莠去津除草剂使用方法
此篇经验总结会给全国农资人剖析一下“莠去津除草剂使用方法”的内容进行具体剖析,希望对各位有一些帮助,犹豫什么呢,收藏一下吧!
使用方法:甘蔗田,甘蔗种植后5~7天,杂草部分出土时,200~250%用48%可湿粉g/667mz或38%悬浮剂200~2500mL/667m2,对水30L,均匀喷洒在表面。茶园和果园先将出土草和杂草清除,然后用38%的悬浮剂250~3000。
mL/667m2,对水40L均匀喷布土表。
好文探索:玉米田烟嘧莠去津除草剂使用说明书
36%烟嘧·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及其含量:烟嘧磺隆6%,莠去津30%。
本剂为烟嘧磺隆与莠去津混配制剂,可有效防除玉米田一年生杂草,如:稗草、马唐、牛筋草、看麦娘、马齿苋、反枝苋、藜、铁苋菜等,对玉米比较安全。
防治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用药量(制剂量/亩)55-65毫升/亩,施用方式茎叶喷雾。
1、作物对象为马齿型和硬玉米品种。
甜玉米、爆裂玉米、制种玉米田、自交系玉米田及玉米2叶期前及6叶期后,不宜使用。个别马齿型玉米较为敏感。
初次使用的玉米种子田,需经安全性试验确认安全后,方可使用。
2、此药剂用在玉米以外的作物上会产生要害,施药时不要把药剂洒到或流入周围的其他作物田里。
3、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
1、配制药液前,先将药瓶充分摇匀,按比例将药液稀释,充分搅拌后使用。
为避免药害产生,不要重复施药。
2、不要和有机磷杀虫剂混用或使用本剂前后7天内不要使用有机磷类杀虫剂,以免发生药害。
3、施药数日后,有时会出现作物褪色或抑制生长的情况,但不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4、施药后一周内培土会影响除草效果。
5、施药后遇雨会影响除草效果,但如施药6小时后遇降雨,不影响效果,无需重新喷药。
6、遇特殊条件,如高温干旱、低温、玉米生长弱小时,请慎用。
初次使用本剂,需在当地植保部门指导下使用。
7、施药宜选择在早上或傍晚时进行。
8、如在上茬小麦田中使用过长残效除草剂,如甲磺隆、绿磺隆等,及与阔叶作物间作或套种的玉米田,不宜使用本剂。
9、莠去津在土壤中的残效时间较长,干旱、低温地区残效期会更长,对其敏感作物有麦类、大豆、花生、油菜、向日葵、瓜类、棉花、水稻、十字花科蔬菜,还有杨树、桃树等浅根系树木,换茬时要考虑对莠去津的敏感性。
10、施药时宜穿长衣长裤、戴手套、眼睛等,不能吃东西、饮水、吸烟等。施药后洗干净手脸等。
11、施药用具用毕后,将药桶、喷头、管子等充分洗净,避免出现药害。
12、对鱼等水生生物、桑蚕、蜜蜂有毒,施药期间应避免对周围峰群的影响、避开蜜源作物开花期使用、远离蚕室和桑园。远离水产养殖区、河塘等水体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以免污染水源。
13、避免**及哺乳期的妇女接触。
14、用过的容器应妥善处理,不可做他用,也不可随意丢弃。
15、赤眼蜂等天敌放飞区域禁用。
16、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禁用。
注意:因各地病、虫、草害发生情况,用药水平,环境气候不一样,文中使用技术仅供参考,如需实际应用请自行结合当地情况酌情考虑。
精选问答:
1、莠去津用法?
使用方法
1、玉米田的使用:
夏玉米在播种后出苗前用药,土壤有机质质量在1%-2%的华北、山东等地,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40%悬浮剂175-200毫升;
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6%的东北地区,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200-250克,或40%的悬浮剂200-250克,沙质土壤用下限,粘质土壤用上限。
播种后1-3天,对水30公斤均匀喷雾土表。玉米出苗后用药,适期为玉米4叶期,杂草2-3叶期;
有机质含量低的沙质土壤,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或40%悬浮剂200-250克。
对水30-50公斤喷雾。春玉米每亩用40%悬浮剂200-250毫升,加水30-50公斤,播后苗前土表喷雾,春旱药后混土,或适量灌溉。
或在玉米4叶期作茎叶处理。玉米和冬小麦连作区,为减轻或消除莠去津对小麦的药害,可用莠去津减量与草净津、拉索、都尔、2,4-D丁酯、伴地农、绿麦隆除草剂混用。
2、甘蔗田使用:
甘蔗下种后5-7天,杂草部分出土,每亩用50%可湿性粉剂或40%悬浮剂200-250克,加水30公斤,对地表均匀喷雾。
3、茶园、果园、葡萄园使用:
4-5月份田间杂草萌发高峰期,先将已出土大草和越冬杂划铲除,然后每亩用40%悬浮剂250-300克,对水40公斤均匀喷布土表。
4、莠去津是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也可芽后茎叶处理。
使用中干旱对药效发挥影响较大,主要作用于双子叶植物,侧重封闭,对大草效果比较不理想。
2、莠去津残留解决方法?
莠去津残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决 其中一些方法包括:选择低残留的除草剂、增强土壤质量以加强植物抵御力、控制习性苗期的草害、提高草除效率等手段,这些手段都可以帮助减少莠去津残留 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莠去津残留问题,人们需要密切关注该问题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并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市场需求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