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鳗鱼养殖技术 附病害防治

2023-07-2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65 次
鳗鱼养殖技术 附病害防治

鳗鱼养殖技术是当今农业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过去的几年中,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水产养殖,其中鳗鱼养殖也成为了众多农民的选择。鳗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深受人们喜爱。鳗鱼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于满足人们对高品质鳗鱼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鳗鱼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池塘。池塘的选址需要考虑水源、水质、土质、坡度等因素。通常情况下,适宜鳗鱼养殖的水深为1.5-2米,水质清澈透明,PH值为7-8之间,温度在20-28℃之间。在池塘选址的同时,需要考虑到日照、风向、排泄物排放等因素,以确保养殖环境的良好。

鳗鱼养殖需要注意饲料的选择和投喂。鳗鱼是肉食性动物,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一般情况下,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应在30%以上,脂肪含量应在10%左右。同时,饲料的质量也需要得到保障,以避免对鱼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投喂的时间和频率也需要科学合理,一般情况下,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的量应控制在鱼体重的2%-3%之间。

另外,鳗鱼的病害防治也是养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常见的病害有细菌***害、寄生虫病害、真菌***害等。预防病害的最好方法是加强池水管理和饲料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密度养殖。如果出现病害,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关百科:

鳗鱼:

鳗鱼,又称鳗、鳗鲡,是一种体形细长的淡水或海水鱼类,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鳗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细菌***害:

细菌***害是鳗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于饲料、水质等方面问题导致的。常见的细菌***害有疮病、红斑病、腐胃病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寄生虫病害:

寄生虫病害是鳗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质、饲料等方面问题导致的。常见的寄生虫病害有锚头虫病、珍珠虫病、鞭毛虫病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真菌***害:

真菌***害是鳗鱼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质、饲料等方面问题导致的。常见的真菌***害有白斑病、疣状病、霉菌病等,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关问答拓展:

甲鱼养殖难度高吗?

甲鱼养殖在国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养殖项目,至今在养殖技术方面相当成熟了。我们可以采取稻田套养甲鱼的养殖模式,或者搭建养殖池进行精养,也可以使用网箱进行养殖,养殖模式和技术足够成熟了。所以,养殖甲鱼的难度不高。

不过,也是有一些问题需要养殖户多加注意,以便更好的养殖甲鱼。

甲鱼越冬,如何做好管理工作

越冬对于甲鱼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因为甲鱼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水温在20~30℃之间,是甲鱼最佳的生长温度。10~12℃时,甲鱼进入冬眠状态,超过33℃的时候,就要“避暑”场所。如此,进入冬季,水温切记不可低于10℃,否则要发生冻害的。

那么,要帮助甲鱼顺利越冬,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水温。

在甲鱼养殖池上面搭建一个大棚,并且在大棚内增设一些增温措施,可起到保温的作用。

在封口处搭建一个挡风墙,阻止风吹过养殖池水面。

往养殖池内注入泉水,泉水温度相对较高,有助于提高养殖池的温度。加上注水多了,水的流动性强,可使池水温度处于一种比较高的状态。

甲鱼胆小,易因应激反应暴毙

甲鱼天生的胆小,对外来刺激和环境的改变,都可能引起甲鱼极大的反应,进而引起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对甲鱼的伤害非常大,可导致甲鱼短时间内暴毙。所以,我们在养殖甲鱼的时候要知道哪些行为可带来应激风险。

可造成甲鱼应激反应的三种行为:一是,遭受外力伤害,比如人为摔丢、同类攻击等,可能诱发甲鱼应激反应;二是,刺激较大的噪音,比如打雷、人为制造的大分贝噪音等;三是,运输过程之中,过于颠簸、饥渴;四是,来到新的环境,密度太大、水质改变、饮食改变等,也都容易诱发应激反应。

那么,我们针对这些可能诱发应激反应的行为,建议采取这些措施:顺应甲鱼生活节奏,坚持“慢”,对甲鱼的一切行为都保持“慢”的态度,轻拿轻放,环境改变循序渐进等。

好了,以上关于甲鱼养殖难度高吗?这个问题,就分享到此,欢迎评论探讨交流。

鲶鱼过冬需要多大水深?

鲶鱼属热带性鱼类,个体大,肉多刺少,味似河鳗,故有“八须鲶鳗”之称,并具有生长快,食性广,病害少等优良性状,是淡水鱼的优良品种,但它的缺点是耐寒性差,当水温降至7℃以下时容易冻死,因此生长期很短,全年仅5~6个月时间,由于在自然水域不能过冬(两广除外建议你水深要加深一点,1.5米左右最好

巨鲨怎么养殖?

一、养殖技术

1.池塘单养。池塘面积1-10亩均可,水深1.2-2m;每年4月一5月,当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放养规格为5cm-10cm的苗种,每亩放养量一般为1000-2000尾,条件较好的池塘放养量可达2000尾-3000尾;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每天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

2.池塘混养。可与四大家鱼、罗非鱼、斑点又尾{鱼回}、虾、蟹等混养,一般每亩水面混养量为100-200尾(规格5-10cm),不需另投料。

3.网箱养殖。网箱规格一般为4mX4Mx2m或5Mx5mX2m,有效养殖水体为25~45立方米,放养规格为8cm-10cm鱼种100-150尾/立方米。投喂人工配合颗料饲料,饲料蛋白质要求28%-32%,以浮水性饲料为佳。

二、饲养管理

1.饲料与投喂。刚孵出的鱼苗以水生动植物为饵,可采取培育四大家鱼鱼苗的办法进行培育。若采取水泥池培育可投喂水蚤或鳗鱼饲料,当鱼苗长到5cm以上时,则可投喂营养全面的颗粒饲料或破碎料。成鱼养殖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各阶段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应与鱼的口径相适应,日投喂2次-3次,日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5%。投喂饲料时,应做到“三看”、“四定”。

2.病害与防治。养殖实践证明,淡水鲨鱼对化学药物较为敏感,故在饲养期间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副作用大的化学药品。在鱼病流行季节,定期泼洒含“氯”药物,或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土霉素” 等药物,预防细菌性或病毒***害发生。在鱼苗阶段易感染小瓜虫和车轮虫等寄生虫病,若患腐皮、疥疮等皮肤病,可用20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并保持药效2小时以上。

卢鳗什么形状?

1.养殖设施 (1)鳗池规格 鳗池可分一级池、二级池、***池和成鳗池四种。鳗场中这些池子的比例分别为2:8:15:75,即一个50亩水面的鳗场,一级池1亩,二级池4亩,***池7.5亩,成鳗池37.5亩。这些池子的用途及规格如下。 一级池:用于鳗苗引食训练,并将鳗苗养到0.2克左右。面积为50-60平方米,池深0.8-1.0米,水深0.5-0.6米。 二级池:饲养体重0.2-2克鳗种。面积为200-400平方米,池深1.2-1.5米,水深0.8-1.0米。 ***池:饲养体重2-20克的鳗种。面积400-800平方米,池深1.4-1.5米,水深1.0-1。2米。 成鳗池:将体重20克左右的鳗种养成150-200克的食用鳗。面积800-1200平方米,池深1.5-1.6米,水深1.0-1.2米。 (2)鳗池形状与结构 各级鳗池的形状以圆形或正方形切去四角为好。根据鳗鱼善逃、难捕和对水质要求较高的特点,在结构上必须具备防逃、易捕和注排水方便的功能。池壁有用块石、砖浆砌,混凝土现浇和混凝土预制板拼切三种形式,四周池壁垂直光滑,壁墙高0.8-1.6米,壁顶用盖板“压口”,盖板伸向池内5-10厘米,堤面要高出水面0.3-0.5米。池底有锅底形和平底形两种,要求坚硬、不漏水。底铺20厘米厚石渣,耙平压实后,再铺5厘米黄沙密缝,一级池还应用水泥砂浆抹底,以便收苗。锅底形的排水中设在池底中央最低处,平低形池底向排水口倾斜,进水口和排水***叉相对。注水口设在池壁顶上,高出池塘最高水位20-30厘米,并伸向池内30厘米左右;排水口设在注水口对面,外围有三道闸门;第一道网闸起防逃作用,用不锈钢网或聚乙烯筛绢网,其网目,鳗苗池为1-1.5毫米,鳗种池为1.5-2毫米,成鳗池为2-4毫米。第二道板闸或暗箱,底部悬空,压出底层污水。第三道板闸,起溢水作用,使鳗池水位保持恒定。 2.鳗鱼养殖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投喂饲料、轮捕轮放、水质管理、鱼病防治等内容。 投喂饲料枣养鳗饲料有新鲜饲料和配合饲料两类。投喂方法采用“四定”原则。每天上午9-10时投喂一次,在水温25℃的日投饲量,配合饲料为存塘鳗总重量的2-5%,新鲜饲料为10-15%。早春或晚秋水温较低,或水温超过30℃的时侯,日投饲量可酌情减少。一般要求投下饲料20分钟内吃完为度。鳗料搅拌要均匀、柔和,加水混油量可参照表7-3。搅拌好就要立即投喂。 轮捕轮放枣鳗鱼在饲养过程中,个体生长速度差异很大,必须采取***放养,***捕捞,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等措施。一般每隔一个月左右分级分稀一次,使同池鳗鱼规格整齐,密度合理。3月底放养的鳗种,6月初已有部分达到上市规格,即可进行第一次捕捞;6月份以后,水温升高,鳗鱼欲旺盛,生长快,至7月下旬可进行第二次捕捞,捕捞后立即补放鳗种;9月初又有相当数量达到上市规格,进行第三次捕捞;11月中旬进行清塘捕捞,将未达到上市规格的留作翌年春放鳗种。分级分稀前1-2天就要停止喂食,并要更换池水,实行原池吊水,使鳗鱼排空肠胃内食物,再用光滑鱼筛进行选别。操作要小心细致,防止损伤鱼体。 水质管理枣水质管理措施可参照苗种培育阶段的做法。 池塘混养枣在养殖四大家鱼的鱼塘中混养鳗鲡,有不投鳗饲料和投鳗饲料两种方式。前者每亩搭配15-20克的鳗种50-100尾,鳗鱼以鱼塘中的野杂鱼虾、底栖小动物和饲料碎屑为食,年终可捕获体重150-200克的食用鳗10-15公斤;后者是进行高密度混养,每亩搭配15-20克鳗种1000-2000尾,每天投喂一次鳗鱼饲料,投喂量为鳗鱼总体重的1-2%。鳗鱼还可兼食池塘中的野杂鱼虾和底栖动物。年终可捕获食用鳗150-300公斤。这两种混养方式均已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普遍推广,使鱼塘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二)温室止水式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是与露天池配套,在培育池上方搭钢骨架,覆盖塑料瓦或薄膜,并采取加温措施,使池水保持在25℃左右。各级鳗池的规格和放养密度以及饲养管理方法与露天池养殖基本相同。鳗苗饲养一个月左右就可分塘,成活率80%左右。2月下旬放养的鳗苗,饲养120-150天,可养成3-5克的鳗种,到年底可养成50克左右的鳗种,并有20-30%的鳗种养成食用鳗上市。 (三)温流水养殖 温流水养鳗是目前较先进的养殖方法。要求将水温控制在鳗鱼最适水温(27℃上下),并进行流水养殖。其优点是鳗鱼病害少,生长快,单产高。一般2月初放苗,当年就可全部养成食用鳗,亩产15000千克左右。缺点是基建投资较大,养殖技术性强。这种养殖方式因水源不同,可分为工厂余热温排水养殖和室内循环过滤式养殖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