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2024-03-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27 次
立枯病的症状原因及防治方法

立枯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病害,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么立枯病的症状是什么?它的发生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进行防治呢?下面我们来仔细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立枯病的症状

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它的主要症状是植物的叶子、茎干和根系出现不同程度的萎蔫、枯死和裂痕。在植物的茎干和根系上,会出现黑褐色的细菌丝,这是因为真菌在植物体内繁殖所产生的。同时,病株上也会有一些小黑点出现,这些黑点是病原菌的产生孢子的地方。

立枯病的发生原因

立枯病是由一种名为立枯病菌的真菌引起的,它是一种土壤传播病原菌。通常情况下,这种病原菌会通过种子、土壤和工具等途径传播。当土壤中的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条件适宜时,病原菌就会迅速繁殖,进而感染植物。

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抗病品种是指对立枯病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

2.种植健康的种子。种子是立枯病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选用健康的种子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

3.坚持轮作制度。轮作制度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每年种植不同的作物,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

4.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避免过度密植。

相关百科拓展

真菌(zhēnjùn):真菌是一类生物,与植物、动物等不同。真菌通常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有些种类可以食用,有些种类可以用于药物制剂。

繁殖(fánzhòng):繁殖是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生殖细胞的**和结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孢子(bāozǐ):孢子是一种真菌或植物的生殖体,可以长时间存活,并通过风、水、昆虫等途径传播。

相关问答拓展:

什么是生姜立枯病?

生姜立枯病又称生姜纹枯病,是生姜的一种普通病害。主要危害 叶鞘,也为害叶片。发病初期,病苗茎基部近地处褐变,导致地上茎 叶枯黄。高温多湿的天气或植地郁蔽、高湿或偏施氮肥,易诱发本 病。前作水稻纹枯病严重的地块,发病重。

秧苗生病有什么症状?

水稻秧苗期最常见的主要病害有立枯病、青枯病和苗稻瘟病,特别是遇到气候反常、温差大,“倒春寒”明显的气候情况和气温偏底的年份最容易发病。  一、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为鞭毛菌亚门的腐霉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水稻播种后,病菌开始侵害秧苗,秧苗在缺水的条件下发病最为严重,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旱育秧田,是水稻旱育秧田常发性主要病害。水稻旱育秧二叶期以后,秧苗叶尖枯黄萎缩,根毛稀少,初期在苗床上成簇成片发生。在秧苗4叶期后发病症状为突发性青枯,成簇成片的秧苗叶片纵卷萎蔫,继而枯死。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在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害发生。气温过低,对病原菌发育和侵染影响小,但对幼苗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能力下降,更有助于病害发生。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发生加重。 低温阴雨过后要及时检查秧苗的生长情况,如发现有秧苗叶尖不吐水或秧苗有异样时,应立即用药防治。可用25%甲霜灵可湿粉每平方米0.75克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每平方米1克,兑水2至2.5公斤用喷浇于育秧床上。也可在水稻播种前用25%甲霜灵可湿粉100克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150克,拌50公斤稻种预防。

  二、水稻青枯病

  水稻青枯病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水稻秧田期的生理性青枯病,发生比较常见,常与立枯病混合发生。其症状是水稻地上部份迅速失水而枯死,秧苗枯死时仍呈绿色;另一种就是本田后期发生的细菌性基腐病,表现为田间零星发生,甚至1丛中仅有1、2株发病,病株基部茎节发硬、变黑并伴有恶臭味。生理性青枯病多发于水稻3叶期前后。主要是由于低温冷害、冷后暴晴或温差过大,比如在水稻秧田揭摸前没有及时通风炼苗,造成秧苗徒长,揭摸后,秧苗不能适应环境,而造成秧苗体内水分**失调,继而引起地上部份迅速失水而枯死。青枯病的防治主要是在苗齐后,要及时通风炼苗,只要不是大风天气,阴天情况下也要坚持通风炼苗。水育秧田,在大风降温到来前,通过调节水层来保护秧苗。立枯病、青枯病的发生主要是地下部份生长失调(如徒长或伤根),造成地下根系相对差,发育不良,在遇到特殊天气后,地上叶片蒸发量大的情况下,根系供水不够,造成地上部份失水干枯而死的病害。药剂防治可选用15%立枯净,每亩秧田用100克药剂,兑水50-60千克,在晴天下午三点以后喷施两次,间隔7天一次,效果较好。或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5千克,或多菌灵2千克兑水60公斤喷雾或浇施。

  三、水稻苗稻瘟病

  水稻苗稻瘟是水稻秧田期一种常见病,主要是由种子带菌和带病稻草诱发的病害,苗稻瘟在秧苗三叶期以后开始发病,预防病害要在秧苗三叶期以后,可选用40%硫环唑,每亩150克,兑水50-60千克,适时预防两次,间隔7天一次,能有效防止苗稻瘟的发生。也可用75%三环唑60-80克或富士1号10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或浇施。

锰矿区水田水稻秧苗枯萎什么原因?

水稻出苗之后 秧苗枯萎,容易拔断,很可能是感染了立枯病、青枯病或者绵腐病了。而且,这三种病害在苗床或者南方的直播田是很常见的病害。对水稻秧苗的根系和茎基部有着较为直接的不利影响。

立枯病。立枯病是我们北方苗床育秧期间常见的病害,特别是在秧苗2.5叶期的时候是立枯病的高发时期。对于立枯病来说,一方面是立枯病病菌在土壤中繁殖和活动引起的,一方面是不科学的苗床温度、水分和养分管理造成的立枯病病菌对秧苗茎基部和根系的侵染。可以说,水稻秧苗患立枯病,80%是人为管理不善引起的,20%是天气条件不良引起的

水稻秧苗缺水叶尖发黄干枯?

水稻叶子发黄一直是水稻经常出现的情况,对于水稻叶子发黄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的。这里科学兴农就分情况给大家说明一下。

缺素症

水稻缺素非常容易导致水稻出现叶子发黄的症状,水稻缺氮、缺钾、缺锌都会引起水稻发黄叶片发黄的情况出现。首先水稻出现缺氮发黄的情况时经常会出现叶尖发黄,甚至焦黄,水稻嫩苗呈黄绿色,营养状况差,生长不良。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追施氮肥。

缺钾发黄的水稻一般僵苗,水稻苗矮小,没有光泽。水稻叶子出现红褐色条形斑,缺钾严重的水稻会出现成片的红褐色稻叶,远看就像火烧一样。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水稻田必须及时进行排水,这种稻田一般都会伴有氮肥、磷肥使用过多的情况。在进行重新灌溉的过程中追施钾肥。

缺锌 缺锌的水稻田也是会出现叶片发黄的情况的,缺锌的水稻一般从叶片的基部开始发黄,这一点和缺氮、缺钾的水稻差别很大。并且叶片变得比较脆弱,容易被折断,生长速度变缓,叶片老化加速。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水稻可以进行追施硫酸锌肥料。

肥害

出现肥害的水稻田也会出现叶片发黄的症状,这种稻田一般会出现水稻叶子焦黄,失绿,全株焦黄,黄化、并伴有死株等情况。对于这样的稻田必须及时进行换水,并配合追施氮肥,促进水稻根部恢复。

中毒发黄

中毒发黄的水稻田一般是因为稻田中的硫化氢或者有机酸中毒的。中毒的水稻田有时候会伴有臭鸡蛋的恶臭,老叶枯黄死去,根部生长严重受到影响,根系停止生长,白根减少等情况出现。对于这种情况的稻田必须及时进行晒田,减少有毒物质继续危害水稻。给稻田进行增氧,对于有机酸含量较多的地块可以选用生石灰进行土壤中和。另外需要追施氮、磷、钾肥料,改善水稻生长状况。

细菌病害感染 对于发生这种情况的水稻田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白叶枯病,叶片出现灰白色病斑,病斑中间会出现**脓状物质。除了白叶枯病之外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细菌病害造成的水稻病害也同样会出现水稻黄叶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的水稻需要及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需要进行晒田杀菌,并配合喷施杀菌剂,比如多菌灵或者使用叶青双等杀毒制剂进行喷施。

水稻病害咨询?

水稻进入孕穗至破口抽穗期,生产上对发病田块重点应加强管理,采取湿润灌溉的方法保根、护根。对前期搁田不良、目前田土仍然较软甚至很烂的田块,仍然要坚持软搁田,即使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只要田间不出现大的裂缝,都可以不上水;需要进水治虫时,宜灌薄层水,保水3天左右排水露田。另外,上述发病田块一般来说水稻根系生长都不是太好,在灌浆中后期遇低温时容易发生生理性青枯现象,目前更应加强养根护根,并注意在北方冷空气南下出现低温天气时灌深水护苗,天气稳定后再排水露田。

目前对发病较轻的田块,一般不需要采取其他的措施,水稻生长能逐渐恢复,对最终产量影响不大。发病重的田块,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有利于病株恢复。钾肥施用量少,或者肥料流失多的田块,可能存在土壤缺钾的情况,对这部分田块应适当增施钾肥,一般可以每亩施氯化钾5~1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