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噻虫高氯氟用量(高氯氟噻虫的使用说明)

2024-03-3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853 次
噻虫高氯氟用量(高氯氟噻虫的使用说明)

麦蚜(俗称蜜虫、腻虫)是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的害虫,吸食小麦汁液并分泌大量粘液,严重影响小麦生长,造成植株枯黄早衰,籽粒不饱,甚至成片死亡,一般可减产15-30%,严重田块减产可达50%以上。

发生情况及发生趋势

当前小麦处于拔节孕穗期,受暖冬暖春影响,麦蚜越冬基数高,春季发生蔓延迅速,据相关植保部门3月下旬调查,虫田率71%,蚜株率19%,最高48%,百株蚜量381头,最高达到8000头,虫量是3月上旬的10倍以上,田块间虫量差别较大,部分麦田已严重发生,发生面积已达30万亩,田间天敌数量较少,有利于蚜虫增殖,发展蔓延迅速,呈现明显的暴发势头。3月中下旬阴雨天多,气温略偏高,降水偏多1倍以上,湿度持续偏大,有利于麦株下部禾缢管蚜发生,据河南省气候中心气候预测,4月份气温偏高0-1℃,降水偏少2~5成,对穗蚜(麦长管蚜)发生有利,预计今年麦蚜将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次,发生危害盛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望广大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起来,对发生较重的麦田立即开展防治,控制蚜虫暴发势头,争取在4月上旬防治一遍。

春季小麦蚜虫的属性

蚜虫可以进行孤雌生殖,也就是蚜虫不需要雄性和雌的交配,就能够受孕产卵的一种生育现象。在春夏时期温暖时,麦蚜虫它自己体内的基因,就可以使染色体复制自己的DNA,它不需要雄性的精子和自己卵子的结合,就可以独立的产生受精卵。麦蚜虫的雄性极少,也可以称它们为母系群体。通常情况下麦蚜虫是在温暖的气候里才能实现孤雌生殖。比如无越冬期的南方,一年四季都会采用孤雌生殖的方式产卵。

麦蚜虫主要采用针刺的方式吸食小麦茎杆、枝叶以及小麦灌浆期时嫩穗的汁液来生长繁殖。汁液也相当于人的血液,小麦如果任其吸嗜其汁液就会因枯萎衰竭而死。

小麦芽虫的主要种类

小麦蚜虫一般分为两大类:a.麦长管蚜;b.麦二叉蚜。虽说是两类但它们长的很像似。

1.麦长管蚜

麦长管蚜虫分无翅膀蚜虫和有翅膀两种。无翅膀的蚜虫体长大约在3毫米左右。为长椭圆形身体,身体为草绿色或橙红色的。但头部是红色或褐色的,黑色的触角配合着锋利的针刺,在吸嗜麦茎的汁液时很机动灵活。

有翅膀的长管蚜虫体形稍短,大约在2毫米左右。嘴巴也稍短,眼睛微红肚子为长形的园筒形状,尾巴上有9根左右的毫毛。

长管蚜虫不怕阳光,一般集聚在麦叶的正面或嫩麦穗籽粒的空隙里。

2.麦二叉蚜虫

麦二叉蚜虫主要是发生在广大地域的小麦种植区内,也算是小麦的专生害虫。对小麦的危害也最大。它不仅吸嗜小麦,而且也吸嗜其它庄稼比如:大麦、水稻、玉米、等其中也包括很多种野草类植物的汁液。这些麦蚜虫的摄食源太广,也正是人们采用药杀加防治,也灭绝不了它们的真正原因。

麦二叉蚜虫身体为园形比麦长管稍短,大约2毫米左右。身体后半部为淡绿色,靠近翅膀的前半部包括头部为红褐色的。背上有一条深绿色的直线,两侧有灰褐色的斑点。

麦二叉虫怕光一般集聚在麦叶的背阴部吸嗜汁液。当小麦成熟吸嗜不到汁液时,它们就会迁飞到野草上去寻找新的植物去吸嗜汁液。

化学防治方法

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500头。每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50毫升+10%吡虫啉20-30克,或7.5%氯氟·吡虫啉40克,或22%噻虫·高氯氟10-20克,加水30公斤均匀喷雾,重发田块可间隔7~10天连喷2~3次。在小麦穗期防治小麦赤霉病条锈病时可加入以上药剂混合施药,注意农药轮换或搭配,选择晴好天气,加足水量,药液能喷施到小麦茎基部,打匀打透,提高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