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3种锈病共同特点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210 次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其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锈病的侵袭。小麦锈病主要分为条锈病、黑锈病和白粉病三种,它们有共同的特点,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共同特点:

1.易传染:这三种锈病都属于真菌性病害,通过空气中的孢子传播,会在适宜温度、湿度等条件下迅速扩散,导致大面积感染。

2.危害大:小麦锈病的感染会导致小麦叶片受损、减产,严重时可导致整株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3.难治疗:这三种锈病都对药剂有很强的抗性,传统的化学治疗方法对其效果不佳,且易产生药害,因此防治难度较大。

不同之处:

1.病叶颜色不同:条锈病病叶呈红褐色,黑锈病病叶呈黑褐色,白粉病病叶呈白色或灰白色。

2.孢子形态不同:这三种锈病的孢子形态存在差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区分。

3.发病季节不同:条锈病和黑锈病主要在春季和夏季发生,而白粉病则在秋季和冬季发生。

小麦三种锈病在易传染、危害大、难治疗等方面有共同点,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因此在防治上需要针对不同的病害采取相应的措施。

拓展问题:
问题一:
小麦锈病如何防治?

答:小麦锈病的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其中,生物防治是一种较为环保的方法,可以利用微生物、天敌等生物制剂来防治锈病。物理防治则主要是通过改善小麦生长环境,如增加通风、减少湿度等来防治锈病。化学防治则是通过喷洒杀菌剂来控制锈病的发生。不同的防治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同时也需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机,以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问题二:
如何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

答:小麦感染锈病后,叶片上会出现不同颜色的斑点,如红褐色的条锈病斑点、黑褐色的黑锈病斑点和白色或灰白色的白粉病斑点等。另外,感染后的叶片还会出现褶皱、卷曲等现象,整株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通过观察叶片上的斑点和植株的生长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小麦是否感染了锈病。

问题三: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小麦品种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是锈病大面积感染的重要原因。同时,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也会影响小麦的生长和抗病能力。不同的小麦品种对锈病的抗性也不同,因此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也是防治锈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问题四:
小麦锈病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

答:小麦锈病的感染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死亡,严重时会对农民的经济收入造成很大的影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小麦锈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元,同时也会降低小麦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问题五:
小麦锈病的防治是否存在风险?

答:小麦锈病的防治虽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化学防治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生物防治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防治小麦锈病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并注意使用时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问题六:
小麦锈病的防治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小麦锈病的防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

1.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2.加强小麦田间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风条件;

3.采用多种方法综合防治,避免单一方法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

4.注意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机,避免药害;

5.加强科学研究,不断优化防治技术和方法。

问题七:
小麦锈病的发生是否具有季节性?

答:小麦锈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条锈病和黑锈病主要在春季和夏季发生,而白粉病则在秋季和冬季发生。这是因为不同的锈病对气温和湿度等气象条件的适应性不同,导致它们在不同的季节中更容易发生。

问题八:
小麦锈病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答:小麦锈病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可能会通过感染小麦导致小麦的品质下降,从而影响人体健康。防治小麦锈病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措施。

问答拓展:小麦锈病有哪些?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彩版一,1~3)。

症状

3种锈病在发病初期都在植株上形成褪绿黄斑,以后长出粉堆,即夏孢子堆,手摸可沾上粉末,后期又形成黑色的冬孢子堆。条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鲜***,窄小至椭圆形粉堆,成株期排列成行,与叶脉平行,幼苗期不成行,表皮开裂不明显,主要发生在叶上,也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叶锈病夏孢子堆为小型橙***,圆形至长圆形粉堆,不规则散生,孢子堆四周表皮开裂,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上很少。秆锈病夏孢子堆为较大,长椭圆形、深褐色粉堆,不规则散生于茎秆和叶鞘上,常数个孢堆愈合成陵腔大斑,孢子堆周围可见破裂翻卷的表皮。秆锈孢子堆穿透叶背能力强,同一个孢子堆,叶背的粉堆较叶面出现的粉堆大。叶锈孢子堆则多不穿透叶背。

病原

3种锈病的病原菌都同属于担子菌,均为专性寄生性真菌。条锈菌为PucciniastriiformisWest,叶锈菌为P.reconditaRob.exDesm.f.sp.tritici,秆锈菌为P.graminiavar.triticiEriks.etHenn.。3种锈菌夏孢子槐铅都是单细胞,表面有细刺。条锈菌球形鲜***,叶锈菌近球形橙***,秆锈菌长椭圆形,暗橙***。3种锈菌冬孢子都是双细胞,棍棒状或近纺锤形。冬孢子堆顶部条锈菌扁平或圆形,褐色;叶锈菌扁平并略向下斜,暗褐色;秆锈菌略呈尖圆形。

发病特点

3种锈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越冬、越夏,完成周年侵染循环。夏孢子能随气流在高空作远距离传播。条锈菌在小麦生长后期随气流吹到高寒地区的晚熟春麦和冬麦自生麦苗上越夏,秋季再随气流传到平原冬麦区,发病后以潜伏菌丝越冬或在冬季气温较高地区以不间断侵染繁殖方式越冬,早春再长出孢子进行再侵染。叶锈菌适温范围广,可在平原麦区自生麦苗上越夏,秋季小麦播种出苗后再侵入并越冬,春季再为害。秆锈菌越夏场所与条锈菌相同。但越冬地区仅限于福建、广东等南方麦区,冬后随气流向北部麦区传播。

3种锈菌铅汪好的适温范围很不一样。条锈菌为9~16℃,叶锈为15~22℃,秆锈18~25℃,所以条锈发病最早,秆锈发病最迟。锈菌侵染必须植株上有水珠或有水膜时,3~5月份温暖多雨、多雾和结露天气有利于锈病发生流行。地势低洼、土壤排水不良、氮肥施用过多、植株生长茂密,贪青晚熟麦田,均有利病菌侵入为害。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育抗病丰产良种,同时注意品种搭配和轮换种植,避免长期单一种植某一品种;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适期推迟播种,减少秋苗发病程度,降低越冬基数;避免群体过大,特别要防止偏多偏晚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料,发病后及时灌水。

(2)药剂防治。药剂拌种可选用种子重量的0.2%的1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乳油拌种,或种子重量的0.2%的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当大田锈病病叶率达5%时,需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每6677平方米30毫升或15%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10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

问答拓展:常见的小麦三种病害分别是什么?怎样减少病害的出现?

小麦的常见病害其实挺多的。如: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小麦黑穗病,小麦根腐病;另外,还有一些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等。这些都是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发生的病害。小麦根腐病是小麦整个生长周期都可发生的一种病害。它是一种为害小麦幼苗,及成株的根、茎、叶、穗、和种慎岁山子的真菌病害。其苗期引起根腐,成株期可引起什斑,穗腐,或黑胚。小麦起身前后叶面喷施多效唑,助壮素等化学药剂,可有效的缩短其部节间伸长,促进根系下扎,有明显雀空放倒扶效果。清沟沥水。春天雨水较多,南方小麦产区要注意清沟沥水,防止渍涝灾害,土壤潮湿,引发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菌滋生。可以结合人工宽中除草对地沟清理一下。

比如:在小麦抽穗后发现田间“一片一片出现枯白穗”,你这个时候再打药也是“亡羊补牢”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啦!——怎么办?如果上一年田间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而且比较严小麦锈病,这种病比较好辨别,发病时小麦的叶片、叶鞘、茎部等位置会出现如铁生锈了一样的***锈斑,其实学名叫孢子,主要通过空气传播,而且传播速度很快,最后面这些但过了些日子,我再去麦田看时,发现我们家麦子比邻居家麦子矮了一截,黑色点愈发厉害,赶紧回家跟公公婆婆汇报,原来是得了小麦麦锈病,于是及时喷药及时救治。用粉锈宁乳油和纹枯病,一种真菌性病害,近些年来,已成为小麦种植区域常见的病害之一,患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轻则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的能达到一半,所以,该病害要引起注意。

问答拓展:小麦锈病的发病特点

三种锈菌在我国都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当夏孢子落在寄主叶片上,在适合的温度(条锈1.4-l7℃、叶锈2~32℃、秆锈3~31℃)和有水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芽管,沿叶表生长,遇到气孔,芽管顶端膨大形成附着胞,进而侵入气孔在气孔下形成气孔下卜旁册囊,并长出数根侵染菌丝,蔓延于叶肉细胞间—隙中,并产生吸器伸入叶肉细胞内吸取养分以营寄生生活。菌丝在麦叶组织内生长15天后,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每个夏孢子堆可持续产生夏孢子若干天,夏孢子繁殖很快。这些夏孢子可随风传播,甚至可通过强大气流带到1599米~4300米的高空,吹送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因此在不同时期,条锈菌就可以借助东南风和西北风的吹送,在高海拔冷凉地启裂区春麦上越夏在低海拔温暖地区的冬麦上越冬,构成周年循环。锈病发生为害分秋苗和春季两个时期。秋季发病:小麦条锈病,在高海拔地区越夏的菌源随秋季西南风吹送到以东冬麦地区进行为害,在陇东、陇南一带10月初就可见到病叶,黄河以北平原地区10月下旬以后可以见到病叶,淮北、豫南一带在11月以后可以见到病叶。在我国黄河、秦岭以南较温暖的地区,小麦条锈菌不需越冬,从秋季一直为害到小麦收获前。但在黄河、秦岭以北冬季小麦生长停止地区,病菌在最冷月日均型宏温不低于一6℃,或有积雪不低于一lO℃的地方,主要以侵入后未及发病的、潜育菌丝状态在未冻死的麦叶组织内越冬,待第二年春季温度适合生长时,再繁殖扩大为害。