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贼和鱿鱼的区别
本篇农资文章会给大家解释一下“乌贼和鱿鱼的区别”的内容进行剖析,期望对广大农资人有所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科目:乌贼属于头足鞘亚纲乌贼科,乌贼属于头足二鳃亚纲十腕目枪乌贼科。形状:乌贼身体宽,尾部椭圆形,鱿鱼身体细长,尾部尖端圆锥形,整体像子弹头。
手感:乌贼体内有硬骨,摸起来很硬,乌贼体内只有透明膜,摸起来很软。肉鳍:乌贼肉鳍在身体两侧直到尾部,乌贼肉鳍在尾部呈三角形。
1、乌贼:属头足纲鞘亚纲乌贼目乌贼科。
2、鱿鱼:属于头足目二鳃亚纲十腕目枪乌贼科。
1、乌贼:身体宽,尾巴椭圆形。
2、鱿鱼:身体比较细长,尾部比较尖,呈圆锥形,可以用子弹头来形容。
1、乌贼:体内有硬骨,摸起来很硬。
2、鱿鱼:体内只有透明膜,手感柔软。
四、肉鳍不同1、乌贼:肉鳍在身体两侧直到尾部都有,有两条长条。
2、鱿鱼:肉鳍在尾部上呈两片三角状。5、腕足不同1、
乌贼:乌贼足已特化为腕部和漏斗。腕部为10个,左右对称排列,背部中心为第一对,腹部依次为2-5对,其中第四对腕部非常长,末端呈舌状膨胀。位体前端为球形,顶部为口。
共有10个腕、8个短腕和2个长触用于捕食。周围有一个口罩,叫做触摸腕。
它可以捕食并缩入触摸腕囊。2、
鱿鱼:鱿鱼身体细长,呈长锥形,有十几个触腕,其中两个长。触腕前端有吸盘,吸盘内有角质齿环。
捕食食物时,用触腕包裹吞咽。尤其是春夏**产卵期,喜欢群聚。
六、食性不同1、乌贼:主要吃甲壳类、小鱼或其它软体动物,敌害是大型水生动物,体内的墨汁平时都贮存在肚中的墨囊中,遇到敌害侵袭时,就会从墨囊喷出少量墨汁,把四周的海水染得墨黑,然后乘机逃之夭夭。2、
鱿鱼:它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食物是小公鱼、沙丁鱼、鱼、磷虾等小中上层,也是鲭鱼、带鱼、海鸟、金枪鱼的重要诱饵。
1、乌贼: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沿岸的浅水中,冬季常迁至深海。
常见的乌贼在春夏繁殖,产卵约100-300粒。中国的乌贼种类繁多,东海盛产曼氏无针乌贼,中国的台湾枪乌贼分布在南海区、汕头外海和北部湾。
2、鱿鱼:主要分布在40个南北纬°。世界主要枪乌贼渔场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暹罗湾、**九州、菲律宾群岛中部、西欧西部和美国东部和西部。
渔场多位于岛礁周围,盐度高,底质粗硬,水清流缓,海底凹窝,沿岸水系和暖流水系交汇处。
好文探索:章鱼、乌贼、鱿鱼?傻傻分不清楚
首先统一下名称叫法,一会儿别搞混了。
下文分别会统称为章鱼、乌贼、鱿鱼。
【章鱼和鱿鱼的区别在哪】这个问题于果壳问答,看起来应该是一帮正儿八经的科学怪人**的论坛,想不到吃货已经快吞噬整个地球了。
除了票数最高的回答,其它答案我都看饿了。
新鲜看头就能一眼分辨出来,章鱼是圆圆的头,鱿鱼是近乎菱形的头,但是如果你问的是干货的话,那么。
鱿鱼干以干爽、肉质细致著称,体形完整、光亮洁净、具有干虾似的颜色,有斑点、霉味的为低劣品或者变质品。
章鱼干是用真蛸、短蛸、长蛸加工而成的干品。
合格的章鱼干体形完整,肉体坚实而肥大,爪粗壮,体呈鲜艳的柿红、棕红色,色泽呈暗紫红色的质量较差。北方一般买到的都是鱿鱼干。
(干货是这个意思啊,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鱿鱼肚子肉好吃,章鱼爪子肉好吃。
鱿鱼可以做海参鱿鱼汤,还可以做铁板鱿鱼,而你听说过章鱼汤,或碳烤保罗吗。
这个帖子让我想我男友了。哎。
男友不在,没那么多机会展示厨艺了。
鱿鱼又称铁板鱿鱼,从名字即可判断~。
(你要这么说,鱿鱼从铁板上下来,就认不出来惹、、、)。
有人问:要是他俩都从门后伸出一只触手,怎么区分。
答案是:触手上有两排吸盘,是章鱼。触手上有4排吸盘,或者触手末端膨大,而且只在膨大处有10行吸盘,是鱿鱼。
(鱿鱼有两种触手,后面说的那种有两条,前面那种有8条。)。
那么,作为吃货来说,还是吃鱿鱼划得来一点一次能吃10只腕。
(看你们这些硕士、博士在这边讨论吃的,我替你们“精分”一会儿、、、)。
要说区别则要先从它们共同的祖先说起。
从树状图可以看出它们共同的祖先是软体动物门Molluscas-头足纲Lamellibranchia,图源:网络。
要说起这头足纲的**啊,那年头可就久远了,要追溯到大概5亿年前(MD,奋斗了五亿年居然还是被作为食材,好不甘心呐)从早期的生物演化出了带有贝壳的鹦鹉螺。
可惜命运多舛,2亿多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引起的海洋生态系统崩溃,直接灭绝了97%的头足纲生物,直到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生物大灭绝,菊石彻底灭亡。
自此,除了鹦鹉螺亚纲和蛸亚纲幸存之外,其余4个亚纲直接灭门了,鹦鹉螺亚纲下面仅存鹦鹉螺目这1个目。
章鱼、乌贼和鱿鱼在外形上的区别首先是外套膜。
三者都属于头足纲(Cephalopoda),身体可分为头部、足部和胴部。其中胴部就是外套膜,有三种形态。
章鱼是球形,乌贼是袋形,而鱿鱼是锥形。
乌贼和鱿鱼的触腕是捕猎中的重要武器,而章鱼的腕足也十分厉害,上可以绞杀鲨鱼,下可以拧开塑料瓶盖。
如果说触腕是以爆发力见长,那章鱼的腕足就是以技巧取胜。
3、内壳基本已经消失,因而具有极其高超的缩体功夫,可以从很小的洞里钻进钻出。
图中均为国内常见的渔业捕捞对象,从左至右依次为八腕总目的两种章鱼:短蛸、长蛸。十腕总目枪形目的两种鱿鱼:柔鱼、枪乌贼。十腕总目乌贼目的两种乌贼:金乌贼、无针乌贼。
快速识别:外套膜球形,体内完全没有内贝壳,大部分都没有鳍。只有8条长短相同的足,腕足上的吸盘2行或1行,没有柄和角质环,且不会特化成钩。
常见吃法:生吃,煮熟直接吃,煮熟拌葱丝吃,烧烤,章鱼小丸子,海鲜粥。
快速识别:外套膜袋形,身体短粗胖,足相对较短,体内有白色石灰质的内贝壳(部分耳乌贼没有),身体两侧有比较大的鳍,有8短2长共10条足,腕吸盘4行,触腕穗吸盘数行至数十行,有柄和角质环。
常见吃法:白灼,烧烤,炖豆腐,烤墨鱼干。
快速识别:外套膜锥形,体型细长像红缨枪的枪头,有较大的鳍,体内有一片薄薄的透明的内贝壳。有8短2长共10条足,吸盘多为2行,触穗腕吸盘多为4行,有柄且角质环小齿发达,有些种类的吸盘特化成钩。
常见吃法:铁板,烧烤,炸鱿鱼圈,炒鱿鱼,鱿鱼丝。
我们日常说是的乌贼、墨鱼、墨斗鱼其实都是一回事,“乌”和“墨”所反映的都是它逃脱攻击时喜欢喷墨掩护的特性:在乌贼的体内有一个墨囊,在遇到紧急关头的时候,乌贼会喷出大量墨汁,把海水搞浑,自己逃之夭夭。至于“贼”字,那可真是冤枉,其实古人本来就叫它“乌鲗”,传来传去,就成了“乌贼”。
其实,如此狼狈的场景在乌贼的生活在并不常见,绝大多数的时候,它扮演的都是捕猎者的角色。它的皮肤中有一个色素细胞层,里面有很多色素细胞,可以通过神经信号扩张或收缩,肤色就会随之改变,乌贼利用这个特性来让自己隐藏在环境背景中,一旦有大意的猎物经过,乌贼会以很快的速度出击,用腕足紧紧攀住猎物。
快速识别:有类似于海螺的外贝壳。
常见吃法:一级保护动物鹦鹉螺,可不是随便吃的哦~。
鹦鹉螺是头足纲里的老祖宗,也是现存的头足纲里唯一还保留着外壳的一类,现在还有2属6种。和其他头足纲动物一样,鹦鹉螺也以腕足捕食。
它的腕足没有吸盘,不过这一点也不会影响它捕食,因为它的腕足实在是太多,足足有90多根。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鹦鹉螺在我国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虽然在某些海滨城市的小摊贩会有鹦鹉螺贝壳出售,但在我国买卖鹦鹉螺壳是违法行为。
快速识别:体内有螺旋藻的内贝壳,身体顶端有发光器,只有最顶端有2个很小的鳍,有8短2长共10条足。
常见吃法:此君距离你的餐桌有点远…。
旋壳乌贼有十腕总目的基本特征:有十只腕足,其中8条较为短小,2条很长用来捕食。
旋壳乌贼常年生活在近千米的深水区,为了捕食,它进化出了一项特殊能力:发光。在它的脑门顶上有一个荧光发光器,可以吸引猎物过来自投罗网。
旋壳乌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把眼睛和腕足藏到头里,做一个“缩头乌贼”。
快速识别:体型非常小,一般在1CM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很小的鳍,有8短2长共10条足。
头足纲动物的腕足除了捕食之外,有的还要承担“更重要”的作用。比如玄妙微鳍乌贼,它的雄性第四对腕足又被称为“茎化足”,什么意思呢“茎”嘛……你们懂得……因为它们没有专门的外**,所以这对腕足就承担了这个重任……。
快速识别:身体短粗胖,足相对较短,体内有白色石灰质的内贝壳(部分耳乌贼没有),身体两侧有比较大的鳍,有8短2长共10条足。
常见吃法:白灼,烧烤,炖豆腐,烤墨鱼干。
努力调整体色,试图和珊瑚礁色彩上融合的乌贼。
乌贼和其他几种头足动物的最大不同,就是体内有一个石灰质的内贝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乌贼骨、海螵蛸,它是由原始的外部贝壳退化而来,在乌贼体内起到支撑身体结构的作用。
除此之外,乌贼相较于其他头足动物来说,体型更加短粗胖,有10只腕足(8只短腕足+2只长腕足),这也能把它和鱿鱼、章鱼区分开来。
快速识别:体型很小,身上有发光器。
常见吃法:此君距离你的餐桌有点远……。
深海乌贼目的总共6种,基本都生活中大洋中层或者底层水域。
为了在这么漆黑的环境下生活,深海乌贼的身上进化出了发光器,用来吸引那些趋光性的浮游生物向它靠拢。
还有一科是栉鳍乌贼科,特点就是它的鳍有像梳子一样的齿。当然咯,无论是哪一科,深海乌贼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都太罕见了。
快速识别:体型细长像红缨枪的枪头,有较大的鳍,体内有一片薄薄的透明的内贝壳,有8短2长共10条足。
常见吃法:铁板,烧烤,炸鱿鱼圈,炒鱿鱼,鱿鱼丝。
枪形目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鱿鱼,也被称为枪乌贼。“枪”是形容它的体型像红缨枪的枪头那般细长,细长的外形的确也是区分鱿鱼和乌贼的一个直观特征。
更显著的区别是在体内:和乌贼不同,鱿鱼的内贝壳更进一步的退化,仅剩下一层角质的透明薄片,连支撑身体的功能也没有了,只是作为肌肉的附着物。
枪形目的成员种类很多,各种形态也差异巨大。
在枪形目之下,根据眼球外边是否有膜而分成了开眼亚目和闭眼亚目。
开眼亚目的眼球完**露在外界,这一支里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王乌贼(大王酸浆鱿),这种超级大鱿鱼可以长到20米长,体重一吨左右,是目前人类所知的现存最大的头足纲生物。
这种大鱿鱼只生活在深水水域,抹香鲸为了捕猎这种它,不惜进行极深的潜水。
面对抹香鲸这种巨型捕猎者的攻击,大王乌贼并不束手就擒,反而会利用多钩的腕足反击,在许多老年抹香鲸的皮肤上都会发现一道一道的伤痕,就是鲸鱼和大王乌贼搏斗的过程中产生的。
鱿鱼目前还不能被大规模人工养殖,好在鱿鱼的捕捞并不困难。鱿鱼喜欢聚群捕食,也喜欢追逐光亮,远洋捕鱿船利用这个特性,在晚上使用大功率灯光吸引鱿鱼群然后一网打尽。
快速识别:只有8条长短相同的足,体内完全没有内贝壳,大部分都没有鳍。
常见吃法:生吃,煮熟直接吃,煮熟拌葱丝吃,烧烤,章鱼小丸子,海鲜粥。
八腕目就是我们所说的章鱼了,因为只有8只足,在某些地区又被称为八爪鱼、八带、八带蛸。
大部分的章鱼都没有鳍,这让它们失去了快速游动的能力,为了弥补这种不足,一些章鱼的足与足之间进化出了蹼,通过蹼划水来游泳。
还有的章鱼以**水流为动力进行短距离的移动。大部分的章鱼则干脆放弃了游泳的打算,它们不像鱿鱼那样快速的追逐鱼群和虾群,而是依靠腕足在海底礁石里爬行,寻找螃蟹、虾、贝壳之类更容易捕获的猎物。
《加勒比海盗》戴维·琼斯船长的腕是我见过最多的。
章鱼的内贝壳已经彻底退化,这让它们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变化身体的形状,便于它们在狭小的海底岩石夹缝里穿行,遇到螃蟹和虾的洞口,它们也能钻进去捕食。
而在休息的时候,为了躲避天敌的共计,章鱼也喜欢找一个洞钻进去。在非洲的突尼斯,渔民利用章鱼爱钻洞的天性捕捉它们。
渔民制作了一种口大肚小的陶罐,把罐子拴上绳子放到海底,一会儿功夫再拉上来,往往就能发现一只躲在罐子底休息的章鱼。
在快速识别里说过,大部分章鱼都是没有鳍的,但还有一些章鱼有很小的鳍,比如最近在网络上很火的“小飞象章鱼”,这种章鱼是八腕目须蛸科的,这个科里的章鱼都有2个很小的鳍。
快速识别:长得太幽灵了不需要和其他种辨别。
常见吃法:这你也敢吃在下佩服,佩服。
幽灵蛸目仅有1科1种,就是幽灵蛸,这是一种生活在1000米以下深水区的生物,和章鱼一样,它也只有8只足,但足与足之间完全被蹼连接,整体就像一个布袋。在足的内侧,没有吸盘,而全都是钩子,不过,这些钩子并不是用来捕猎而仅是为了自卫。
幽灵蛸捕食靠的是图上那根细长卷曲的触丝,所到之处的浮游生物粘到触丝上就会被它吃掉。
精选问答:
1、鱿鱼是乌贼这种说法对吗?
鱿鱼是乌贼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鱿鱼没有墨斗,乌贼有墨斗
2、墨鱼跟鱿鱼有什么区别?
1、体型不同:墨鱼身体稍圆润且体长较短,而鱿鱼为长锥形。
2、颜色不同:墨鱼的表皮颜色为深色,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斑点,而鱿鱼表皮多为紫色或浅紫色。
3、内部构造不同:墨鱼的体内有一个比较坚硬的壳,鱿鱼体内仅有一根细长的半透明软性内壳。
墨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的动物。墨鱼遇到强敌时会以“喷墨”作为逃生的方法并伺机离开,因而有“乌贼”等名称。其皮肤中有色素小囊,会随“情绪”的变化而改变颜色和大小。墨鱼会跃出海面,具有惊人的空中飞行能力。与鱿鱼和章鱼一样属海洋软体动物,三者均不属于鱼类。
鱿鱼,也称柔鱼、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鞘亚纲十腕总目管鱿目开眼亚目的动物。体圆锥形,体色苍白,有淡褐色斑,头大,前方生有触足10条,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常成群游弋于深约20米的海洋中。
鱿鱼是一种名贵海产品。使鱿鱼改变性的特征用人工控制鱿鱼苗的性别,鱿鱼从孵化起到10月龄,雄性鱿鱼体重可达700克,而雌性只有300~400克, 专家们正在探讨把大部分鱿鱼变为雄性,使鱿鱼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