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茶翅蝽 蝽科

2024-04-1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435 次
茶翅蝽 蝽科

茶翅蝽(蝽科)——农业专家的新挑战

茶翅蝽(Scientificname:EmpoascaonukiiMatsuda)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茶树。茶翅蝽属于半翅目蝽科的一种昆虫,也叫作茶小绿叶蝉。茶翅蝽是茶树害虫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对茶树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茶叶的产量减少和茶叶质量下降。茶翅蝽的危害不可小觑,为了保障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农业专家需要加强研究和防治。

茶翅蝽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茶翅蝽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茶叶的产量减少和茶叶质量下降。茶翅蝽危害茶树的主要原因是它在茶树上吸食汁液,导致茶树的养分流失,同时茶翅蝽的唾液中含有一种物质,会使茶叶的苦涩成分增加,影响茶叶的口感和品质。茶翅蝽的防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和病原微生物等自然因素来控制茶翅蝽的繁殖和危害。例如,利用茶树天敌——茶小蜂来控制茶翅蝽的数量,或者利用寄生性昆虫——蜘蛛来捕食茶翅蝽。

2.化学防治

利用化学农药来控制茶翅蝽的繁殖和危害。化学农药的使用需要注意剂量和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3.农业措施

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来减少茶翅蝽的危害。例如,及时清除茶树周围的杂草,保持茶园的清洁卫生,同时采用适当的施肥和灌溉措施,加强茶树的养分供应和抗病能力。

茶翅蝽的相关问题

1.茶翅蝽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是什么?

茶翅蝽会使茶叶的苦涩成分增加,影响茶叶的口感和品质。

2.茶翅蝽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茶翅蝽的防治方法主要有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

3.如何避免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注意剂量和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茶翅蝽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半翅目蝽科昆虫?

半翅目蝽科昆虫是一类具有半翅膀的昆虫。它们通常生活在植物上,以植物的汁液为食。蝽科昆虫中,有些种类是农业害虫,会给农作物带来危害。

参考文献:

《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

问答拓展:茶翅蝽能吃吗

昆虫名,为半翅目,蝽科。在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均有分布,以成虫和若虫危害梨、苹果、桃、杏、李等果树及部分林木和农作物,近年来危害日趋严重。叶和梢被害后症状不明显,果实被害后被害处木栓化,变硬,发育停止而下陷。果肉变褐成一硬核,受害处果肉微苦,严重时形成疙瘩梨或畸形果,失去经济价值。危害部位:叶片、花蕾、嫩梢、果实。

中文名
茶翅蝽
拉丁学名
Halyomorphahalys
别称
臭蝽象、臭板虫、臭妮子、臭大姐等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衫悔Arthropoda

昆虫纲Insecta

半翅目

蝽科
分布区域
东北、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
天敌
茶翅蝽沟卵蜂
臭虫椿象地下害虫我欲封天360百科剑来360百科圣墟360百科万古神帝360百科笄蛭蝗虫雪鹰领主360百科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15毫米左右,宽约8毫米,体扁平茶褐色,前胸背板、小盾片和前翅革质部有黑色刻点,前胸背板前缘横列4个黄褐色小点,小盾片基部横列5个小黄点,两侧斑点明显。



短圆筒形,直径0.7毫米左右,周缘环生短小刺毛,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变黑褐色。

若虫

分5龄,初孵若虫近圆形,体为白色,后变为黑褐色,腹部淡橙***,各腹节两侧节间有一长方形黑斑,共8对,老熟若虫与成虫相似,无翅。

发展规律
该虫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1~2代,以受精的雌成虫在果园中或在果园外的室内、室外的屋檐下等处越冬。来芹塌知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陆续出蛰。在造成为害的越冬代成虫中,大多数为在果园中越冬的个体,少数为由果园外迁移到果园中。越冬代成虫可一直为害至6月份,然后多数成虫迁出果园,到其他植物上产卵,并发生一代若虫。在6月上旬以前所产的卵,可于8月以前羽化为第一代成虫。第一代成虫可很快产卵,并发生第二代若虫。而在6月上旬以后产的卵,只能发生一代。在8月中旬以后羽化的成虫均为越冬代成虫。越冬代成虫平均寿命为301天,最长可达349天。在果园内发生或由外面迁入果园的成虫,于8月中旬后出现在园中,危害后期的果实。10月后成虫陆续潜藏越冬。

成年茶翅蝽
防治方法
(1)在成虫越冬前和出蛰期在墙面上爬行停留时,进行人工捕杀。

(2)在成虫越冬期,将果园附近空屋密封,用"741"烟雾剂或25%对硫磷微胶囊加3倍的锯末进行熏杀。

(3)成虫产卵期,查找卵块摘除。

生活习性
茶翅蝽在一年四季中,于秋季最易侵入人类家中。当秋夜越来越冷时,茶翅蝽成虫就通过进入人家或建筑结构空隙来度过严冬。成虫可存活数年,期间都靠寻找建筑来抵御风雨寒冷从而顺利过冬。它们会从窗缝、门框缝隙、墙板、地板架、天花板……等等一切地方钻入房内的缝隙,只要那缝隙大小适合它们的身子。一旦进入住宅内,它们就会冬眠,等待冬天过去。不过屋内的较高的温度也常常会让它们活动起来,尤其是在冬季的几个月内--它们会笨拙地绕着灯光飞行。

茶翅蝽
处理方法
在不惊动茶翅蝽、不使它们放臭气的情况下就可以把它们弄出房子。比较快捷的方法就是让它们爬上什么东西,比如报纸或者扫把,然后就可以轻嫌消轻松松地把它弄出去。虽然它们也还会再爬回房间,然后再活上几年(囧)。还有一种办法,就是轻轻地用薄纸把它们收集起来,然后(扔进马桶)冲掉。或者利用保鲜袋等物品将其套住,然后封口。电蚊拍可以把它们击昏,然后接下来的几秒内,你就可以弄死它们,而不用把它们弄破;不过这种办法还是可能会让它们放出一些臭气,不过不像直接压碎它们那样百分之百会弄臭屋子。把它们扔进装有一些高浓度肥皂水的瓶子的话,它们的外骨骼会被溶解。一旦瓶子装得差不多够了,就可以扔进马桶冲掉了。

问答拓展:这种虫叫什么名字

椿旦档液象
又模物叫蝽,俗称臭屁虫、蠢帆臭大姐。半翅目蝽科昆虫。

问答拓展:茶翅蝽、梨蝽是什么?

茶翅蝽(HolyomorphapicusFabricius)又名臭木椿象,属半翅目蝽科。为害梨、苹果等多种果树。梨蝽(UrochelaluteovariaDistant)又名花壮异蝽。为害梨、苹果等多种果树。各省均有分布,以辽宁、河北梨区受害最重。

为害状

成、若虫刺吸梨果汁液,常形成疙瘩梨,畸形变硬,味苦,果肉木栓化。

形态特征

茶翅蝽成虫体厅亩扁椭圆形,茶褐色,长12~16毫米,宽6.5~9毫米。前胸背板前缘横列4个黄斑点,小盾片基部横列5个黄斑点。触角5节,第四节两端和第五节基部为黄白色。若虫体近圆形,腹部淡***,1.5毫米左右。腹节两侧节间有8对长方形黑斑。老熟若虫与成虫形态相似,无翅。卵为扁鼓形,蜡白变黑色。常20余粒排成不规则的三角形卵块。

梨蝽成虫长椭圆形,灰褐色,长10~13毫米。头背面中央具褐纵纹2条,前胸背板前缘有黑色“八”字形纹。腹部两侧有黄黑相间的斑,露出翅外,腹部腹面每节各有小黑点3个。触角5节,第二、三节黑色,第四、五节基部黄白色。初孵若虫黑色,2龄头部暗褐、腹部***。前胸背板两侧具黑色斑纹,腹部背面中央有长方形黑斑3个,纵列。卵为椭圆形,浅绿或乳***,顶端有棒状附属物3条,常20~30粒成块,外覆透明胶质物。

发生特点

茶翅蝽1年1代。以成虫在果园、房檐、墙缝、树洞、草堆等处越冬。北方果区5月上旬始出蛰,先为害桑、榆、柳、槐树,梨果拇指大时迁入梨园。成虫午后活跃,交尾产卵。卵块多产在叶背面,6月上旬始见。若虫于7月中旬出现,集中活动,2龄后分散。成虫发生盛期在8月上中旬,9月下旬后陆续越冬。成虫、若虫受惊扰即分泌臭液逃逸。

梨蝽1年1代。以2龄若虫在枝干皮缝里越冬。3月中下旬出蛰,为害树梢。6月至7月中旬出现成虫。成、若虫于夏季高温时有群集于枝干背阴面静伏习性,傍晚分散取食。成虫寿命长达4、5个月,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交尾与产卵盛期,9月中旬见若虫,10月以后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秋冬傍晚于果园房前屋后、向阳墙面捕杀茶翅蝽越冬成虫。早春刮树皮、堵树洞高哗,夏季中午用软鞋底拍打枝干,消灭梨蝽越冬。

(2)药剂防治。茶翅蝽若虫能爬不扮念森能飞,应重点歼灭。4月下旬茶翅蝽成虫出蛰,5月下旬是迁入果园盛期,7月下旬是若虫高峰期,应药剂防治。梨蝽早春集中活动期、夏季枝干静伏时需防治。可选用10%高效氯氰菊酯1500~2000倍液、20%菊杀乳油或菊马乳油2000倍液、47%百磷3号1000~2000倍液、20%灭扫利乳油1000~2000倍液等均可。

5月上旬对果园外围树木喷药带封锁,阻隔迁入果园,效果好。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