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苗莓白粉病打什么药 苗莓白粉病打什么药效果最好

2024-04-1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461 次

苗莓是一种常见的果树,但是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病虫害的问题,其中白粉病是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那么,苗莓白粉病应该打什么药呢?

什么是苗莓白粉病

苗莓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白粉菌寄生在苗莓上,会导致苗莓叶片和果实表面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叶片变黄、干枯甚至落叶。苗莓白粉病的发生与气候、土壤、养分等因素都有关系,一般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应该打什么药

针对苗莓白粉病,我们可以采取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两种方式进行防治。

化学药剂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三唑酮、百菌清、硫磺等。它们可以通过喷洒、涂抹等方式施用。化学药剂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也有一定的危害,因此需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正确使用。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天然物质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常用的生物制剂有枯草芽孢杆菌、烟草草霉菌等。这些生物制剂对环境和人体没有危害,但是其防治效果相对较弱,需要进行多次喷洒。

注意事项

在使用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进行苗莓白粉病防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药剂;
  • 避免在高温、强光下进行喷洒,以免药剂烧伤叶片;
  • 避免在开花期进行喷洒,以免对花粉和蜜蜂产生影响;
  • 定期巡查苗莓,及时发现病害并进行防治。

总结

苗莓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我们可以采取化学药剂和生物制剂两种方式进行防治。在使用药剂时需要注意正确使用,并且定期巡查苗莓,及时发现病害并进行防治。

相关拓展:

问:草莓白粉病如何治

症状

危害叶片、叶柄、果实等部位,发病部位出现一层白粉状物,幼果受害,停止发育后期受害,果面密布一层白粉,严重影响果实质量。
病原与侵染规律

病原菌Sphaerothecaaphanis(Wallr.)Braun称羽衣草单囊壳,属子囊亚门真菌。该病菌在北方以闭囊壳随病残体、或在设施内的瓜类作物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或人们的农事活动传播。侵染寄主后,5天可在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状病斑,经7天成熟,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产生分生孢子的适宜温度为15--30℃、相对湿度80%以上。在露地条件下湿度较低,不易发生,设施内湿度高,极易流行。发病与秧苗生长势强弱关系密切,植株健壮不易发病,植株衰弱病害严重。
防治方法

①加强通风,适当降低设施内温度与湿度,使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晚温度控制在5--10℃,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创造一个不利于白粉病侵染、不利于分生孢子发生的生态环境。
②培育健壮秧苗,坚持经常用“天达2116”喷洒植株,每10—15天1次,连续喷洒3—5次。促苗健壮,提高植株的抗病性能。
③药剂防治:0.2—0.30BE石硫合剂,40%福星6000--8000倍、12.5%特普唑2500倍,30%特富灵1500倍,70%甲基托布津800倍,20%粉锈宁1500倍。以上药液须掺加1000倍“天达2116”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效,避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