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556 次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新途径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用复合种植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种植方式,通过在玉米和大豆之间交错种植形成带状,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要点

1.种植密度要适宜: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密度都要适宜,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过近或过远。

2.交错种植:玉米和大豆要交错种植,形成带状,既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施肥要科学:大豆和玉米的生长期不同,施肥也要分开进行,以保证两者都能获得足够的营养。

4.病虫害防治要及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虽然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是也需要及时进行防治,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势

1.提高土地利用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2.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对于环境保护有积极意义。

3.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用户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适用于大豆和玉米的种植地区,特别是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地带,因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都非常适宜大豆和玉米的生长。

问题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如何防治病虫害?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防治病虫害:

1.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

2.种植密度要适宜,避免病虫害传播。

3.施用有机肥料,增强植物的自身免疫力。

4.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问题三: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产量和质量是否会受到影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因为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植物的自身免疫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的百科知识

大豆

大豆,又称黄豆、大豆子,是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大豆是中国传统农作物之一,有着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大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是重要的农作物和食品原料。

玉米

玉米,又称粟、米,是禾本科植物玉米的果实。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工业原料、饲料和食品原料。玉米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农药

农药,又称农用药,是用于防治农业有害生物、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化学药剂。农药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调节剂等几类。农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但也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周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1:146-147.

2.王志强,谭天耀,刘铁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与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4,3:97-98.

释义拓展:雍太文

雍太文1976年1月出生,四川南部人,农学博士,四川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农业部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方大豆栽培岗位团队成员。主要从事作物栽培生理和农业生态的教学、科研与推广工作,研究方向为间套作大豆高产栽培与营养生理生态研究。在PPS、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生态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副主编和参编国家级教材五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

问答拓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玉米带复合种植最好选择东、西两个方向,因为东、西的光照更好,有利于光合作用。下面我们来看滑庆看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的一些比较好的比较合理的模式。
一、种子标准和品种选择
1.夏播玉米磨答应是中早熟(春播玉米是中晚熟),大穗,高产,抗性好,商品性好。2.夏播大豆要中粒、中早熟(春播中晚熟)、高产、抗逆性好、品质好。3.选用出芽率高、芽势相等的国家一级标准玉米、大豆种子,保证苗完整整齐,株型一致。
第二,种植模式
1.3行玉米套种3行大信游握豆,行距60cm,穴距35cm,一穴两株,每亩约3600苗(1800穴);玉米和大豆的间距是40厘米。大豆行距40cm,穴距20cm,一穴两株,亩苗7100株左右(3550穴)。2.2行玉米间作4行大豆,玉米行距50厘米左右,穴距30厘米,一穴两株,一亩约3200苗(1600穴)。玉米和大豆的间距是40厘米。大豆行距40厘米,穴距20厘米,一穴两株,亩苗约株(7000穴)。

问答拓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在传统间作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绿色高效种植技术。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模式充分发挥高位作物玉米的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大豆的受光空间,大豆带和玉米带年际间地内可实行轮作,适合机播、机管、机收等机械化作业,同一地块大豆玉米和谐共生、一季双收,实现稳玉米、增大豆的生产目标。

该技术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今年国家重点示范推广的稳粮扩油项目。今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16个省份推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1500万亩以上。在东北、黄淮海等地区实施粮豆轮作,在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等适宜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原理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主要利用大豆和玉米在耐荫耐密遗传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实银册喊现2行玉米与2行大豆带状间作套种,提高了光能、养分、水分的利用率。

大豆选用耐荫、耐锋野密、抗倒、宜机收高产品种,玉米选用株型紧凑或姿旅半紧凑、适宜机械化收获的耐密高产品种。采用宽窄行种植,扩大玉米与大豆间的距离;缩小大豆、玉米株距;做好苗前封闭除草、烯效唑干拌种、调肥控旺、控旺长、防病控虫等相关工作。

问答拓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玉米大豆带状复带薯做合种植技术如下: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核心是扩间增光、缩株保密。可选用4~6行大豆间作2~4行玉米等多种模式。为达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大豆”目标,需做到每亩玉米株数与清种相当、大豆株数达清种的70%以上。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现有农机条件,科学选择适宜种植模式。

①4:2模式。4行大豆带与2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290厘米左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左右,亩播种9200粒左右;玉米行距40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左右,亩播种4600粒左右。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左右。

②4:3模式。4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350厘米左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左右,亩播种7600粒左右;玉米行距50厘米左右、边行株距12厘米左右、中间行株距15厘米左右,亩播种4400粒左右。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左右。

③4:4模式。4行大豆带与4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400厘蠢衡米左右,其中,大豆行距40厘米左右、株距8厘米左右,亩播种8300粒左右。

玉米行距50厘米左右等行距种植或大小行种植(小行距不低于40厘米),边行株距12厘米左右、中间行株距15厘米左右,亩播种4900粒左右。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左右。

④6:3模式。6行大豆带与3行玉米带复合种植。带宽455厘米左右,其中,大豆行距45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左右,亩播种8800粒左右;玉米行距50厘米左右、边行株距12厘米左右、中间行株距15厘米左右,亩播种3400粒左右。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65厘米左右。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整地播种:

播种机优选玉米大豆密植分控多功能一体化播种机,选用改造机具需满足株行距、单位面积施肥量、播种精度等方面要求。注意播种作业时,注意保持衔接行行距均匀一致;玉米采用铁茬直播,大豆播种带灭茬旋耕播种。

(1)4:2模式。该模式播种以大豆玉米一体化精量播种为主,大豆玉米分步播种为辅。

①大豆玉米一体化精量播种时,可选用1+X+1型(大豆居中,玉米两侧)或2+2+2型(玉米居中,大豆两侧)大豆玉米一体化精量播手搜种机,提高播种精度和作业效率。

②大豆玉米分步播种时,选用4行大豆专用播种机或兼用可调整至窄行距的玉米播种机播种大豆,且**轮改为空心**轮。玉米播种时,将播种机改装为2行,调整行距为40厘米。同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配套动力轮距,避免后播作物播种时碾压已播种苗带,影响出苗。

(2)4:3、4:4和6:3模式。玉米播种时,可选用3或4行玉米播种机,调整行距至50厘米或根据农艺技术要求调整行距,通过改变传动比将边行株距调整至12厘米,中间行株距调整至15厘米。

大豆播种时,优先选用4行或6行大豆播种机,或兼用可调整至窄行距的玉米播种机,通过改变传动比和更换排种盘调整穴距至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