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什么小麦品种高产又抗病又抗倒

2024-03-08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43 次
什么小麦品种高产又抗病又抗倒

  这一篇经验汇总会给大家聊聊“什么小麦品种高产又抗病又抗倒”的内容进行概括性诠释,期待对各位网友们有所帮助,欢迎收藏本站!

  高产抗病抗倒小麦品种有高麦6号、百农4199、烟农1212、山农29、山农30、郑麦618等。1、

  高麦6号:株型紧凑,株高77.1cm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每亩穗37.8万穗,千粒重44.4g。2、

  百农4199:株型紧凑,株高68.1-75cm,穗呈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每亩穗数41.1-46、一万穗,千粒重45-47.5g。

  植物特征:株型紧凑,株高77.1cm。幼苗半匍匐,叶宽长,叶黄绿,分蘖力中等,茎弹性好,旗叶短宽,上冲,穗层整齐,成熟度好。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每亩穗数37.8万穗,穗数36.8粒,千粒重44.4g。

  二、生育周期:半冬性品种,生育周期为228天。3、

  籽粒质量:两年的检测结果如下:籽粒容重810g/L、806g/L,蛋白质含量为14.36%,14.23%,湿面筋含量为29.5%,32.2%,稳定时间为4.3分钟。5分钟。

  4、抗逆抗病能力:抗倒春寒能力中等,抗倒伏能力强。

  在抗病性方面,高感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感条锈病、高抗叶锈病。5、

  产量表现:2023-2023年黄淮冬麦区南部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56.9kg2023-2023年续试平均产量为548.3kg平均产量为582.8kg/亩。二、百农4191,植物特征:株型紧凑,株高68.1-75cm。

  幼苗半匍匐,叶宽短,叶色浓绿,分蘖能力一般,成穗率高。春季起床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抽穗早。

  穗呈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每亩穗数41.1-46.1万穗,穗粒30.5-32.8粒,1000粒重45-47粒。

  生育周期:半冬性熟品种,生育周期为229-230.9天。3、

  籽粒质量:2023-2023年的试验结果分别为8010年的籽粒容重g/L、822g/L,蛋白质含量为14.05%13.44%、湿面筋含量26.8%、26.8%、降落值504秒、455秒、沉淀指数74.44%ml、78ml,吸水量62.9ml/100g、61.4ml/100g,形成时间3.7分钟,1.9分钟,稳定时间4.2分钟,6.5分钟,弱化120分钟F。U、50F。

  U,硬度66HI、64HI,73%,73.6%,73.1%,72.4%。4、

  抗逆性和抗病性:抗寒性好,抗倒伏性一般,后期耐高温性差。4、

  抗逆性和抗病性:抗寒性好,抗倒伏性一般,后期耐高温性差。抗病性方面,中抗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红霉病。

  5、产量表现:2023-2023年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验平均产量为580.9kg2023-2023年河南省冬水A组区试验平均产量为547.3kg在2023-2023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40.5kg/亩。

  三、烟农。植物特征:株型半紧凑,株高74cm。

  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色,分蘖力中等,成熟度好。穗呈棍状,长芒,白壳,白粒,半硬质,饱满。

  每亩穗数40万,穗数32.9,千粒重41.1g。二、生育周期:半冬性中熟品种,生育周期为235天。

  3、籽粒质量:籽粒容重775g/L,粗蛋白(干基)14%,湿面筋32.7%,吸水量55%。

  8ml/100g,稳定时间为3.2分钟,最大拉伸阻力为185EU,拉伸面积39cm²、4、抗逆抗病能力:抗倒伏能力强,抗寒能力中等。

  在抗病性方面,2023-2023年接种鉴定结果为高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抗白粉病、高感赤霉病。2023-2023年接种鉴定结果为高抗条锈病、白粉病、中抗叶锈病、高感赤霉病、中感纹枯病。

  5、产量表现:2023-2023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肥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604.8kg在2023-2023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05.4kg/亩。

  四、山农291,植物特征:株型紧凑,株高79cm。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穗下节短。

  旗叶上升,后期干尖较重,茎蜡质,熟相中等。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

  每亩穗数46.1万穗,穗数33.8粒,千粒重44.5g。生育周期:生育周期为242天。

  3、籽粒质量:797g/L,蛋白质含量13.47%,湿面筋含量28.6%,沉降值29.7ml,吸水率为57.6%,稳定时间为4.7分钟,最大拉伸阻力为300E。

  U。,延伸性133mm,拉伸面积56cm²、4、

  抗逆性和抗病性:抗倒伏性强,抗寒性一级。在抗病性方面,慢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纹枯病。

  5、产量表现:2023-2023年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试验平均产量为521.4kg2023-2023年/亩续试,平均产量为620kg平均产量为6111.5kg/亩。

  植物特征:株型半紧凑,株高82cm。幼苗半匍匐,叶色中绿,分蘖力中等,旗叶上升,茎硬。

  穗近长方形,白壳,长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每亩穗数36.6万穗,穗数39.7粒,千粒重47.6万穗。

  8g。二、生育周期:半冬性品种,生育周期为241天。

  3、籽粒质量:籽粒容重824g/L,蛋白质含量12.98%,湿面筋含量27.1%,稳定时间4.2分钟。

  4、抗逆性和抗病性:抗倒伏性一般,抗寒性好。

  在抗病性方面,中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5、

  产量表现:2023-2023年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95.4kg2023-2023年续试平均产量为587.2kg在2023-2023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08.1kg/亩。六、郑麦6181,植物特征:株型松紧适中,株高76.4cm。

  幼苗半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强。旗叶宽长,上冲,穗下节长,穗层整齐,成熟度好。

  穗长方形,短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每亩穗数36.8万,穗数35.4粒,千粒重46.4g。

  二、生育周期:半冬性品种,生育周期为229天。3、

  籽粒质量:两年的试验结果是籽粒容重792g/L、786g/L,蛋白质含量为14.94%,13.86%,湿面筋含量为31.1%,32.5%,稳定时间为4.3分钟。9分钟。

  4、抗逆抗病能力:抗倒伏能力强,抗春寒能力中等。

  在抗病性方面,高感叶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抗条锈病。5、

  产量表现:2023-2023年黄淮冬麦区南部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547kg2023-2023年续试平均产量为541.6kg在2023-2023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80.6kg/亩。


好文探索:抗病、高产且质优 我国育成小麦品种“全优生”


  加快自主可控种源研发,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6月7日,从江苏省农技推广总站组织的扬麦30、34、39测产现场传出消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培育”项目,经过连续多年协同攻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抗病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已在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种植面积占到50%以上。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种植面积约3900万亩,占全国11.4%。总产1400万吨,约占全国11%。”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高德荣研究员说,该麦区是我国唯一的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带,适合发展优质弱筋小麦。

  但多年来,生产上赤霉病危害严重,不仅造成粮食严重减产,更是严重影响小麦绿色生产。其中,小麦赤霉病大流行年可使小麦减产30%—60%,严重的甚至造成绝收。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程顺和看来,抗性、产量、品质大多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生产上很多品种呈现出“高产不抗病”“优质不高产”等现象。 加快选育抗病优质高产新品种,对于确保小麦优质高产,以及推动我国新型食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所从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综合性状协调”的观点,并集中力量开展攻关,先后育成了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的扬麦系列品种。其中,扬麦5、158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近年来,该所在实现抗赤霉病性与丰产性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解析品质、产量、抗性等目标性状分子调控网络,构建优质绿色高产多性状协同提升的精准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提出了实现赤霉病抗性和产量协同提高技术方案,并制定了不同育种世代品质检测指标和选择标准,明确了育种亲本选配原则,创新高效弱筋小麦育种技术体系等,加快了从源头解决赤霉病危害和弱筋小麦品质改良的进程。

  同时,该所还通过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培育”项目的实施,与长江中下游育种科研单位共同针对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问题开展协作攻关,加强育种材料和方法的交流和共享,利用各自的优势和自然条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合作开展新品系的示范种植,不断攻克种质材料的赤霉病、白粉病抗性和品质等关键问题。

  据了解,扬麦系列新品种正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中,扬麦25在江苏累计推广面积达532.5万亩,已跃居江苏省红皮小麦第二大品种,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验收专家组组长、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文善介绍,此次专家组在江苏省东台市三个示范攻关点,经考察成熟期长势,听取生产情况和技术方案汇报后,对指定田块参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办法》,进行实产验收显示:中强筋小麦扬麦39亩产788.9公斤,弱筋小麦扬麦30亩产739.4公斤,中筋小麦扬麦34亩产750.9公斤。


精选问答:


  1、抗倒小麦品种排行榜?

  (1)烟农1212

  烟农1212是由山东烟台农科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23年通过山东省小麦品种委员会审定,品种特性:该品种为半冬性,株高74~76.2厘米,具有高产、抗寒、抗病、抗倒伏、抗干热风、抗衰老等“一高五抗”特点,平均亩产438~623.7千克,最高亩产840.7公斤,多次刷新了我国小麦高产纪录。适宜在山东全省、河北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等部分高肥水地块种植,增产潜力巨大

  (2)郑麦618

  郑麦618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品种特性:该品种为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为229天,株高76.4厘米,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抗病性强,平均亩产541~547公斤,最高亩产亩产808.63公斤,是一个超高产小麦新品种,适宜在河南大部

  2、特高产小麦新品种介绍?

  一、中研麦1号

  1、在冬季,中研麦1号的抗寒性比较好,后期耐高温的能力也比较强,但耐倒春寒能力一般,耐旱性不太强。

  2、中研麦1号的株型比较紧凑,中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以及赤霉病,在2023-2023年的生产试验中,该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531.1kg。

  二、豫教5号

  1、豫教5号全生育期平均为237.8天,幼苗呈半匍匐状,苗势旺,叶色为黄绿色,在冬季的抗寒性比较好。

  2、豫教5号株高75.5cm,株型比较松散,抗倒伏能力一般,中抗叶锈和纹枯病。该品种在2023-2023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量为522.6kg,属于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

  三、中育、中育1123全生育期平均为217天,幼苗呈半匍匐状,苗势壮,叶色为浓绿色,冬季抗寒能力中等,属于弱春性小麦品种。2、中育1123株高77.2cm,株型稍微有些松散,茎秆弹性好且抗倒性比较好,高抗条锈病。该品种在2023-2023年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量为551.3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