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丙环唑咪鲜胺的特点 丙环唑·咪鲜胺治什么病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849 次
丙环唑咪鲜胺的特点 丙环唑·咪鲜胺治什么病

丙环唑咪鲜胺是一种新型的杀虫剂,具有以下特点:

  • 广谱性:丙环唑咪鲜胺可以对多种害虫起到杀灭作用,例如蚜虫、白粉虱、叶螨等。
  • 快速性:丙环唑咪鲜胺可以在短时间内杀死害虫,通常只需要几小时到一天的时间。
  • 持久性:丙环唑咪鲜胺可以在植物上持续有效,通常可以维持1-2周的时间。
  • 安全性:丙环唑咪鲜胺对人和动物较为安全,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丙环唑咪鲜胺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使其失去活动能力并最终死亡。同时,丙环唑咪鲜胺还可以增强植物的自身免疫能力,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丙环唑咪鲜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例如喷洒、涂抹、灌溉等。在使用时应注意遵循使用说明,不要超量使用,以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丙环唑咪鲜胺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杀虫剂,可以帮助农民保护作物,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相关拓展:

问:丙环咪鲜胺洋葱能用吗?

这是完全可以用的,但是一定要经过充分稀释之后才可以,因为它的浓度不能太高。

问:唑醚咪鲜胺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唑醚咪鲜胺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介绍

1、作用:咪鲜胺可用于内吸性杀菌。可抑制甾醇脱甲基化。主要可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有效,如苹果黑星菌、白粉病菌,禾谷类的麦类核腔菌、壳针孢属菌、钩丝壳菌等,球座菌及甜莱上的各种病原菌,花生叶斑病,对油菜菌核病高效。三唑类杀菌剂,破坏和阻止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搭答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有效,对卵菌无效,对梨黑星病有特效。丙环唑咪鲜胺是当前防治梨黑星病的特效药剂,在梨树谢花后,见到病芽稍时开始喷40%乳油8000-倍液,以后根据降雨情况15-20天喷1次,共喷5-7次,或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丙环唑咪鲜胺对苹果轮纹烂果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田间防治苹果、梨的轮纹烂果病,可试用40%乳油80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黑星病,于发病初期开始,亩用40%乳油7.5一12.5毫升,对水常规喷氏闹雾;或用40%乳油8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3一4次。防治烟草赤星病、蔬菜白粉病,于发病初期喷40%乳油6000-8000倍液,隔5-7天喷1次,连喷3-4次。防治药用植物菊花、薄荷、车前草、田旋花、蒲知核慧公英的白粉病,以及红花锈病,于发病初期开始喷40%乳油9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
2、使用方法:稀释1500倍叶面喷雾,使植物充分着药又不滴液为宜,间隔10-15天,连喷三次可获最佳防效。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用于谷类作物(乳油,400~600g(a.i.)/ha)可防治假尾孢属、核腔菌属、喙孢属及壳针孢属真菌,对早期的眼点病、叶斑病和白粉病有效;用于有籽葡萄(500g/ha)可防治链格孢属、葡萄孢属、假尾孢属、埋核盘菌属、核盘菌属真菌;防治豆科植物上的壳二孢属、葡萄孢属,甜菜上的生尾孢属和白粉菌属;种子处理(0.2~0.5g/kg)对于禾谷类作物上旋孢腔菌属、镰孢属、核腔菌属、壳针孢属引起的病有防治作用;对于水果、蔬菜在收获前喷施的一般剂量为20~50g/100L,收获后用250~1000mg/L的药液喷洒于稻株可有效地防治严重感染的水稻稻瘟病。如果咪鲜胺与二价锰形成络合物时,既能保持药剂的原有活性,又能增加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咪鲜胺与氟硅唑按照一定科学比例混用如20%的硅唑·咪鲜胺用于防治多种果树、蔬菜等作物的黑星病、白粉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黑斑病、黑痘病、蔓枯病、斑枯病、赤星病等多种病害。咪鲜胺与多菌灵混用(10十2.66mg/L)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免除人工接种的小麦颖斑枯病的发生,而这两种药剂单施则无效。

问:唑醚咪鲜胺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1、作用:咪鲜胺可用于内吸性杀菌。可抑制甾醇脱甲基化。主要可用于防治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半知菌类真菌有效,如苹果黑星菌、白粉病菌,禾谷类的麦类核腔菌、壳针孢属菌、钩丝壳菌等,球座菌及甜莱上的各种病原菌,花生叶斑病,对油菜菌核病高效。三唑类杀菌剂,破坏和阻止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不能形成,使病菌死亡。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致病害有效,对卵菌无效,对梨黑星病有特效。丙环唑咪鲜胺是当前防治梨黑星病的特效药剂,在梨树谢花后,见到病芽稍时开始喷40%乳油8000-倍液,以后根据降雨情况15-20天喷1次,共喷5-7次,或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丙环唑咪鲜胺对苹果轮纹烂果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田间防治苹果、梨的轮纹烂果病,可试用40%乳油8000倍液喷雾。防治黄瓜黑星病,于发病初期开始,亩用40%乳油7.5一12.5毫升,对水常规喷雾;或用40%乳油8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3一4次。防治烟草赤星病、蔬菜白粉病,于发病初期喷40%乳油6000-8000倍液,隔5-7天喷1次,连喷3-4次。防治药用植物菊花、薄荷、车前草、田旋花、蒲公英的白粉病,以及红花锈病,于发病初期开始喷40%乳油9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
2、使用方法:稀释1500倍叶面喷雾,使植物充分着药又不滴液为宜,间隔10-15天,连喷三次可获最佳防效。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用于谷类作物(乳油,400~600g(a.i.)/ha)可防治假尾孢属、核腔菌属、喙孢属及壳针孢属真菌,对早期的眼点病、叶斑病和白粉病有效;用于有籽葡萄(500g/ha)可防治链格孢属、葡萄孢属、假尾孢属、埋核盘菌属、核盘菌属真菌;防治豆科植物上的壳二孢属、葡萄孢属,甜菜上的生尾孢属和白粉菌属;种子处理(0.2~0.5g/kg)对于禾谷类作物上旋孢腔菌属、镰孢属、核腔菌属、壳针孢属引起的病有防治作用;对于水果、蔬菜在收获前喷施的一般剂量为20~50g/100L,收获后用250~1000mg/L的药液喷洒于稻株可有效地防治严重感染的水稻稻瘟病。如果咪鲜胺与二价锰形成络合物时,既能保持药剂的原有活性,又能增加药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咪鲜胺与氟硅唑按照一定科学比例混用如20%的硅唑·咪鲜胺用于防治多种果树、蔬菜等作物的黑星病、白粉病、叶斑病、锈病、炭疽病、黑斑病、黑痘病、蔓枯病、斑枯病、赤星病等多种病害。咪鲜胺与多菌灵混用(10十2.66mg/L)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可免除人工接种的小麦颖斑枯病的发生,而这两种药剂单施则无效。

问:苯甲咪鲜胺和丙环咪鲜胺比较?

苯甲·咪鲜胺,有效成分苯醚甲环唑咪鲜胺。1、特点苯醚唑·咪鲜胺是由苯醚甲环唑与咪鲜胺按一定比例混配的一种内吸治疗性广谱低毒复合杀菌剂,防病范围广,内吸传导性好,使用较安全。苯醚甲环唑是一种杂环类广谱内吸治疗性低毒杀菌成分,内吸性好,持效期较长,对许多高等真菌***害均具有治疗和保护活性。其杀菌机理是通过抑制病菌麦角甾醇脱甲基化而导致病菌死亡。咪鲜胺是一种咪唑类广谱低毒杀菌成分,具有保护和铲除作用,无内吸作用,但有一定的渗透传导性能,对多种高等真菌***害有特效。其杀菌机理是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最终导致病菌死亡。2、适用果树及防控对象苯甲·咪鲜胺适用于多种果树,对许多种高等真菌***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目前果树生产中主要用于防控:香蕉的叶斑病、黑星病,苹果的轮纹病、炭疽病,梨树的黑星病、炭疽病、轮纹病,枣树的炭疽病、轮纹病,桃树的炭疽病、黑星病。

丙环·咪鲜胺:本品为丙环唑和咪鲜胺的混配剂,具有内吸治疗作用,也有较好的触杀保护作用。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推荐剂量下使用,对水稻安全,对生态环境也相对安全。

适用作物:水稻、柑橘、梨、葡萄、香蕉、苹果、蔬菜等。

防治对象:

轮纹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青霉病、叶斑病、条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溃疡病等。

问:什么农药防治番茄疫病

叶片发病时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病斑椭圆形,稍凹陷,暗褐色,有轮纹。茎部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青果发病多在花萼处或脐部,病斑黑褐色近圆凹陷,后期从果蒂裂缝处或果柄处发病,病斑部较硬,有同心轮纹,斑面着生黑色霉层。用乐谱道(杀菌丹戊唑醇),爱可(烯肟菌胺戊唑醇),万兴(氟硅唑恶唑菌酮),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者异菌脲或者溴菌腈或者戊唑醇或者咪鲜胺锰盐等加叶面肥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