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生病了打什么农药 豇豆生病了打什么农药最好
1.杀菌剂
豇豆容易受到霉菌、炭疽病、灰霉病等病害的侵袭,这时候可以使用杀菌剂进行防治。常用的杀菌剂有硫酸铜、百菌清等,使用时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喷洒。同时,喷洒后要注意通风,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2.杀虫剂
豇豆也容易受到各种害虫的攻击,如豆蚜、豆瓢虫、粉虱等。这时候可以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常用的杀虫剂有敌敌畏、氧化乐果等,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和喷洒时间。同时,为了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应该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杀虫剂。
3.营养剂
豇豆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缺钾、缺磷等营养不良的现象,可以使用相应的营养剂进行补充。常用的营养剂有复合肥、有机肥等,使用时要注意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施用。
4.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一种比较环保的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豇豆的病虫害。常用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使用时要注意剂量和喷洒时间。同时,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以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
豇豆生病了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选择合适的农药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环保,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问答拓展:豇豆的茎枯病是常见病害之一,豇豆的茎枯病该怎么防治?
豇豆茎枯病由真菌菜豆壳球孢侵染所致,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田间识别本病主要为茎部,发生局部褐色干枯,斑面密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分生孢子器),病茎上端枝叶凋萎枯死。发病原因病菌主要随病残体遗留在地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反溅或风雨传播,侵染茎部,病菌多从伤口侵入。
全株枯萎,剖开病株茎基部和根部,可见内部维管束组织变褐色,严重时外部变黑褐色、根部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出现粉红色档碧汪霉层。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腐生性较强,从根部伤口侵入。连作地及土壤含水量高的地块发病重。
1、选用特嫩1号、1409、极早生豆角等蔓生菜豆,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慧绝菌源。
(2)
实行3年以上轮作有条件的可与稻、行仔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注意增施钾肥,以增强寄主抗病力。
(4)木素木霉对此菌抑制作用强,可将其与饼肥混合制成抗生菌肥料施用,无公害。
(5)
发病初期用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百泰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6%敌磺•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多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淋根部。必要时喷洒30%碱式硫酸铜(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问答拓展:豇豆煤霉病怎么选择农药来防治?
豇豆煤霉病要及时选择农药来防治:
(一)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豆州圆荚也能受害。最初在叶片两面生出紫色斑点,以后扩大成淡褐色近圆形病斑,表面密生煤烟状霉层,叶片背面多于正面。严重时,病叶干枯、早落。最后植株仅剩下顶端少部分嫩叶。
(二)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确保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良好,合理施肥,要重视施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微肥,提高植植的抗病力、及时清除病叶,减少菌源
2、及时施药防治,在发病初期立即喷施药控制。10天左右1次,连喷2-3次。药剂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灭病威胶悬剂800倍液、40%禾枯册察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扩展资料:
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新高脂膜浸种;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加强苗期管理,及时间苗,出苗后及时喷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
2、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浇水、追肥,注重施用有机肥及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植株疯长,促进花芽分化,同时在开花结荚期适时喷施菜果壮蒂灵增强花粉受精质量,提高循没携环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无畸形、整齐度好、品质提高、使菜果连连丰产。
3、药剂防治,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集中烧毁,并根据植保要求喷施多菌灵、防霉宝可湿粉等针对性防治,同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严重时应用针对性药剂加新高脂膜灌根处理,每隔7-10天1次,浇4-5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豇豆煤霉病
问答拓展:豇豆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种蔬菜,如何防治豇豆病害呢?
在豇豆栽培中,发生普遍而且较为严重的病害主要有煤霉病、锈病、叶斑病、疫病、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病毒病等病害。
这种属豇豆幼苗期病虫害,在春提前种植预苗中较易产生。黄萎病别名“倒山森慧砧”、“融梗”,发病时,病苗底部呈浸水状病斑,病部绕茎一周,缢缩成条状,幼苗嫩叶并未凋黄以前即猝倒身亡,发病快速时,能够发病幼苗为核心,造成一片幼苗猝倒。
豇豆炭蛆病病菌为细菌。菌丝附着残病体里,在采摘的种籽上过冬,生子胞子盘。豇豆栽种后,分生孢子立即浸染,导致幼苗发病,还可以经风雨、虫类在田间散播,由伤口发炎植物,再透过外皮后入侵,在超低温、高低温标准下发病重。温度在17℃以内,空气相对湿度在100%时非常容易发病;环境温度小于13℃,环境湿度小于95%,此病可获得操纵。
关键危害叶片,重则叶茎和种荚也可危害。逐渐叶背造成浅***小斑点慢慢变褐,突起呈小脓疱状,后扩张成夏胞子堆,外皮裂开后,散发淡褐色粉末状即夏胞子,中后期产生灰黑色冬胞子堆,导致叶片形变、早落。防治:采用抗病品种,发病前期喷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啶虫脒800倍液等,10-15天1次,连喷2-3次。
每一年产生4-5代。防治除用立即田里花落、落荚,切除遇害的干尖和豌豆集中化损坏外,主要是选用药物防治。药物防治的对策是“治花不治荚”,即在豇豆始开花期第1次服药,之后间距7-10天1次,持续2-3次。春链打药时长以早上8时前花瓣儿伸开时为好,这时绦虫卵可充分触碰药水;药物可采用菊酯类以及混配中药制剂,如敌杀死、速灭杀丁、灭杀毙等。若在结荚后服药一定要在摘取后打药,严禁采前打药,防止中毒了。
持续高温多湿时发病幼苗以及周边苗床边均可长一层乳白色棉絮状霉。青枯病发病后其病部之上植物已死亡而幼苗屹立不倒,多湿自然环境下由此可见病部造成深褐色蜘蛛丝网状结构霉层,有别于逗答黄萎病的乳白色霉层。沤根主要是因超低温高低温造成幼苗没发新根,根处衰退乃至烂掉。幼苗僵硬、偏矮,不可以正常的生长发育,非常容易拨出来。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