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鱼的品种及图片 鱼类图片大全

2024-01-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63 次
鱼的品种及图片 鱼类图片大全

  本篇知识汇总会给大家介绍“鱼的品种及图片”的内容进行剖析,期待对农资人们有些许帮助,赶紧收藏吧!

  鱼的种类有:鲤鱼、草鱼、鲫鱼、青鱼、鲢鱼等。

  别名李拐子,体型短粗,吻朝下,似亲嘴状,唇厚,两根须,尾鳍红色,又叫红尾,分布范围广,底层鱼类,食性杂,食量大,有拱泥觅食的习惯。

  胆小,警惕性高,力大而持久,遇到危险会钻入泥沙中个,体大的咬钩后会打桩,手感如同“挂底”。

  俗名草根,鲩鱼,混子。

  体长,圆筒状,鳞片较大,以草为主要食物,故称草鱼。头稍扁,口呈弧形,上颌较长,背黑腹白,腹部无鳞,中下层鱼类,喜温,爆发力强,咬钩后会拼命往障碍物里窜,垂钓季节以夏天最好。

  体型较小故称瓜子鲫,分布范围最广,能适应各种劣质水域,耐低氧,食性杂,一年四季都能觅食,喜群聚,背部明显隆起,体扁平,两侧对称有条黑线。好动,生长速度慢,吃食自上而下俯冲,体态优雅,素有翩翩君子之美誉。

  也叫青鲩,乌青,螺蛳青。底层淡水鱼,体长,前部呈圆筒状,后侧扁,口呈弧形,下颌稍短,背黑腹白,跟草鱼相似。

  主要以河蚌,螺蛳为食,肉食性鱼类。体型大,耐力强,垂钓多以螺蛳为饵料。

  别名白鲢,鲢子。头大口阔体侧扁,眼睛小,尾呈叉状,鳞片细小,银白色,喜温,上层鱼类,以水表浮游生物及藻类为食,性情活泼,经常会跳跃出水面,群聚而行。

  鲤鱼的鱼唇丰满肥厚,口旁有两条短须。

  鲤鱼:体呈纺锤形,口位于头部前端,口旁有须两对。

  体色青黄,尾鳍下叶红色。背鳍、臀鳍都有硬刺,最后一根刺的后缘有锯齿。

  一般的不是太小的鱼都可以区分了。

  1、同一产地的同龄雌鲤鱼总是比雄鱼大些。伐。

  2、雄鲤鱼胸腹部鳍条、鳃盖上有追星且手摸有粗糙感,而雌鱼则相反。

  3、雄鲤鱼的胸鳍要比雌鲤鱼的大。

  4、剖开鱼腹的时候,看到满肚子鱼卵的,是雌鱼。没有鱼卵而有条乳白色“鱼白”的,就是雄鱼。

  如何鉴别鲤鱼的雌雄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分辨。

  一般来说,幼鱼教难区分,1龄鱼区别较明显,到了繁殖期特征更明显。

  首先是观察体形,雌鱼体形短圆,雄鱼较瘦长。

  如果饲养的是高头、虎头、狮头等品种,可观察其头部,雌鱼的肉瘤较低欠丰满。

  其次是观察鳃盖,到了繁殖期,雄鱼鳃盖有稀散的突起点状追星。

  雌鱼的胸鳍短而端圆,雄鱼胸鳍较长,尾端尖,繁殖期胸鳍上也有追星。

  雌鱼的泄殖孔圆而稍大,呈梨形,柄端向前,近胸鳍,微向外凸。

  雄鱼棱形稍小,如枣核,两端较尖,中间膨大,平而稍凹。

  还有就是繁殖期的雌鱼游动较慢,反应亦较迟钝。雄鱼游动活泼,追逐灵敏。

  最后是观察鱼的腹部,雌鱼腹部柔软,自腹至**,硬棱不显,繁殖期腹部膨大滚圆。

  雄鱼腹部较硬,自腹至**有明显硬棱,繁殖期不膨。

  不过这一点不能误判,因为有的金鱼品种,不论雄雌腹部都是膨大滚圆的。

  泥鳅,雌鱼的胸鳍末端是圆钝形的,而雄鱼却是尖状的。雄鲤鱼的胸鳍要比雌鲤鱼的大。

  雄鳉[jiāng]的背鳍和臀鳍伸展得较长,腹鳍上有一些黄绿斑点,而雌鱼没有。

  鲤鱼和鲫鱼,同一产地的同龄雌鱼总是比雄鱼大些。罗非鱼(又叫非洲鲫鱼),雌鱼的生殖孔和泌**孔是分开的,而雄鱼却合在一起,因此雌鱼比雄鱼多一个孔,个体却要小些。

  雌银鱼浑身透明,没有鳞片,雄银鱼在臀鳍基部的上方有一排鳞片。雌凤尾鱼体大腹满,雄鱼体小瘦细。

  再看鱼的颜色。不少鱼会变色,雄鳑鱼原来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色,在繁殖季节,身上会变成天蓝色而略带红色和**,五彩缤纷,十分美丽。工斗鱼在争斗的时候,全身颜色会突然变化,在生殖季节,也会披上一件美丽的外衣,金光闪闪,这是“婚装”。雌斗鱼就不那么艳丽了,褐色的身躯上,露出一些灰色条纹。

  雄金鱼在鳃盖上和鳍条上会出现一些细沙状的颗粒——“追星”,而雌鱼就没有。

  如何鉴别鲤鱼的雌雄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分辨。

  一般来说,幼鱼教难区分,1龄鱼区别较明显,到了繁殖期特征更明显俯。

  首先是观察体形,雌鱼体形短圆,雄鱼较瘦长。

  如果饲养的是高头、虎头、狮头等品种,可观察其头部,雌鱼的肉瘤较低欠丰满。

  其次是观察鳃盖,到了繁殖期,雄鱼鳃盖有稀散的突起点状追星。

  雌鱼的胸鳍短而端圆,雄鱼胸鳍较长,尾端尖,繁殖期胸鳍上也有追星。

  雌鱼的泄殖孔圆而稍大,呈梨形,柄端向前,近胸鳍,微向外凸。

  雄鱼棱形稍小,如枣核,两端较尖,中间膨大,平而稍凹。

  还有就是繁殖期的雌鱼游动较慢,反应亦较迟钝。雄鱼游动活泼,追逐灵敏。

  最后是观察鱼的腹部,雌鱼腹部柔软,自腹至**,硬棱不显,繁殖期腹部膨大滚圆。

  雄鱼腹部较硬,自腹至**有明显硬棱,繁殖期不膨。

  不过这一点不能误判,因为有的金鱼品种,不论雄雌腹部都是膨大滚圆的。

  看尾鳍后面,拿几条鱼对比一下能看出来。

  这是最正确的辨别方法,不过通常还有粗浅的辨视法,就是以外形来判断,同一品种金鱼,雄鱼的腹部一般都比雌鱼小,而雄鱼的体色反倒比雌鱼艳丽许多,另外雄鱼的鳍条也比雌鱼长。

  金鱼有一定的生育周期,通常环境因素会透过内分泌而支配到金鱼生殖腺的发育,而对中国而言,春天就是金鱼主要的繁殖期,因为当春天来临,白天日照时间渐长,金鱼的脑**体会分泌一种生殖腺的激素,使得雌鱼的卵日渐成熟,雄鱼的也相继活跃起来。生殖腺产生激素鱼体,使得鱼体出现了第二性征,而这第二性征就是辨别雄雌鱼最好的方法。

  例如:雄鱼在繁殖期会出现追星,而雌鱼没有。雄鱼的追星是易于辩认的第二性征,在它鳃盖和胸鳍的第一条鳍条上出现许多一颗颗的小白粒,有时连眼部周围和鳍盖后面的鳞片也会出现追星。

  当您用手捕捞雄鱼时,会明显地感觉到它那粗糙感的追星,如果追星出现越多,它会越发疯狂地追逐准备产卵的雌鱼。从外形看,繁殖期的雌鱼其腹部胀大,而且更。

  另外一种方法是用力沿金鱼腹部向后磨擦,如果流出的是白色的液体,就是雄鱼,反过来说,如果排出一串串淡**的卵,那肯定就是雌鱼。因为有品种、血统、等级等不同的关系,金鱼的雄雌从体型外观的比例来分辨并不是很准确,要从以下二点来看:(1)雄鱼成熟后,胸鳍前缘会有白色小点,即追星出现,在期更加明显,连鳃盖也会有追星。

  (2)雄鱼泄殖孔呈长椭圆形,较窄。雌鱼的泄殖孔则略近圆形,较圆。若从侧面看泄殖孔,雄鱼看不见乳凸,而雌鱼乳凸十分明显。

  |||--------------------------------------------------------------------------------看你是什么鱼咯例如孔雀鱼母鱼腹部有明显的黑点。其实,从体形就可以看出来,公的小巧、漂亮而且灵活,母的个头比较大。

  总的来说肚子大的,不够漂亮的就是母的科学的方式是在**进行分辨,雄鱼**稍细呈尖状雌鱼**粗呈椭圆状首先是观察体形,雌鱼体形短圆,雄鱼较瘦长。如果饲养的是高头、虎头、狮头等品种,可观察其头部,雌鱼的肉瘤较低欠丰满,雄鱼则高而饱满。

  其次是观察鳃盖,到了繁殖期,雄鱼鳃盖有稀散的突起点状追星。雌鱼的胸鳍短而端圆,雄鱼胸鳍较长,尾端尖,繁殖期胸鳍上也有追星。

  雌鱼的泄殖孔圆而稍大,呈梨形,柄端向前,近胸鳍,微向外凸。雄鱼棱形稍小,如枣核,两端较尖,中间膨大,平而稍凹。还有就是繁殖期的雌鱼游动较慢,反应亦较迟钝。雄鱼游动活泼,追逐灵敏。

  最后是观察鱼的腹部,雌鱼腹部柔软,自腹至**,硬棱不显,繁殖期腹部膨大滚圆。雄鱼腹部较硬,自腹至**有明显硬棱,繁殖期不膨。不过这一点不能误判,因为有的金鱼品种,不论雄雌腹部都是膨大滚圆的,在鉴别时一定要细心分辩。

  |||不同的鱼。分辨公母的方法不一样。

  同一产地的同龄雌鲤鱼总是比雄鱼大些。

  雄鲤鱼胸腹部鳍条、鳃盖上有追星且手摸有粗糙感,而雌鱼则相反。

  雄鲤鱼的胸鳍要比雌鲤鱼的大。

  当然分了,没有公母怎么生小鱼。

  鲤鱼和锦鲤是同种,分辨公母和图中一样。

  同一产地的同龄雌鲤鱼总是比雄鱼大些。

  雄鲤鱼胸腹部鳍条、鳃盖上有追星且手摸有粗糙感,而雌鱼则相反。

  1鲫鱼鲤鱼的区别有体现区别、形状区别、头腮区别。

  2体现区别:鲤鱼体型较大较长,大多在1斤以上。

  3鲫鱼体型较小,大多在一斤以下,以03-05斤较常见。

  4形状区别:鲤鱼呈柳叶形,背略隆起,嘴上有须,鳞片大且紧。

  5鲫鱼体侧扁而高,腹部圆,头短小,嘴上无须。

  6头腮区别:鲤鱼口呈马蹄形,鳃把短,鲫鱼头短而小,吻圆钝,鳃耙细密。

  7鲤鱼:其适应性强,耐寒、耐碱、耐缺氧。

  8在流水或静水中均能产卵,产卵场所多在水草丛中,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

  9鲤鱼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者之一。

  12原产亚洲,后引入欧洲、北美及其他地区。

  13杂食性,掘寻食物时常把水搅浑,增大混浊度,对很多动植物有不利影响。

  蒜香鲤鱼的烹饪技巧为水煮,在鱼身体打上花刀入沸水煮制成熟,再加入以蒜末为主的调料即可。而红烧鲤鱼的烹饪技巧以红烧为主。

  蒜香鲤鱼油大而不腻,蒜香浓郁。红烧鲤鱼口味咸鲜,鱼嫩蘑香,汁浓味美。


好文探索:中国淡水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18目52科294属,经济价值较高有110余种,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

  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世界上的生物种群尤数鱼的种类最为繁多,大家是否或者曾经想过,到底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类的鱼呢这是一个很难统计的数据,不同学者或者机构估计的数目相差甚远。Schultz和Stern(1948)估计世界上约有4万种鱼,Bailey(1960)认为有1.5万~1.7万种鱼。

  Cohen(1970)估计有2万多种鱼类,并认为海产鱼类约占60%。

  Nelson(1984)在《鱼类世界》一书中纪录了种鱼类,其中圆口鱼纲73种,软骨鱼纲593种,硬骨鱼纲种。

  海水鱼种,淡水鱼类8411种。

  目前国际上公认为世界上总共有2万多种鱼类,分属于圆口纲(Cyclostomata)、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以及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中国的淡水鱼类究竟有多少种不同时期,不同著作中统计结果差异较大。据资料介绍,中国淡水鱼类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至少有110余种,其中以鲤科鱼类居多数,以地理分布而论,又以长江流域的经济种类最多。

  另据《中国脊椎动物大全》和《中国动物志》粗略统计(本文以此为准),分布在中国的淡水(包括沿海河口)的鱼类共有1050种,分属于18目52科294属。其中:纯淡水鱼类967种,海河洄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68种。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内陆水域十分辽阔,淡水面积约为3亿亩,1000亩以上的湖泊有2.5万个,水库8.4万余座,池塘133.3万公顷(15亩/公顷)。流域面积在亩以上的河流有5500条。这些为发展淡水养鱼生产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中国有悠久的养鱼历史和丰富的养鱼经验,中国淡水鱼类中包括了许多经济价值很高的种类,青鱼、草鱼、鲢和鳙是传统的四大养殖鱼类。鲤、鲫、团头鲂、鳊及鲮等也是重要的养殖经济种类。

  渔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田土承包到户,自此以来养鱼业发展迅猛,加上中国历来具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精湛养殖技术,各地大力发展淡水鱼类养殖业,总产量逐年提高,2023年,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47亿元,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549.02万吨。所以,中国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中国淡水鱼类的分布区划分别属于世界淡水鱼类区划的全北区和东洋区,以云南省腾冲、下关、通海、富源,沿南岭到浙江天台山一带为两区的分界线,它以北的地区都属于全北区,以南的地区属东洋区。

  就国内而言,中国淡水鱼类可以再细分为5个分布区:。

  包括东北的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西北的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等水系。茴鱼科、鲑科、狗鱼科、江鳕及杜父鱼等耐寒性很强的鱼类分布于此区。

  ②华西区。包括新疆西北的塔尔巴哈台山往东到北塔山,向南沿甘肃河西走廊、四川青川、雅安再到云南保山等中国西部广大地区。

  裂腹鱼亚科、鳅科及条鳅类等分布于此区。

  属高原地区,包括贺兰山与阴山以北的蒙古内陆水系与河套地区的黄河水系。鱼类贫乏,只有鲤科、鳅科、鲇科及刺鱼科等少数种类。

  ④华东区。江河平原地区,因此鱼类的种类最多。

  本区包括辽河平原地区、海河平原地区及江淮平原地区。其中以包括钱塘江、长江和淮河等水系的江淮平原地区的种类最多,有250余种。

  以上4个区在分布区域上都归属于全北区。

  ⑤华南区。本区处于热带、**带或接近**带的地区,受海洋暖流的影响很大,鱼类组成上鲃亚科的种类最多,鲇、鮠、胡子鲇、鱼央、姚、攀鲈、乌鳢等鱼类也较常见,华南区归属于分布区划的东洋区。

  中国淡水(包括沿海河口)鱼类的1050种鱼类中,大体可以分属下列四大类:。

  1、圆口类:这一类鱼是最原始的鱼形脊椎动物。鱼口没有真正的上下颚,口器形成吸盘,过着寄生或半寄生生活。

  身上没有真正的脊椎,只有脊索。从进化的时期而论,圆口类首先发见于中奥陶纪,在志留纪及下泥盆纪最为发达,至下泥盆纪则渐趋绝灭,仅有少数种类遗留至今。

  在我国淡水中,仅七鳃鳗属的3个种生活于东北地区黑龙江至辽河诸河流中。

  2、软骨鱼类:软骨鱼类从上泥盆纪发现,至石炭纪最为发达,随着再继续进化以成为现代的鲨类与鳐类。

  此类鱼全身骨胳均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这是一群低等的真正鱼类,现生软骨鱼类几乎都是生活在海洋中,仅有极个别种类生活于淡水中,其中赤魟除大量生活于海洋外,有一小群体定居于我国广西南宁至龙州的西江水系左江中,从其进化史看,赤魟为海产鱼类。

  据古地质考证,广西原为海洋,由于地壳的造山运动,均在新生代上第三纪上新世末期,当海水退出广西而被“陆封”定居于内陆水体中。

  3、软骨硬鳞鱼类:此类鱼属硬骨鱼类,但骨胳系统为软骨性。

  体表鳞片表现为骨质菱形的原始鳞片,尾鳍为歪形,肠内具螺旋瓣。原始软骨硬鳞鱼类出现于泥盆纪,在地球上生存了相当长时间,到中生代大部分种类绝灭。

  现生的鲟鱼类出现于白堊纪,现在生存的种类不多,仅分布于高纬度的北冰洋区,我国淡水中生活着白鲟科的一种和鲟科2属8种。

  4、真骨鱼类:这是现生的普通习见、真正的鱼类,为现代最蘩盛的鱼类,中国的1050种淡水鱼类中,除少数种(13种)外,几乎都属真骨鱼类。

  中国的淡水鱼类以鲤形目为主,尤其是鲤科鱼类约占总数的一半。

  总数为15目49科1037种。

  真骨鱼类出现于侏罗纪,在白堊纪时,古代真骨鱼类进化为现代真骨鱼类其形态结构起了较大变化。头骨的上下颌普遍缩短,高级类型的上颌骨特化为没有牙齿的骨棒,牙齿集中到前颌骨上,尾鳍变成了完全对称尾或称正形尾,内骨骼高度骨化,奇鳍和偶鳍均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形状,腹鳍也常常由腹部移到紧挨头部,鳞片变得很薄,呈圆形。

  真骨鱼类的内外结构均具备了完善的水生适应构造,从白堊纪开始,沿着许多的辐射适应的路线发展,使它们成为地球表面一切水域的生活者。

  淡水鱼类所生活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理化性质及生物群落的环境中的鱼类,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食性、生长及生殖等特性。

  生活在高原水系中的鱼类,适应在气候寒冷、水流湍急的环境中生活。它们的体型一般较长,有较强的游泳能力,繁殖季节早,以使幼鱼有较长的生长期,食性多以刮取着生藻类或底栖生物为食。

  它们的典型代表为裂腹鱼类和条鳅类。

  不少生活在江河上游,水急、石砾多的溪河中的鱼类,个体不大,形态特殊,不少种类腹部有“吸盘”状器官,使其能紧贴在急流中的石砾上而不致被水流冲走。产卵也在湍急的环境中,卵多为粘性。食性以刮取石块或底泥上的着生藻类为主。

  (厚颌鲂、三角鳊、三角鲂)平原地区水系中生活的鱼类,由于水流平缓,沿岸湖泊多,种间关系也显得比较复杂,有专靠猎食小型鱼类的凶猛鱼类,也有草食性和杂食性的鱼类。许多种类产的是漂浮性卵,怀卵量也较多,为这些种群的保存和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也有不少种类产沉性卵或粘性卵,甚至还有筑巢护卵的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