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葡萄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2024-04-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223 次
葡萄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葡萄炭疽病是葡萄栽培中常见的真菌***害,会对葡萄的生长和果实品质造成不良影响。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十分必要。

病害症状

葡萄炭疽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在叶片、藤条、果实等部位上形成黑色斑点,斑点周围会有***晕圈。当病情加重时,斑点会扩大并融合,使整个叶片、果实变黑,影响果实品质。

防治措施

1.剪除病叶、病枝,清理枯萎落叶,及时清理病园杂草,避免病菌滋生和繁殖。

2.喷洒药剂,如三唑酮、菌胺膜、多菌灵等,进行病害防治。喷洒时应注意药液的浓度和喷洒的时间、频率等,以避免对果实和植株造成伤害。

3.坚持疏果、修剪、整枝等管理措施,增强葡萄树体抵抗病害的能力。

4.选择抗病品种进行栽培,避免病害的发生。

用户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葡萄炭疽病如何预防?

答案:预防葡萄炭疽病的方法有很多,如剪除病叶、病枝,清理枯萎落叶,及时清理病园杂草,避免病菌滋生和繁殖。可以喷洒药剂,如三唑酮、菌胺膜、多菌灵等,进行病害防治。同时,还应坚持疏果、修剪、整枝等管理措施,增强葡萄树体抵抗病害的能力。另外,选择抗病品种进行栽培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问题二:如何判断葡萄是否感染了炭疽病?

答案:葡萄炭疽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在叶片、藤条、果实等部位上形成黑色斑点,斑点周围会有***晕圈。当病情加重时,斑点会扩大并融合,使整个叶片、果实变黑,影响果实品质。可以通过观察葡萄的叶片、藤条、果实等部位是否有黑色斑点来判断是否感染了炭疽病。

问题三:葡萄炭疽病的药剂喷洒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案:葡萄炭疽病的药剂喷洒时间一般在葡萄生长期的初、中、后期进行。初期喷洒可在葡萄花后2-3周,中期喷洒可在葡萄果实直径3-5毫米时,后期喷洒可在葡萄果实直径8-10毫米时进行。具体喷洒时间可根据当地气候、病害发生情况和药剂的使用说明来确定。

问题四: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案:葡萄炭疽病的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喷洒药剂时应注意药液的浓度和喷洒的时间、频率等,以避免对果实和植株造成伤害。2.药剂喷洒后,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剂使用量和使用频率。3.在药剂喷洒后,应避免在短时间内进行浇水,以免冲淋药剂。4.在喷洒药剂时,应佩戴防护服、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药剂对人体造成伤害。5.药剂使用后,要妥善保管,避免儿童误食。

问题五:三唑酮对环境有害吗?

答案:三唑酮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如果长期大量使用,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一定的污染,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使用三唑酮等药剂时,应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尽量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

2.《中国果树病虫害防治指南》

3.《葡萄病虫害防治手册》

葡萄炭疽病的药剂——菌胺膜

菌胺膜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有效防治葡萄炭疽病、霜霉病、黑腐病等病害。其主要成分为菌胺,可通过抑制病菌的细胞壁合成和抑制病菌的脂质合成等方式,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菌胺膜使用方便,喷洒时应注意药液的浓度和喷洒的时间、频率等,以避免对果实和植株造成伤害。

问答拓展:葡萄炭疽病病害症状、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

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穗轴和果梗也能受害。葡萄在浆果着色后期接近成熟时发病最重,故又称为晚腐病,对葡萄的危害极大,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下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技术。


葡萄炭疽病病害症状
在中国各葡萄产区发生较为普遍。为害果实较严重;在南方高温多雨的地区,早春也可引起葡萄花穗腐烂。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同时危害果梗、穗轴、嫩梢和叶柄;初发病时可见果实上有水渍状浅褐色斑点或雪花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而呈圆形,并变成深褐色,感病处稍显凹陷,并有许多黑色小粒点排列成圆心轮纹状,若空气湿度较高,小粒点上涌出粉红色黏胶状物,病害严重时,病果逐渐失水干缩,者谈极易脱落;发病花穗自花序顶端小花开始,沿花穗轴、小花、小花梗侵染,初现淡褐色湿润状,渐变黑褐色并腐烂,有时整穗腐烂,有时只剩几朵小花不腐烂,腐烂小花受震易脱落,湿度大时,病花穗上长出白色菌丝和粉红色黏稠状物;嫩梢、叶柄或果枝发病,形成长椭圆形病斑,深褐色;果梗、穗轴受害重,影响果穗生长或引起果粒干缩;叶片发病多在叶缘部位产生近圆形暗褐斑,直径2-3厘米,湿度大时也可见粉红色分生孢子团,病斑较少,一般不引起落叶。


葡萄炭疽病发病条件
葡萄炭疽病病原菌主要是菌丝体在树体中的一年生枝蔓中越冬。翌年春天随风雨大量传播,潜伏侵染于新梢、幼果中。待温度为20℃~29℃时,可在24小时内出现孢子。夏季葡萄着色成熟时,病害常大流行;降雨后数天易发病,天旱时病情扩展不明显,日灼的果粒容易感染炭疽病;栽培环境对炭疽病发生有明显影响,株行过密,双立架葡萄园发病重,宽行稀植园发病轻;施氮过多发病重,配合施用钾肥可减轻发病;该病先从植株下层发生,特别是靠近地面果穗先发病,后向上蔓延,沙土发病轻,黏土发病重;地势低洼、积水或空气不流通发病重。


葡萄炭疽病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赛必尔2024和2024、康拜尔、牡丹红、先锋、玫瑰露、黑潮等,中抗有烟台紫、黑虎香、意大利、巴米特,水晶、小红玫瑰等;结合葡萄冬剪,彻底清园,将植株上剪下的枝蔓、穗柄、僵果、卷须及地上落叶、铁丝上绑绳等,全部清除出园,并焚烧或深埋以清除病源;在葡萄生长期内,要及时摘心、合理夏剪、适度负载,随时清除剪下的副梢、卷须,提高园中通透性;注意排水、中耕,尽可能降低园中湿度;科学施肥,特别注意氮、磷、钾肥的比例,切忌氮肥过多,还要注意增施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果穗套袋是防葡萄炭疽病的特效措施。套袋的时间宜早不宜晚,以防早期肆敏幼果的潜伏感染。尤其对于不抗病的优质鲜食葡萄实行套袋,除免于炭疽病的侵染还可使葡萄无农药污染,是项很有价值的措施。
(2)喷药保护。春季萌动前,结合其他病虫害防治,喷施波美3-5度石硫合剂加0.5%五氯酚钠;初花期开始喷。从6月上旬开始喷,每隔15天左裂嫌枝右喷1次,连续喷3到5次,在葡萄采收前半个月应停止喷药。
(3)药剂防治:①秋季彻底清除架面上的病残枝、病穗和病果,并及时集中烧毁,消灭越冬菌源。②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摘心、绑蔓和中耕除草,为植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要注意合理排灌,降低果园湿度,减轻发病程度。③春天葡萄萌动前,喷洒40%福美双100倍液或3度(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加200倍五氯酚钠药液或38%恶霜嘧铜菌酯800-1000倍液,铲除越冬病原体。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每隔15天喷1次药,共喷3~4次。常用药剂有:50%退菌特800~1000倍液、200倍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50%托布津500倍液、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56%嘧菌百菌清600~800倍液或多菌灵一井岗霉素800倍液。对结果母枝上要仔细喷布。退菌特是一种残效期较长的药剂,采收前1个月应停止使用。④果穗套袋可明显减少炭疽病的发生,应广泛提倡采用。

问答拓展:葡萄炭疽病的发病症状有哪些?有什么传播和发病规律?如何进行防治?

症状:葡萄炭疽病主要危害果穗。起初穗粒表面产生针头大小、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来逐渐扩大,稍凹陷,表面长出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这就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天气潮湿时,孢子盘上涌出红色的孢子团,这是识别此病的明显特征。病害严重时,病斑可扩及半个纳行果面,但更为常见的是穗粒布满褐色病斑,整个穗粒萎缩干枯,丧失经济价值。有些葡萄品种染病时,穗粒上出现网状褐色不规则病斑,无明显周缘。

叶脉叶柄染病,呈现约1厘米的长椭圆形病斑,深褐色,叶面隐约可见红色分生孢子团,但不如穗粒上的明显,叶上病斑数量不多一般不致引起落叶。

穗轴上产生1厘米~2厘米的长椭圆形病斑,深褐色,葡萄接近成熟时,有的穗轴染病,使整穗果粒干缩。

卷须染病后,常枯死,表面长出红色病原物。

传播和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在枝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果穗。1年生新梢全带菌,但第2年树皮脱落后即不带菌,老蔓也不带菌。葡萄炭疽病越冬量很大,环境条件合适时病害就大肆流行,造成严重损失。

越冬后病菌开始产生分生孢子的时期,也就是开始侵染的时期,依天气情况而定,在郑州从5月~6月开始,在这期间每遇一场雨,即产生1批分生孢子,传播侵染。葡萄炭疽病的浸染存在潜伏侵染现象,发病多从6月中下旬开始,以后逐渐增多。7月~8月为入侵盛期,达发病高峰。有些晚熟红色品种如玫瑰香等,至果实着色或近成熟时才发病。

在枝条上越冬的病菌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才形成分生孢子,15℃开始形成,20℃~32℃形成比较多,温度升高到36℃~40℃则不形成孢子。

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要求一定的湿度条件,当枝蔓在水分湿润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否则就不会形成孢子,在自然情况下,降水、降露、降雾均有利于孢子形成。

分生孢子在9℃以下的低温和45℃的高温均不萌发,15℃有少量孢子萌发,19℃有半数以上的孢子萌发,26℃~40℃孢子大量萌发,孢子萌发适温为28℃~32℃,在炎热的夏天,葡萄着色成熟时,病害常大量流行。

炭疽病菌分生孢子外围有一层水溶性胶质,遇水溶化后,分生孢子吸水膨大,生出芽管,侵染果穗。在自然情况下,分生孢子团是一团胶质。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开而传播。分生孢子的传播和萌发都需要一定的水分和降水。病菌需要多长的保湿时间才能侵染成功,决定于果实的抗病性和温度条件。在郑州7月中旬的情况下,果面接种分生孢子,保湿7小时,就有31.8%~38.8%的果穗染病;保湿12小时以上,全部染病洞神哗。

菌丝在穗粒组织内生长的速率受温度影响。在9℃下不生长、12℃~15℃生长微弱、20℃生长明显加快、30℃生长最快、40℃停止生长。

田间病害的发生情况和降水关系很密切,下一场雨,几天之后,即发生大批炭疽病,天旱时,病情则无明显发展。

葡萄的一次果采收后,二次果仍继续发生炭疽病。9月若降水,病菌仍可侵染,有些品种如季米亚特、吉姆沙等发病还很重,但和一次果比较,明显较轻。

此病多先从植株下层,特别是靠近地面的果穗开始发生,然后逐渐蔓延到上层,这是由于地面湿度较大,树上的病菌随雨水溅落到地面侵染机会较多的缘故。

炭疽病的发生和日灼有关,特别是在果树生长中期最为明显,有日灼的果粒常易感染炭疽病。

栽培和环境条件对发病有明显影响,株行距过密,双立架葡萄园发病重,宽行稀植的果园发病较轻。过多地施用速效性氮肥将引起枝蔓徒长,易诱发此病,配合使用钾肥可减轻病害发生。

土壤条件也影响病害的发生,沙土园发病轻,黏土、壤土发病重。这是因为沙土排水良好,不利于病害的生长蔓延,而黏土、壤土的情况则相反。

地势低洼,雨后积水以及山谷空气流通差的地方,环境潮湿的地方也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喷药保护是防治此病的主要措施,采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00倍液,从幼果期开始喷药,大约15天喷1次,连续喷3次~5次可以有效地控制此病害的发生。在雨水多的情况下,要抓紧时间及时喷药,为了增加药剂固着性,减轻雨水冲刷,每次喷药可加用1/5000的皮胶或其他黏着剂,由于退菌特为有机砷剂,在葡萄采收前半个月应停止喷药以保安全。

还可试用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0倍液。

同时应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摘心、绑蔓,使果园通风透光;及时除草,减轻果园湿度;加强果园排水,这些对减轻病害的发生均有好处。

有些高度感染品种和发瞎谨病严重的地区也可套袋预防。

问答拓展:葡萄炭疽病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

葡萄炭疽病是葡萄近成熟期引起葡萄果实腐烂的重要病害之一,病穗率达50%以上,严重时甚至高达70%左右,给葡萄的品质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那么,葡萄炭疽病有哪些症状呢?如何防治葡萄炭疽病呢?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介绍,详情如下:


1、症状
主要危害着色或近成熟的果实,造成果粒腐烂。也可危害幼果、叶片、叶柄、果柄、穗轴和卷须等,大多为潜伏侵染,不表现明显症状。着色后的果粒发病,初在果面产生针头大小褐色圆形的小斑点,后来斑点逐渐扩大,并凹陷,在表面逐渐长出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当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粉红色粘质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块,发病严重时,病斑可以扩展到半个或整个果面,果粒软腐,易脱落,或逐渐干缩成为僵果。果梗及穗轴产生暗褐色长圆形凹陷病斑,影响果穗生长或使果粒干瘪。
2、病原
葡萄炭疽病的病原为围小丛壳菌,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我国尚未发现。常见的无性态为胶孢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炭疽菌属真菌。该菌寄主繁多,异名有600个。分生孢子盘黑色,分生孢子梗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棍棒形,大小(12~26)μm×(3.5~4)μm。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或椭圆形,大小(10.3~15)μm×(3.3~4.7)μm。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0~29℃,最高为36~37℃,最低为8~9℃。
3、发病规律
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受侵染的一年生枝蔓表层组织、叶痕、病果等部位,以及以分生孢子盘在枯枝、落叶、烂果等病残组织上越冬。翌春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到果穗上,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可直接侵入果皮或通过皮孔、伤口侵入。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特点,一般在幼果期侵入。侵染后,大多数不表现症状,到果实着色期才表现症状。着色期后侵染的病菌,潜育期只有4~6d。该病有多次再侵染。一般年份,病害从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7~8月果实成熟时,病害进入盛发期。降雨、栽培、品种及土壤条件等都与病害流行密切相关。高温多雨是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果园排水不良,地势低洼,架式过低,蔓叶过密,通风透耐凯光不良,田间湿度大、病残体清除不彻底等有利于发病。葡萄不同品种抗性差异明显,一般果皮薄的品种较感病,早熟品种有避病作用,晚熟品种发病较重。欧亚种感病,欧美杂交种抗病。感病较重的品种有:巨峰、吉姆沙、季米亚特、无核白、亚历山大、白鸡心、保尔加尔、葡萄园皇后、沙巴珍珠、玫瑰香和龙眼等;感病较轻的品种有:黑虎香、意大利、烟台紫、蜜紫、小红玫瑰、巴米特、水晶和构叶等;抗病的品种有:赛必尔2024、昌扮唤赛必尔2024和刺葡萄等。


4、防治方法
4.1清除菌源
受侵染的枝梢、叶痕以及各种病残组织的缺简越冬病菌是炭疽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应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留在植株上的枝梢、穗梗、僵果、卷须等,并把落于地面的果穗、残蔓、枯叶等彻底清除,集中烧毁,减少果园菌源。
4.2加强栽培管理
生长期要及时摘心绑蔓,使果园通风透光,同时摘除副梢,防止树冠过于郁闭,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合理施肥,氮、磷、钾应适当配合,增施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同时要注意合理排灌,降低果园湿度,降低发病程度。
4.3果实套袋
对高度感病品种或发病严重地区,可在幼果期进行套袋。果穗套袋可明显减少炭疽病的发生,应广泛提倡采用。
4.4药剂防治
春天葡萄萌动前,喷洒40%福美双100倍液或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药液铲除越冬菌源。开花后是防止炭疽病浸染的关键时期,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每隔15d喷1次药,共喷3~4次。常用药剂有:喷克、科博600倍液,50%退菌特800~1000倍液、1∶0.5∶200半量式波尔多液、50%托布津500倍液、75%百菌清500~800倍液和50%多菌灵600~800倍液或多菌灵—井冈霉素800倍液。须注意退菌特是一种残效期较长的药剂,采收前1个月必须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