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条锈病发生情况 大麦条锈病发生情况有哪些
大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其发生情况与气候、土壤、种植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问题。
气候因素对大麦条锈病的影响
大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气温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容易发生。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大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例如,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气候变得更加潮湿等都会增加大麦条锈病的风险。
土壤因素对大麦条锈病的影响
土壤的酸碱度、肥力、通气性等都会影响大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土壤过于酸性或碱性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使得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易受到大麦条锈病的侵袭。土壤过于潮湿、通气性不好等因素也会增加大麦条锈病的危险。
种植方法对大麦条锈病的影响
种植方法也是影响大麦条锈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连作、密植、施肥不当等都会增加大麦条锈病的风险。在种植大麦时,应注意轮作、适当稀植、合理施肥等措施,以减少大麦条锈病的发生。
如何防治大麦条锈病?
防治大麦条锈病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具有抗大麦条锈病特性的品种进行种植,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轮作:避免连作,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的病原体数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3.适当稀植:适当稀植可以增加大麦间的通风透气性,减少潮湿环境的形成,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4.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大麦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5.药物防治: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应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相关问题:
问题一:大麦条锈病的症状是什么?
大麦条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长条状、椭圆状、不规则状的锈斑,锈斑表面覆盖着红棕色锈粉,叶片逐渐枯黄并脱落。
问题二:大麦条锈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大麦条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风、水、土壤等。病原体可以通过风吹、雨淋等方式传播到其他植株,也可以通过土壤中的病原体传播。
问题三:如何诊断大麦条锈病?
诊断大麦条锈病主要通过观察叶片上的病斑和锈粉,以及病株的生长情况等方面进行判断。
问题四:大麦条锈病对农作物的影响有哪些?
大麦条锈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严重的大麦条锈病还会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问题五:如何预防大麦条锈病的发生?
预防大麦条锈病的发生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选择抗病品种、轮作、适当稀植、合理施肥等措施。
问答拓展:请问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条件是什么?
种植感病品种面积大,是条锈病流袭岁行的基本条件,但病害是否流行还决定于菌源和气象因素,特别是雨量和湿度,条锈病菌在温度14-15℃和有水滴和水膜的条件下侵染小麦。病菌在麦叶组织内生长,当有效积温在150-160℃时,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
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又有春雨的条件发病重,秋苗发病重,冬季温暖越冬菌源量大,第二年春雨早而多利于条锈病流行。
当气温上升至5℃时开始产生条锈病孢子,如遇拍搏睁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极易引起春季流行,4-5月份如果雨水较勤温度适宜,将有利于条银烂锈病的发生与蔓延。
如果早春有雨而后期干旱或早春干旱后期有雨,则条锈病发生轻,或局部不流行。
供参考
问答拓展:小麦的锈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有效的防治?
锈病是小麦常见的病症之一,今年锈病在我国各大麦区大爆发,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需要特别注意。
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全国小麦病虫害发生趋势网络会商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小麦条锈病目前已在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和西南麦区11个省(市)375个县(市、区)见病,发生面积1327万亩,同比增加3.2倍,比近10年最重的2024年同期增加44.8%,比一周前增加29.1%,目前已北扩至沙河以北,较常年提早1个月。
小麦作为我国的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自也是仅次于玉米和水稻,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的冬小麦产区以及华北平原的春小麦产区,锈病主要危害的是冬小麦产区。
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俗称“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对小麦影响并不大,但碰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最终颗粒无收。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锈病一般只侵染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成个大红斑。”这句话形象地区分了三种锈病的区别,目前我国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所以我们接下来重点讨论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以及传播方式
小麦的条锈病主要是由病毒孢子(主要为夏孢子)侵染扩散产生的,当病毒(夏孢子)落在小麦叶片纯档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和有水的条件下,夏孢子开始产生菌丝、吸收叶片养分、萌发繁殖,最后形成夏孢子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黄斑,从而为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
小麦条锈病主要在春夏季节危害冬小麦,病菌为害完麦苗以后,随气流在西北和西南高海拔地区越夏;在秋季冬小麦播种以后再次随气流来到广大小麦产区,附着在冬小麦幼苗上越冬,第二年再次危害麦苗。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持续性危害病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时间越长危害越严重。
叶片或叶鞘上覆盖很多夏孢子堆时,会破坏叶笑裤毕片上的叶绿素,影响光合作用,小麦如果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生长必然受到影响。
病毒繁殖需要吸收小麦细胞的养分,会破坏小麦植株细胞,使植株的生长受到抑制。
小麦植株内的水分和养分消耗快,生长到灌浆期时,导致灌浆受阻,一方面会影响降低小麦的品质,另外一方面,光合作用下降导致千粒重下降,出现减产。
小麦锈病传播速度快,一旦发病后,轻则造成10%左右的减产,重则可能会达到一半以上。
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
1、最基础的防治方法就是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地减少病症的发生;
2、对于去年有锈病发生的麦田,在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
3、合理灌溉,雨后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农药防治:
药物防治主要选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戊唑醇、已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或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1、拌种: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种子质量回0.2%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种子质量0.1%~0.15%的2%戊唑醇湿拌种剂拌种。
2、喷药:对于已有病害发生的地块,可以在发病初期选用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之后视病情严重程度,最高使用以上药量的2-4倍浓度喷雾。
:小麦锈病是一种危害较强的病症,但是发病周期较长,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
问答拓展:警惕!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怎么防治效果好?
对于这种现象,提前防治不错的种植户安然在家、没有担忧,而田间小麦发病重的,则在忙着喷施农药。其实,这个时候,只要田间发生病害,小麦产量或多或少都绝穗渗已经受到了影响。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的一种,也是冬小麦区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除此之外,小麦锈病还有秆锈病和叶锈病,但只是在局部区域发生。
小麦条锈病侵染发病特点相比白粉病而言,小麦条锈病的预防和治疗难度都不大,只要在发病初期及时用对杀菌剂,效果都是不错的。小麦条锈病通常会在田间出现一个明显的发病中心,远远望去:有一片圆形的小麦区域叶子发族清黄,上面分布有孢子堆。
温度、湿度一旦适宜,该病害会迅速以此发病中心向四周传播扩散,侵染未感病的小麦。如此循环,会出现更多的发病中心,再次向四周传播。照此速度下去,5天~7天的时间就可以让整个小麦田块发病。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小麦条锈病可以危害叶片和茎秆,一旦发病,叶子会迅速发黄,那么这个叶片会逐渐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无法为小麦后期生长积累有机物(造成减产)。
如果仅仅是危害中下部叶片还好,最上部的旗叶一旦受到感染,这一株的小麦基本就没有产量了。因为小麦麦穗90%的营养物质都是由旗叶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的。所以在小麦植保策略当中,挽救旗叶是重中之重。
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防治方案当前市场上,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药剂以三唑类化合物为主,包括己唑醇、三唑酮、戊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环唑和丙硫菌唑等等。
提前预防的话,每一个三唑类化合物都可以起到不错的预防效果,预防用药时间节点是小麦拔节后,可以混配叶面肥、吡虫啉一起使用;
发病初期治疗的话,使用三唑类化合物要适当增加50%的用药量,分别在小麦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用药一次,每次喷施都需加入叶面肥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对小麦做一个全面的、稳产丰产的植保防护。
小麦条锈病的认知误区对于小麦条锈病,很多人都有一个认知误区,认为抽穗扬花前才是最佳的防治时机。其实不然,拔节后部分田间就存在有锈病病原菌,只是在抽穗扬花期遇到合适的气候条件才会发病。
所以,广大种植户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八字植保方针,明年在拔节后就要及时把药剂用下去,做到有备无患。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