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的区别

2024-03-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56 次
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的区别

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都属于豆科植物,它们都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它们之间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膜荚黄芪,学名为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的干旱气候区域,如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它的药用部分是其根和根状茎,主要成分是黄酮类、皂甙类、多糖类等,具有益气固表、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功效。膜荚黄芪的主要特点是其药效温和,适合长期服用。

蒙古黄芪,学名为党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我国北方的荒漠、沙漠地带。它的药用部分也是其根和根状茎,主要成分是皂甙类、多糖类等,具有补中益气、养阴清热、抗疲劳等功效。蒙古黄芪的主要特点是其药效较强,适合短期内补益身体。

虽然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都具有益气固表、补中益气的功效,但是它们的药效强度、适用范围等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使用时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相关百科拓展

豆科植物,是一类重要的经济植物,包括大豆、花生、红豆、绿豆等多种植物。它们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黄酮类,是一类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天然化合物,常见于许多植物中,如茶叶、柑橘、葡萄等。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功效,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多好处。

皂甙类,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降血脂、降血糖、抗**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等领域。

多糖类,是一类具有很高生物活性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真菌等多种生物体中。它们具有免疫调节、抗**、保健等多种功效,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相关问答拓展:

黄芪是什么意思?

黄芪是一种中草药,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的根,在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者蜜炙用。

黄芪是多年生草本。表面淡棕**至淡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易剥落而露出黄白色皮部,有的可见网状纤维束。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气微,味微甜,有豆腥味。

黄芹有几个品种?

三个。

一,金翼黄芪,梭果黄芪,多花黄芪,塘谷耳黄芪,扁茎黄芪,绵毛黄芪。

二,白皮芪:来源,主要为蒙古黄芪,亦有荚膜黄芪的干燥根,栽培或野生,性状,浑源一带产者,根圆柱形,带芦头。内蒙古产者芦头小,头尾粗细均匀 。

三,黑皮芪:来源,主要为膜荚黄芪,亦有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多为野生,性状,根呈圆柱形,上端带芦头,下端稍细,有少数植根和须根,尾端多以折断。

黑龙江稀有药材?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豹、梅花鹿、麝(俗称香獐子、麋鹿);

(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马鹿、黑熊、棕熊、林蛙(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人参(山参)、甘草、黄檗(俗称黄菠萝);

(三)国家**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刺五加、五味子(俗称山花椒)、防风、龙胆草(条叶龙胆、龙胆、三花龙胆)、黄芩、远志、细辛;

(四)省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桔梗、知母、柴胡(狭叶柴胡、柴胡)、兴安杜鹃(满山红)、芡实、黄芪(蒙古黄芪、膜荚黄芪)、升麻、穿山龙、赤芍、红景天(高山红景天、兴安红景天)、苍术、暴马丁香。

怎么辨别黄芪的真假?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Aslragalus.men-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及膜夹黄芪A.mongholicus(Bge.)Hsiao的根。产于山西、黑龙江,内蒙古。此外吉林、甘肃、河北、陕西、辽宁等亦产。春、秋季采挖,除净泥土、须根,切去根头,略润,压搓令直,晒至**成干,分别大小,捆成小捆,再晒干。1.1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长约20~50cm,直径约1~5cm,偶有更粗者。表面浅棕**至棕褐色有纵皱纹。质硬而韧,折断面纤维状,有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64状。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1.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栓内层厚角细胞3~6列,切向延长,韧皮部外侧可见单个或成群的石细胞及管状木栓组织,韧皮纤维成束,常断续排列成2~3环。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木纤维成束,木薄壁细胞有的壁稍厚,有多数单纹孔。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①纤维细长,弯曲,多碎断直径10~25μm,壁极厚,非木化,胞腔线形,孔沟不明显,纤维处常纵裂成帚状。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0~150μ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有时2~10个纹孔口连接成线状,亦可见较细的网纹导管。③淀粉粒较多,单粒类圆形、椭圆形或类肾形,直径5~15μm,复粒由2~5分粒组成。④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较薄,有时细波状弯曲。⑤石细胞较少,类三角形或类方形,直径约至60μm,壁较薄可见层纹,胞腔较大,孔沟稀少。黄芪甘微温,人脾、肺经。生用能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适用于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不溃或溃后不敛。处方用名:黄芪、北芪、绵黄芪、生芪、炙黄芪、元芪。1.3地区习惯用药①红芪:主产甘肃南部地区呈圆柱形,少分枝,长10~50cm,直径1~2cm。表面淡红棕色至棕红色,具纵皱纹,皮孔横长,色浅,略凸出,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皮部及纤维。质硬而初,断面纤维性,有粉性。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红芪自古就与黄芪等同入药,但其为非同属植物,药典以红芪为名收载。②金翼黄芪:产于河北,青海、甘肃、山西等省,药材名小黄芪或小白芪。根呈圆柱形,直径1~2cm,上部有细密环纹。③塘谷耳黄芪:产于甘肃、青海,药材名“白芪”、“马芪”。根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常有栓皮剥落后留下的棕褐色疤痕。2伪品黄芪2.1锦鸡儿根呈圆柱形,长12~20cm,直径1-1.5cm,未去栓皮时褐色,有纵皱,并有稀疏不规则的凸出横纹。已除栓皮者表面为淡**,残存横向皮孔,呈棕色。横断面皮部淡**,木部淡黄棕色。质脆,折断面纤维状。气弱,味淡。2.2大野豌豆根呈圆柱状,直径1cm左右,上下粗细相近,少侧根。根头部常分叉成1~3个。较粗的根心枯松成洞。表面棕褐色。外皮糟朽易脱落具凹凸不平的纵纹及细裂纹。质硬而脆,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褐色,皮部白色,木部**。味微苦,豆腥气甚大,似坏胡桃仁味,久嗅有恶心感。2.3棉花根根略呈圆锥形,有分枝,稍弯曲。长3~30cm,直径5~15mm。表面棕**或灰棕色,有细纵纹,具多数细长的支根,上部留存有圆柱形茎基。质坚硬而轻,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或黄白色。无臭,味淡,微辛。2.4白香草木樨根呈圆柱形,头部较大,常有2~10个地上茎残基,上粗下细,分枝多。表面黄棕色,具细纵皱纹,皮孔淡**,明显,横向延长。横断面皮部灰白色至灰**,木部淡**,质脆而坚硬,断面刺状。具特殊的香气,味微甜,嚼之有豆腥气,后有麻舌感。2.5蓝花棘豆根呈圆柱形,头部膨大有4~20个2次分枝的地上茎残基。表面棕**,具纵皱纹,栓皮较易剥落。断面韧皮部白色,约占直经的1/3~1/2,木部**。质轻而极绵韧,难折断,纤维性极强,味淡。难折断,折断面纤维性强,皮部黄白色,占断面的1/2以上,木部**,有裂隙。气微,味淡。根横切面:木栓层由数列木栓细胞组成。韧皮部纤维束密集,呈纵向排列,除韧皮射线外,而无韧皮薄壁细胞,形成层环。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及木薄壁细胞组成。①纤维细长,多成束,壁厚,壁孔不明显。②网纹导管多见,亦见少数具缘纹孔导管。③棕色块为不定形团块。④射线细胞类方形或类矩圆形,具明显的单位孔。2.6圆叶锦葵呈圆柱形,头部较粗,长约5~10cm,直径约0.2~0.6cm。表面土**至浅**,有许多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散生侧根痕。易折断,断面皮部淡黄棕色,木部**。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无豆腥气。根横切面:木栓层有数列木栓细胞。韧皮部纤维成束,发达,常成断续环状;射线外缘常逐渐扩大成喇叭状;薄壁细胞中含大量草酸钙簇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相聚,放射状排列,木纤维成束,木射线细胞亦含草酸钙簇晶。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①草酸钙簇晶众多,存在薄壁细胞中或散在,直径15~25μm,晶瓣较钝,多破碎。②纤维成束或散离,甚长,末端细尖,常分叉或分枝状,直径12~28μm,偶见斜缝状纹孔。③具缘纹孔导管为主,亦见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15μm。④淀粉粒较多,呈类球形或圆多角形,少类椭圆形,直径2-11μm,脐点点状;复粒易见,由2~3个分粒组成,偶见5分粒。2.7刺果甘草呈圆柱形,头部有分枝,长20~100cm,直径0.5~1.5cm。表面灰**至灰褐色,有不规则扭曲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纤维状,有粉性,皮部灰白色占断面的1/5~1/4,木部淡**,有放射纹理。气微,味苦涩,嚼之微有豆腥气。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组成。韧皮部纤维成束,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韧皮射线细胞有单纹孔。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周围木纤维密集,木薄壁细胞木化,具单纹孔,木射线细胞亦具单纹本文原文孔。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①纤维多成束,长梭形,直径10~20μm,壁厚,孔沟不明显,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②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0-110μm,亦有网纹导管。③草酸钙方晶为正方体、长方体或类双锥形,宽5-12μm长10-15μm。④木薄壁细胞呈长方形壁木化有单纹孔。⑤木射线细胞呈类方形,具单纹孔。⑥淀粉粒多为单粒,直径2-3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亦见少数复粒,由2~3分粒组成。2.8紫苜蓿主根发达,呈圆柱形,上粗下细,稍弯曲,长30~60cm,有时具地上茎残基,有分叉。表面黄白色,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纤维性甚强呈毛状,有粉性,皮部窄,木质部淡**。气微弱,略具**性,味微苦。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栓内层厚角组织较宽,有纤维束分布,厚角细胞内含草酸钙方晶。韧皮纤维束较大,纤维80~100个,排列成弯月形,其周围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品鞘纤维。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周围木纤维密集。成纵向条纹。木纤维及韧皮射线明显。薄壁细胞内含淀粉粒。①纤维成束,或散离,细长,多碎断,直径10~20μm。壁厚,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②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60μm。③草酸钙方晶方形、长方形,类双锥形,直径5~20μm。④淀粉粒小,脐点及层纹不明显。2.9苦马豆根呈圆柱形,细长,有分枝。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或纵沟。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略显粉性,纤维性差,皮部**,木部淡**,无明显菊花心。有特异香气,味苦,无豆腥气。根横切面:木栓层由十几列木栓细胞组成。栓内层为2~4列扁平细胞皮层狭窄,有纤维束散在。韧皮部纤维成束,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当胞均木化,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周围有成群的木纤维束环绕无髓。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无草酸钙方晶。①淀粉粒甚多,单粒多见,呈圆形,长椭圆形,卵圆形,直径约5~10μm。脐点呈裂隙状或点状,层纹不明显;复粒由2~20个单粒相聚。②网纹和具缘纹孔导管多见,直径15~80μm。③纤维成束,胞腔小,线形,壁厚。④木栓细胞呈长方形或类多角形。

黄芪什么时候收获合适?

黄芪播后2~7年均可收获,在9~11月或早春萌芽前都可采挖,在气温较高,土质较差的地方,一般播后2年收获,若年限太长,根容易产生黑心或木质化严重。但在冷凉肥沃的山区腐殖质土上种6~7年的根仍然充实,而不木质化,挖时宜深刨,以防挖断根,或用机械把深层土抖松后把根拔出。

近几年来许多地方都提前收获,如蒙古黄芪在一些地方多采用育苗移栽,即育苗1年再移栽培育1年就挖收。膜荚黄芪在河北安国一带只种1年就收,质量较差。

根挖出后切下芦头,抖净泥土,晒至半干,再集中堆1~2天“发汗”再晒,直到晒干为止,剪去侧根及须根,扎成小捆,即成生黄芪。以身条干、粗长、质坚而绵、味甜、粉性足者为佳。如根形不好、短粗、叉根多的,可切片晒干。667米2产干货200~300千克,高产者可达400~5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