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杨树烂皮病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2024-03-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39 次

杨树烂皮病是杨树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发生后会导致杨树树皮烂烂的,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发育,甚至会死亡。该病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是农业领域的重要话题。

一、症状

杨树烂皮病的主要症状是杨树树皮出现烂洞、烂斑、烂皮,严重的还会出现树干烂烂的情况。病害初期,杨树的树皮会出现一些小斑点,后来逐渐扩大并形成疮痂,最终疮口变成菜花状的坑穴。在病害发展的中晚期,病部的树皮会脱落,露出木质部,导致杨树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二、发病规律

杨树烂皮病的发病规律与杨树的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杨树烂皮病多发生在杨树生长环境比较潮湿、通风不良、土壤排水不畅、养分不足等情况下。杨树的损伤、病虫害、自然灾害等都会成为引发杨树烂皮病的因素。

三、防治措施

防治杨树烂皮病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杨树的管理,保证生长环境良好。要保持杨树周围的环境通风良好、排水畅通,杜绝积水和水淹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要注意适量施肥,补充养分,提高杨树的抗病能力。

2、及时发现杨树烂皮病的发病情况,采取措施进行防治。一旦发现杨树出现病症,要及时将病部切除,清洗消毒,避免病害的扩散。在病害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杀灭病菌,达到防治的目的。

3、加强杨树烂皮病的科学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环保的防治措施。通过对杨树烂皮病的病菌、传播途径、发病规律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探索出更加科学、有效、环保的防治措施。

相关百科拓展:

1、杨树(yángshù):又称白杨、毛白杨,是落叶乔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杨树的树皮和枝条有药用价值,可治疗感冒、咳嗽等**。

2、病菌(bìngjūn):病原微生物的一种,能够引起植物、动物或人类的**。病菌是引起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小的损失。

3、化学药剂(huàxuéyàojì):是指农药、化肥等化学制品,可用于病虫害的防治和作物的促进生长。化学药剂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需要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相关问答拓展:

杨树裂皮是怎么回事?

你好! 你的问题,现答复如下:根部出现开裂现象,要依是否有腐烂或是溃疡症状而定。如果没有,只是存在不大的裂口,不用太过担心。一方面可能是人为的损害;另一方面可能是自然损害造成的,由于温度的突然变暖,杨树内部细胞**活动增强,使得出现局部(南面)出现木质开裂现象。这种情况一般对杨树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还有溃疡腐烂,则可能是下述病状。春季是杨树溃疡病和腐烂病主要的发生期。 杨树烂皮病即杨树腐烂病。主要发生在杨树的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枯梢两种症状类型。 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侧枝上。发病初期出现褐色水肿状病斑,病部皮层腐烂变软,随后失水下陷,有时发生龟裂,病斑边缘明显呈黑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针头状小突起,病部皮层腐烂,纤维组织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腐烂深达木质部,使边材变色。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斑不断扩展,当病部横向扩展包围树干一周时,病部以上枝条即枯死。 枯梢型主要发生在小枝上。小枝感病后迅速枯死,但无明显的溃疡症状,直至枝条皮层裂缝中长出橘红色卷丝状的分生孢子角时,方能发现已感病。 病原 病菌在4至35℃范围内可生长,但以25℃生长最适宜。菌丝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4。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萌发的适温均为25至30℃。杨树腐烂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苗木和林木,通过虫伤、冻伤、机械损伤等各种伤口侵入,一般生长健壮的树不易被侵染。 发病规律 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越冬孢子借风、雨和昆虫等媒介传播,自各种伤口或死亡组织侵入寄主。潜育期一般为6至10天。 烂皮病每年自3至4月开始发生,5至6月为发病盛期。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发病迟早略有差异,京、津地区该病每年自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东北地区则稍晚。 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寄主生长状况、栽培管理措施以及土壤条件等均有密切关系。 防治措施: 实行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促进树木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手段。因地制宜选用适应性强的杨树品系用于绿化和造林;修剪要适度,剪口应涂药保护;风景林及行道树春、秋时节树干涂白,以防日灼和冻伤,还能增加观赏性。 及时清除病死枝条和植株,结合修剪去掉其他枯枝或生长衰弱的植株及枝条。 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200倍液,50单位内疗素、843 康复剂或723神农液涂抹病斑,均有较好的效果。涂药前若用小刀将病组织划破或刮除病斑老皮再涂药,可提高防治效果,涂药后5天,再用 50至100倍赤霉素涂于病斑周围,可促进产生愈合组织,防治病斑复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杨树细菌性溃疡病和烂皮病如何进行防治?

中西药复合制剂蛙肤康治疗海南虎纹蛙的烂皮病 ,并与抗生素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蛙肤康、红霉素、新霉素和 **Z治疗组死亡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 ;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感染对照组 ( P<0 .0 1) ;蛙肤康的治愈率、增重率均比红霉素、新霉素和 **Z组高。蛙肤康治疗海南虎纹蛙的烂皮病有较好的疗效

杨树上像油斑还烂是什么病?

杨树上像油斑还烂是被称为“炭疽病”造成的。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一种杨树病害,通常会在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下出现。炭疽病会导致树皮出现类似油斑的黑色病斑,并在这些地方产生溃烂和溢液,最终导致杨树死亡。 炭疽病可导致滞留在树木上的病斑从而污染环境以及对其它树木产生影响。 及时发现和防治炭疽病对于保护果树林和森林生态系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为防治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对有病树苗木进行隔离,及时删除病残体。2)加强树皮养护,调整施肥措施。3)切断病枝、重伤枝、枯死枝和落叶等存活组织,进行彻底清除和处理。

杨树移栽后裂口是怎么回事?

根部出现开裂现象,要依是否有腐烂或是溃疡症状而定。如果没有,只是存在不大的裂口,不用太过担心。一方面可能是人为的损害;另一方面可能是自然损害造成的,由于温度的突然变暖,杨树内部细胞**活动增强,使得出现局部(南面)出现木质开裂现象。这种情况一般对杨树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如果还有溃疡腐烂,则可能是下述病状。

  春季是杨树溃疡病和腐烂病主要的发生期。杨树烂皮病即杨树腐烂病。主要发生在杨树的主干和枝条上,表现为干腐和枯梢两种症状类型。

  干腐型主要发生在主干和侧枝上。发病初期出现褐色水肿状病斑,病部皮层腐烂变软,随后失水下陷,有时发生龟裂,病斑边缘明显呈黑褐色。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针头状小突起,病部皮层腐烂,纤维组织分离如麻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时腐烂深达木质部,使边材变色。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斑不断扩展,当病部横向扩展包围树干一周时,病部以上枝条即枯死。

  枯梢型主要发生在小枝上。小枝感病后迅速枯死,但无明显的溃疡症状,直至枝条皮层裂缝中长出橘红色卷丝状的分生孢子角时,方能发现已感病。

  病原

  病菌在4至35℃范围内可生长,但以25℃生长最适宜。菌丝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4。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萌发的适温均为25至30℃。杨树腐烂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苗木和林木,通过虫伤、冻伤、机械损伤等各种伤口侵入,一般生长健壮的树不易被侵染。

  发病规律

  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越冬孢子借风、雨和昆虫等媒介传播,自各种伤口或死亡组织侵入寄主。潜育期一般为6至10天。

  烂皮病每年自3至4月开始发生,5至6月为发病盛期。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发病迟早略有差异,京、津地区该病每年自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东北地区则稍晚。

  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气候条件、寄主生长状况、栽培管理措施以及土壤条件等均有密切关系。

  防治措施:

  实行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促进树木生长,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是防治本病的有效手段。因地制宜选用适应性强的杨树品系用于绿化和造林;修剪要适度,剪口应涂药保护;风景林及行道树春、秋时节树干涂白,以防日灼和冻伤,还能增加观赏性。

  及时清除病死枝条和植株,结合修剪去掉其他枯枝或生长衰弱的植株及枝条。

  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200倍液,50单位内疗素、843康复剂或723神农液涂抹病斑,均有较好的效果。涂药前若用小刀将病组织划破或刮除病斑老皮再涂药,可提高防治效果,涂药后5天,再用50至100倍赤霉素涂于病斑周围,可促进产生愈合组织,防治病斑复发。

杨树根子烂了为什么啊?

杨树根腐烂防治方法  增强新植树、移植树的养管。每年3月、6月、11月涂抹白涂剂备。生石灰20份、硫磺粉5份、食盐5份)。  初冬、早春喷施波美5度石琉合别生长期喷施波奖0.5~1度石硫合剂。出圃新苗种植前用0.1%升汞水溶液消毒处理。  切剖水渍斑或涂浓眩水(碱:水=1:3)或200倍95%苛性纳稀释液。发病中期可到割病斑,在病段上用钉或钻汀眼,或用刀切割病皮,刮割成梭形立茬,超出病皮0.5~1刮口要乎整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