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花尾榛鸡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花尾榛鸡繁殖方式

2023-07-29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54 次
花尾榛鸡养殖技术与注意事项花尾榛鸡繁殖方式

花尾榛鸡是一种适合家庭养殖的鸡种,其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想要成功养殖花尾榛鸡,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注意事项。

花尾榛鸡的饲养环境非常重要。鸡舍应该保持干燥、通风、卫生。在鸡舍内要定期清理鸡粪、更换饮水和饲料。鸡舍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也需要控制好,以保证花尾榛鸡的生长发育。

花尾榛鸡的饲料也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花尾榛鸡的饲料应该均衡搭配,包括粗蛋白、粗纤维、钙、磷、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在饲料的选择上,应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搭配,同时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饲料。

另外,花尾榛鸡的***预防也是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饲养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花尾榛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同时,要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的传播。

在花尾榛鸡的繁殖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花尾榛鸡的繁殖方式主要包括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自然繁殖是指让母鸡自然孵化蛋,这种方式适用于小规模养殖。人工繁殖则是指采用人工孵化器孵化蛋,这种方式适用于大规模养殖。在繁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饲料等因素,以保证蛋的孵化率和幼鸡的生长发育。

想要成功养殖花尾榛鸡,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注意事项。只有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合理搭配饲料、预防***和掌握繁殖技术,才能使花尾榛鸡健康成长,为我们带来更多美味的食品。

相关百科:

花尾榛鸡:

花尾榛鸡是一种体型较小、肉质鲜美的鸡种,属于土鸡的一种。因其尾部羽毛呈现出美丽的花纹而得名。花尾榛鸡生长快,适应性强,是一种适合家庭养殖的鸡种。

自然繁殖:

自然繁殖是指让母鸡自然孵化蛋的繁殖方式。母鸡会在鸡蛋孵化期间不断地转动蛋,使蛋内的胚胎得到充分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自然繁殖适用于小规模养殖,但孵化率较低,需要耐心等待。

人工繁殖:

人工繁殖是指采用人工孵化器孵化蛋的繁殖方式。人工孵化器可以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从而提高孵化率。人工繁殖适用于大规模养殖,但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

相关问答拓展:

国家保护动物的鸟有哪些?

国家保护动物的鸟有以下:

第一类:

(我国特产、稀有或濒于绝灭的种类)

角鸊鷉新疆、东北、华北,在长江下游越冬

短尾信天翁沿海各省,在台湾及附近岛屿繁殖

斑嘴鹈鹕沿海各省及云南、山西、新疆等

鲣鸟上海、我国台湾省及海南岛越冬,西沙群岛繁殖

白腹军舰鸟广东沿海岛屿

白鹳新疆西部、内蒙东北部、东北、长江下游等地

黑鹳在东北、西北各地繁殖,长江以南越冬

朱鹮现仅发现于陕西洋县

彩鹮浙江、广东沿海岛屿

白鹮东北北部繁殖,广东、福建等地越冬

黑鹮云南南部

中华秋沙鸭东北、华中及贵州、福建、广东

冠麻鸭东北、河北承德

白肩雕新疆天山、青海青海湖、长江中下游

白尾海雕繁殖于东北及长江下游,南方沿海越冬

虎头海雕辽宁旅顺、营口及河北

游隼东北北部、华北、长江以南、新疆

斑尾榛鸡甘肃、青海、四川部分地区

藏马鸡我国西部和横断山脉地区

褐马鸡青海、甘肃、河北、山西等部分地区

棕尾虹雉西藏局部地区

绿尾虹雉四川、青海、甘肃部分地区

白尾梢虹雉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和西部

蓝鹇台湾

白颈长尾雉江西、浙江、福建、安徽、广东

黑颈长尾雉云南西部及南部山地

黑长尾雉台湾

西藏、青海、甘肃、四川部分地区

灰腹角雉西藏东南部

黄腹角雉福建、广西、浙江、江西

黑头角雉西藏西南部

赤颈鹤云南南部

丹顶鹤繁殖于黑龙江、吉林,长江下游越冬

白鹤在江西鄱阳湖等地越冬

白头鹤东北、西北及河北繁殖,在长江下游越冬

黑颈鹤青海、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白枕鹤在东北地区繁殖,在江西、江苏、安徽越冬

棕颈犀鸟云南西双版纳

冠斑犀鸟云南、广西南部

双角犀鸟云南西双版纳

白喉犀鸟云南西双版纳

第二类

现状:数量稀少,分布地区狭窄,有灭绝危险的鸟类

白琵鹭北方各地夏候鸟,在华东、广东越冬  鸳鸯在内蒙古、东北北部繁殖,长江以南越冬  白额雁东北、新疆、西藏、华中、台湾  红胸黑> 天鹅新疆、东北、河北、江西、广东、台湾等地

瘤鸭福建福州  猛禽(包括国内隼形目、鸮形目所有种)

黑琴鸡黑龙江、新疆西部和北部、河北北部  松鸡东北北部、河北东陵、新疆北部

花尾榛鸡东北北部和中部  白腹锦鸡四川西部、贵州西部、云南大部

红腹锦鸡西南地区

蓝马鸡仅产于祁连山地区

血雉青海、甘肃、陕西、云南、西藏

鹇雉南方各省

绿孔雀云南西南部和南部

孔雀雉云南西南部和南部、海南岛

勺鸡华东、西南、西北、河北等部分地区

白冠长尾雉华中、华北、西南各地山区

高山雪鸡新疆、甘肃、青海部分地区

红胸角雉西藏南部及喜马拉雅山脉

红腹角雉西藏、云南、广西、四川、陕西、湖南、湖北

蓑羽鹤东北、青海、西藏、内蒙东部

灰鹤繁殖于新疆、东北,越冬于四川、华东、华南

大鸨夏季在东北西部。冬天迁往华北、江西等地

小鸨新疆部分地区

小杓鹬我国东部

小青脚鹬上海、福建、中国台北、广东沿海地带

棕头鸥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山西、河北等

遗鸥甘肃

鹦鹉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蓝翅八色鸫河南、安徽、福建、广西、云南

中华小型稀有动物?

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动物有:

白臀叶猴

熊猴

台湾猴

北豚尾猴

滇金丝猴

黔金丝猴

川金丝猴

喜山长尾叶猴

黑叶猴

菲氏叶猴

戴帽叶猴

蜂猴

倭蜂猴

白眉长臂猿

黑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

白掌长臂猿

亚洲象

雉鹑

四川山鹧鸪

海南山鹧鸪

黑头角雉

红胸角雉

灰腹角雉

黄腹角雉

棕尾虹雉

白尾梢虹雉

绿尾虹雉

蓝鹇

褐马鸡

白颈长尾雉

黑颈长尾雉

黑长尾雉

灰孔雀雉

海南灰孔雀雉

绿孔雀

黑嘴松鸡指名亚种

斑尾榛鸡

儒艮

河狸

雪豹

熊狸

大熊猫

马来熊

貂熊

紫貂

野马

蒙古野驴

藏野驴

***驼

小鼷鹿

豚鹿

梅花鹿

梅花鹿山西亚种

梅花鹿东北亚种

梅花鹿华东亚种

梅花鹿山东亚种

梅花鹿四川亚种

梅花鹿台湾亚种

泽鹿

泽鹿海南亚种

海南坡鹿

麋鹿

黑麂

白唇鹿

普氏原羚

赛加羚羊

野牛

野牦牛

羚牛

高黎贡羚牛

羚牛陕西亚种

羚牛四川亚种

北山羊

喜马拉雅塔尔羊

红斑羚

藏羚

中华白海豚

白暨豚

疣鼻天鹅

大天鹅

中华秋沙鸭

小鸨

大鸨

波斑鸨

白鹤

赤颈鹤

白头鹤

黑颈鹤

丹顶鹤

遗鸥

小鸥

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

虎头海雕

胡兀鹫

白肩雕

白肩雕指名亚种

金雕

朱鹮

黑鹳

白鹳

东方白鹳

白腹军舰鸟

短尾信天翁

四爪陆龟

鳄蜥

巨蜥

蟒蛇

扬子鳄(鼍)

鸟类之王是谁?

、鸟中之王排名榜?

.苍鹰。是中型猛禽。体长可达60厘米,翼展约1.3米。头顶、枕和头侧黑褐色,枕部有白羽尖,眉纹白杂黑纹;背部棕黑色;胸以下密布灰褐和白相间横纹;尾灰褐,有4条宽阔黑色横斑,尾方形。飞行时,双翅宽阔,翅下白色,但密布黑褐色横带。雌鸟显著大于雄鸟。食肉性,主要以森林鼠类、野兔、雉类、榛鸡、鸠鸽类和其他小型鸟类为食。视觉敏锐,善于飞翔。白天活动。性甚机警,亦善隐藏。

在中国常见的10种鹰,网友:真酷,不愧是鸟中之王

2.雀鹰。属小型猛禽,体长30-41厘米。雌较雄略大,翅阔而圆,尾较长。雄鸟上体暗灰色,雌鸟灰褐色,头后杂有少许白色。***白色或淡灰白色,雄鸟具细密的红褐色横斑,雌鸟具褐色横斑。尾具4-5道黑褐色横斑,飞翔时翼后缘略为突出,翼下飞羽具数道黑褐色横带。以雀形目小鸟、昆虫和鼠类为食,也捕食鸽形目鸟类和榛鸡等小的鸡形目鸟类,有时亦捕食野兔、蛇、昆虫幼虫。

在中国常见的10种鹰,网友:真酷,不愧是鸟中之王

3.赤腹鹰。是小型猛禽,翅膀尖而长,因外形象鸽子,所以也叫鸽子鹰。体长27-36厘米,体重108-132克。头部至背部为蓝灰色,翅膀和尾羽灰褐色。主要以蛙、蜥蜴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小型鸟类,鼠类和昆虫。主要在地面上捕食,常站在树顶等高处,见到猎物则突然冲下捕食。

在中国常见的10种鹰,网友:真酷,不愧是鸟中之王

4.凤头鹰。属中型猛禽,体长41-49厘米。头前额至后颈鼠灰色,具显著的与头同色冠羽,其余上体褐色,尾具4道宽阔的暗色横斑。喉白色,具显著的黑色中央纹;胸棕褐色,具白色纵纹,其余***白色,具窄的棕褐色横斑;尾下覆羽白色;飞翔时翅短圆,后缘突出,翼下飞羽具数条宽阔的黑色横带。性善隐藏而机警,以蛙、蜥蜴、鼠类、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鸟和小型哺乳动物。

在中国常见的10种鹰,网友:真酷,不愧是鸟中之王

5.褐耳鹰。体形比苍鹰要小得多,为小型猛禽,体长为31-44厘米,体重217-325克。上体灰色,***具赤褐色横斑。第6枚初级飞羽外羽片无缺刻,次外侧的4对尾羽具5道黑褐色横斑。眼先具白色短羽。耳羽淡灰褐色。嘴黑褐色。脚棕黄。视觉敏锐,一旦在空中发现林间和地面猎物,就以箭般速度扑击,用利爪抓住猎物再度起飞,到僻静处撕食,食物为鼠类、小鸟及直翅目昆虫。

在中国常见的10种鹰,网友:真酷,不愧是鸟中之王

6.松雀鹰。小型猛禽,体长28~38厘米。雄鸟上体黑灰色,喉白色,喉中央有一条宽阔而粗著的黑色中央纹,其余***白色或灰白色,具褐色或棕红色斑,尾具4道暗色横斑。雌鸟个体较大,上体暗褐色,***白色具暗褐色或赤棕褐色横斑。相似种雀鹰个体较大,喉无黑褐色中央纹;赤腹鹰翅尖黑色,喉亦无黑色中央纹;以各种小鸟为食,也吃蜥蜴,蝗虫、蚱蜢、甲虫以及其他昆虫和小型鼠类,有时甚至捕杀鹌鹑和鸠鸽类中小型鸟类。

在中国常见的10种鹰,网友:真酷,不愧是鸟中之王

7.白尾海雕。是大型猛禽,体长84-91厘米。成鸟多为暗褐色;后颈和***羽毛为披针形,较长;头、颈羽色较淡,沙褐色或淡黄褐色;嘴、脚***,尾羽呈楔形,为纯白色。白天活动,雄鸟和雌鸟的叫声明显不同。常单独或成对在大的湖面和海面上空飞翔,冬季有时也有3-5只的小群在高空翱翔。主要以鱼为食,常在水面低空飞行,此外也吃野鸭、大雁、天鹅、雉鸡、鼠类、野免、狍子等,有时还吃动物***。

在中国常见的10种鹰,网友:真酷,不愧是鸟中之王

8.林雕。是一种中型猛禽,体长67-81厘米,翼展164-178厘米,体重1000-1600克。通体黑褐色,眼下及眼先具白斑;头、翼及尾色较深;尾较长,尾上覆羽淡褐具白横斑;尾羽有不明显的灰褐色横斑。捕食鼠类、蛇、蜥蜴、蛙、雉类和小型鸟类,也掠食其他鸟类的卵及雏鸟。在中国台湾为稀有留鸟。

在中国常见的10种鹰,网友:真酷,不愧是鸟中之王

9.黑雕。鹰形目鹰科雕属的一个物种。雄鸟体长63cm,雌鸟约70cm。体羽暗栗褐色,背面有金属光泽。栖息于草原及湿地附近的林地,多在飞翔中或伏于地面捕食,捕食蹄兔、珍珠鸡、猴子、野兔等动物。在中国生活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新疆。

在中国常见的10种鹰,网友:真酷,不愧是鸟中之王

10.乌雕。别名花雕、小花皂雕,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乌雕体长61—74厘米,体重1310—2100克,通体为暗褐色,背部略微缀有紫色光泽,颏部、喉部和***为黑褐色,其余***稍淡。栖息于草原及湿地附近的林地,多在飞翔中或伏于地面捕食,取食鱼、蛙、鼠等动物,也食金龟子、蝗虫。 产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新疆。

什么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四川山鹧鸪,这是雉科、山鹧鸪属鸟类,分布于中国四川省的屏山、甘洛、马边等地,于2023年2月5日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单内,另外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还有海南山鹧鸪,这也是雉科、山鹧鸪属鸟类,这种鸟类仅分布于中国的海南省,也是于2023年2月5日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单内。想要继续了解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哪些的读者可以继续往下阅读。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相关介绍

1、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还有斑尾榛鸡,这是松鸡科、榛鸡属鸟类,是中国中部特有物种,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三省,于2023年2月5日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单内。

2、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还有黑嘴松鸡,这是松鸡科、松鸡属鸟类,分布于中国、蒙古和俄罗斯联邦等地,也是于2023年2月5日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单内。

3、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还有黑琴鸡,这是松鸡科、黑琴鸡属鸟类,分布于中国、阿尔巴尼亚、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等地,也是于2023年2月5日纳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单内。

4、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还有黑头角雉,这是雉科、角雉属鸟类,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西北部、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以及克什米尔地区,于2023年2月5日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单内。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还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棕尾虹雉、白尾梢虹雉、绿尾虹雉、蓝腹鹇等。

中国一级保护鸟类动物名单

序号 中文名 学名 类别

1 四川山鹧鸪 Arborophila rufipectus 雉科

2 海南山鹧鸪 Arborophila ardens 雉科

3 斑尾榛鸡 Tetrastes sewerzowi 雉科

4 黑嘴松鸡 Tetrao urogalloides 雉科

5 黑琴鸡 Lyrurus tetrix 雉科

6 红喉雉 Tetraophasis obscurus 雉科

7 黄喉雉 Tetraophasis szechenyii 雉科

8 黑头角雉 Tragopan melanocephalus 雉科

9 红胸角雉 Tragopan satyra 雉科

10 灰腹角雉 Tragopan blythii 雉科

11 黄腹角雉 Tragopan caboti 雉科

12 棕尾虹雉 Lophophorus impejanus 雉科

13 白尾梢虹雉 Lophophorus sclateri 雉科

14 绿尾虹雉 Lophophorus lhuysii 雉科

15 蓝腹鹇 Lophura swinhoii 雉科

16 褐马鸡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雉科

17 白颈长尾雉 Syrmaticus ellioti 雉科

18 黑颈长尾雉 Syrmaticus humiae 雉科

19 黑长尾雉 Syrmaticus mikad 雉科

20 白冠长尾雉 Syrmaticus reevesii 雉科

21 灰孔雀雉 Polyplectron bicalearatum 雉科

22 海南孔雀雉 Polyplectron katsumatae 雉科

23 绿孔雀 Pavo muticus 雉科

24 青头潜鸭 Aythya baeri 鸭科

25 中华秋沙鸭 Mergus squamatus 鸭科

26 白头硬尾鸭 loxyura leucocephala 鸭科

27 小鹃鸠 Macropygia rficeps 鸠鸽科

28 大鸨 Otis tarda 鸨科

29 波斑鸨 Chlamydotis macqueenii 鸨科

30 小鸨 Tetrax tetrax 鸨科

31 白鹤 Grus leucogeranus 鹤科#

32 白枕鹤 Grus vipio 鹤科#

33 赤颈鹤 Grus antigone 鹤科#

34 丹顶鹤 Grus japonensis 鹤科#

35 白头鹤 Grus monacha 鹤科#

36 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 鹤科#

37 小青脚鹬 Tringa guttifer 鹬科

38 勺嘴鹬 Calidris pygmaea 鹬科

39 黑嘴鸥 Saundersilarus saundersi 鸥科

40 遗鸥 Ichthyaetus relictus 鸥科

41 中华凤头燕鸥 Thalasseus bernsteini 鸥科

42 河燕鸥 Sterna aurantia 鸥科

43 黑脚信天翁 Phoebastria nigripes 信天翁科

44 短尾信天翁 Phoebastria albatrus 信天翁科

45 彩鹳 Mycteria leucocephala 鹳科

46 黑鹳 Ciconia nigra 鹳科

47 白鹳 Ciconia ciconia 鹳科

48 东方白鹳 Ciconia boyciama 鹳科

49 白腹军舰鸟 Fregata andrewsi 军舰鸟科

50 黑头白鹮 Threskiomnis melanocephalus 鹮科

51 白肩黑鹮 Pseudibis davisoni 鹮科

52 朱鹮 Nipponia nippon 鹮科

53 彩鹮 Plegadis falcinellus 鹮科

54 黑脸琵鹭 Platalea minor 鹮科

55 海南鳽 Gorsachius magnificus 鹭科

56 白腹鹭 Ardea insignis 鹭科

57 黄嘴白鹭 Egretta eulophotes 鹭科

58 白鹈鹕 Pelecanus onocrotalus 鹈鹕科#

59 斑嘴鹈鹕 Pelecanus philippensis 鹈鹕科#

60 卷羽鹈鹕 Pelecanus crispus 鹈鹕科#

61 胡兀鹫 Gypaetus barbatus 鹰科

62 白背兀鹫 Gyps bengalensis 鹰科

63 黑兀鹫 Sarcogyps calvus 鹰科

64 秃鹫 Aegypius monachus 鹰科

65 乌雕 Clanga clanga 鹰科

66 草原雕 Aquila nipalensis 鹰科

67 白肩雕 Aquila heliaca 鹰科

68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鹰科

69 白腹海雕 Haliaeetus leucogaster 鹰科

70 玉带海雕 Haliaeetus leucoryphus 鹰科

71 白尾海雕 Haliaeetus albicilla 鹰科

72 虎头海雕 Haliaeetus pelagicus 鹰科

73 毛腿雕鸮 Bubo blakistoni 鸱鸮科

74 四川林鸮 Strix davidi 鸱鸮科

75 白喉犀鸟 Anorrhinus austeni 犀鸟科#

76 冠斑犀鸟 Anthracoceros albirostris 犀鸟科#

77 双角犀鸟 Buceros bicoris 犀鸟科#

78 棕颈犀鸟 Aceros nipalensis 犀鸟科#

79 花冠皱盔犀鸟 Rhyticeros undulatus 犀鸟科#

80 猎隼 Falco cherrug 隼科

81 矛隼 Falco rusticolus 隼科

82 黑头噪鸦 Perisoreus internigrans 鸦科

83 灰冠鸦雀 Sinosuthora przewalskii 莺鹛科

84 金额雀鹛 Schoeniparus variegaticeps 幽鹛科

85 黑额山噪鹛 Garrulax sukatschewi 噪鹛科

86 白点噪鹛 Garrular bieti 噪鹛科

87 蓝喉噪鹛 Garnlax courtoisi 噪鹛科

88 黑冠薮鹛 Liocichla buguorum 噪鹛科

89 灰胸薮鹛 Liocichla omeiensis 噪鹛科

90 棕头歌鸲 Larvivora ruficeps 鹟科

91 栗斑腹鹀 Enberiza jankowskii 鹀科

92 黄胸鹀 Emberiza aureola 鹀科

鸟类是怎样生殖和发育的?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化和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求偶

鸟类的生殖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生活在我国的鸟类一般在春季或夏季生殖。在这两个季节,鸟类会释放出性激素,性激素促使鸟筑巢,并使鸟的羽色和鸣叫发生改变,以吸引异性来配对。

交配

鸟类的“婚配”形式是多样的,大多数鸟类是“一夫一妻”制,比如鸳鸯、企鹅等。有一些在繁殖期相守不离,繁殖期后就分道扬镳,比如白鹤、雨燕等,还有一些鸟会相守到幼雏出巢分开,比如织布鸟、鹌鹑等。 还有只在交配时在一起的鸟类,比如丘鹬、披肩榛鸡等。

筑巢

多数鸟类筑巢由雌鸟独自承担, 也有些鸟类雌雄协作筑巢,一般几天即可筑成。鸟巢能够使卵不致滚散, 均匀地接受亲鸟的体温孵化, 也有利于亲鸟喂养雏鸟。不同的鸟类筑巢的材料、地点、形状也会有所区别,比翠鸟、沙燕在岸边堤基或砂土峭壁挖掘坑道状的洞穴作巢;山雀、戴胜、鸳鸯则利用天然树洞作巢,啄木鸟自己凿洞作巢,而家燕、金腰燕则在房檐下用泥作巢。

产卵

在鸟筑好巢之后,即进入产卵期。鸟类产卵多在清晨4至5点钟或下午2至3点钟。大多数为24小时产1枚卵,大的猛禽72小时产1枚卵,兀鹭甚至需要120小时才能产1枚卵。鸟类不但产卵的时间不同,数量也不相同,一般小型鸣禽产4至6枚卵,而南极企鹅一年只产1枚卵。更有意思的是,有些鸟的卵被吃掉或端掉后还会进行补卵。

孵化

孵卵是鸟类繁衍生存的关键,其卵内胚胎需要在接近体温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和发育。鸟体与卵体接触的部分,羽毛会脱落形成孵卵斑,这里的微血管发达,皮肤温度高,能促使卵的孵化。一般情况下,鸟卵的孵化由雌鸟承担,雄鸟负责守卫和喂食,但有些鸟类是由雌雄共同完成孵卵任务,还有少数鸟类由雄鸟完成孵化。鸟卵的孵化期也各不相同,小鸟一般为13至15天,中型鸟类要3至4个星期,大型鸟类需要的时间则更长,如野鸭需24至28天。

育雏

孵卵期满后,雏鸟借嘴尖部临时着生的角质突起——卵齿,将卵壳啄破而出。雏鸟破壳而出后,需要留巢一段时间才能出巢觅食,在这段时间里,雏鸟需要亲鸟哺育喂养,而且在雏鸟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时,亲鸟还要教给它很多生活本领。

鸟类的生命周期虽然没有人类长,但它们从出生、生儿育女到生命结束都是极其复杂的过程,这其中还有太多的奥秘等待着人类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